耿思思
摘要:陶藝技術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傳統,是我國古代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在美術學科中進行陶藝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推進素質教育和弘揚陶藝文化的必然選擇.本文以美術學科中的陶藝教學為主要內容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小學美術;陶藝教學;
美術藝術來源于人們的生活實踐,最終又服務于社會生活.它集中體現了社會審美形態,和對精神文明的升華追求.陶藝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凝聚了時代的文化背景和國家的民族精神.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表現手法在培養綜合素質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陶藝教學在美術學科中的必要性
首先,陶藝制作的基本手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陶藝教學最重要的特點就是需要動手實踐,在陶藝作品的創造制作過程,學生通過勞動創作體會勞動的快樂,在諸如揉、搓、切、打、挖、刮、堆等技法的運用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動手協調能力,同時有利于培養學生堅忍不拔的毅力,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得到和諧發展。其次,陶藝教學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美感體驗.陶藝是一種美學作品,用不同的泥質做成的各種造型裝飾,會給學生帶來不同的視覺刺激和心靈感受.比如表現生命力的旺盛和美好的意境時,形象刻畫處理上會比較細膩逼真,色彩選取上會明亮歡快,看后使人有一種心理上的刺激,使人聯想起活力、喜悅、新生,吶喊等情感上的共鳴.在這種情感的體驗中,學生會有一種釋放感,超脫感,在審美的體驗中獲得愉悅的快感,喚起人們對美好的強烈追求,樹立正確的審美意識和追求.再次,陶藝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我國的陶藝歷史源遠流長,中國曾經以瓷器之國文明世界.通過對我國傳統陶藝的學習,了解我國陶瓷藝術的發展史,領悟其深厚而豐富的藝術文化內涵,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樹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陶藝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促進陶藝技術的傳承和發展.最后,陶藝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陶藝教學并不僅僅只是讓學生進行藝術品的模仿,而是一個主觀的、動態的充滿個性化的藝術再創造過程.創造過程需要學生手動的同時進行細致的觀察,還需要大腦做出綜合協調的指令,有利于學生的感知力、觀察力和思維發散創新能力的培養.這對于學生的健康發展和全面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陶藝教學在不同年齡段的設置原則
學生在不同的年齡成長階段,會展現出不同的身心發展特點.在小學教育階段,兒童化和藝術化是陶藝教學的重要參考標準.為提高陶藝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課程內容設置方面應該根據年齡段的不同,施行不同的側重教學.
(1)低年級的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低段的學生對所有的事物都抱有強烈的新鮮感和好奇心,具有強烈的動手欲望和實踐欲望,但是做事缺乏耐心和毅力,沒有連貫性和一致性的自覺意志,需要外在力量的引導和督促,陶藝教學是能夠讓他們充分體會新鮮娛樂和動手能力的學習課程,有利于鍛煉學生的行為自覺能力,促進他們的思維發展,提高他們的身體協調能力.在這階段,教學內容應該以學生熟悉和感興趣的事物入手,可以是人物形象,也可以是動物模型,最好以簡短精練為主,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體會到樂趣,又提高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
(2)中年級的課程教學內容
小學中段的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增強,思維發展方面也有明顯的進步,對于邏輯思維有了一定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開始有意識的對藝術創作進行有目的性的創新嘗試.在陶藝教學的課程設置上可以進行造型的創作練習.如生活中常見事物的形狀模仿,感受雕塑藝術的立體形狀.同時他們的集體意識開始增長,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件陶藝品的制作過程,培養學生的規則、合作和集體意識.
三.陶藝課堂教學有效策略與方法研究
(1)以故事情景導入教學
低年級的學生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把握住這一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為陶藝教學高效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打好穩固的基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們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選擇一些適合的兒童故事和寓言故事,可以憑借夸張形象的肢體語言和活靈活現的語言表達方式喚起學生們的想象和聯想,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聲色光影的感官刺激效果帶領學生進入陶藝學習的環境.例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年獸的歷史來源,和我國豐富多彩的春節文化聯系起來,豐富學生的文化視野,還可以給同學們展示一下常見的年獸形象,為學生捏塑年獸提供了形象參考,其目的在于讓學生大膽想象,捏塑出自己心目中的年獸。這個階段的學生對藝術創作的熱情是高漲的,他們以游戲的方式用泥巴來塑造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形象,親切而又自然.
(2)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的陶藝創作
陶藝作品是思想表達和造型塑造的結合體.一件好的陶藝作品是需要創作者用心思考進行精雕細琢的.陶藝技術的傳承和發展要求我們對學生的教育不能僅停留在對造型的生搬硬套和表面理解上,這也不符合素質教育對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教師要帶領學生進入透過現象了解本質的探索活動中去,通過學生對作品的觀察結合自己的主觀認知表達對作品創作的觀點,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還能鍛煉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的造型創作展現出新意.教學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們進行小組合作,通過集體討論的方法,實現作品創作的精益求精.教師可以采取觀摩欣賞——小組研究——創作交流——造型表現——相互調整——裝飾完善的方式來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們從集體中豐富認知,提高動手實踐能力,使陶藝創作更加具有個性和趣味性.
(3)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式的陶藝創作
藝術教育本質上是培養學生的再創造能力,作品的模仿并不是教育的目的.陶藝作品需要奇特的想象,大膽的構思,以不受約束的手法盡情表達,這也是陶藝最精彩的價值所在.教師在進行陶藝教學時,要盡力給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創造條件,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兒童的很多看似非理性的作品創作,實際上是一次創新探索,他們把他們的內心認知通過一件件奇特、夸張的陶藝作品表達出來,給學生展示并進行陳述創作理由的機會,絕對不能扼殺學生的想象天性.這可以啟迪學生的智力發展,使兒童的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并潛移默化地陪養兒童創造能力.
參考文獻:
[1]淺談陶藝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存在的問題[J]. 陳四瑜.藝術品鑒.2016(03)
[2]讓陶藝走進孩子的世界——以《夸張的臉》一課為例談小學陶藝教學[J].徐千翔.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4(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