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滟
摘要: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主要訓練項目,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陶冶學生的情操。通過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朗讀方法,加強感情地朗讀訓練,是上好語文課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而教學必須重視對朗讀的指導,加強朗讀的訓練。
關鍵詞:小語教學? ?一年級? ?朗讀指導
語文教學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項主要訓練項目,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fā)展學生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陶冶學生的情操。我們提倡語文教學中注重朗讀訓練,正體現(xiàn)了素質教育的基本思想和語文教學自身的基本規(guī)律。
一年級孩子剛脫離學前教育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習,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最常見的要數(shù)讀“望天書”和“唱讀”這兩種現(xiàn)象了。而對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要達到真正喜歡朗讀,并在朗讀中感悟,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加強朗讀訓練是很有必要的。
那么在一年級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地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呢?
一、要把握好一年級的閱讀教學要求
教師要正確把握一年級語文教學大綱,提煉一年級的語文閱讀教學要求。
一年級的課文是文字帶拼音的小短文,教師最重要的是指導孩子們在借助拼音讀準字音的基礎上,以多種形式反復練習朗讀,做到不破詞,不拖長音,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指導朗讀時要體現(xiàn)層次性,每次朗讀都要有不同要求。
在教學中,要重視范讀的作用,遇到長句子和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fā)揮示范作用。
二、要重視朗讀的指導方法
(一)教師范讀,引導孩子們有感情的朗讀,激發(fā)朗讀興趣
一年級的課文多為節(jié)奏感很強的兒歌、童謠、小短文等等,不僅結合生活實際,文境還很優(yōu)美。而一年級的孩子認識的字不多,但記憶力特好,很容易出現(xiàn)合上書背得滾瓜爛熟,翻開書一字不識的“望天書”情形。因此老師的范讀和教讀尤為重要。教師通過范讀,能幫助孩子們正音,培養(yǎng)孩子們對朗讀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感情。
例如,我在教《金木水火土》中,因為這是一篇具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氣息的兒歌,語句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具有韻律美。教學時,我先以范讀和帶讀,引導孩子們根據(jù)兒歌的節(jié)奏讀正確,讀流利,不唱讀,不拖調;然后在聽讀、跟讀的基礎上,讓孩子們試著自己讀一讀,鼓勵孩子們看清文字后,把每個字讀準確;最后讓孩子們以較慢的速度讀,主要是以認讀漢字為主,重點是讀正確。
再如在教學識字1的第三課《口耳目》中,課文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展示了孩子們熟悉的身體部位名稱,并以兩句俗語“站如松,坐如鐘。行如風,臥如弓。”告訴孩子們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指導朗讀時我主要突出兩點:
一是正確朗讀俗語。“站”和“松”處于同一句,前者是翹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鐘”處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翹舌音。這兩處連起來讀時孩子們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時就多示范多帶讀,讓孩子們在讀中模仿,還要注意停連的讀法。
二是讀出韻味,體現(xiàn)含義。兩句俗語讀起來朗朗上口。教學中通過帶讀,重點突出松、鐘、風、弓”,讓孩子們在讀中感受到坐立行臥應有的精氣神。
“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的確,有了語音,書面語言才有了活力,才有了跳躍著的生命,才能將規(guī)范的書面語言慢慢內化成自己有序的語言。
(二)入情入境,提高孩子們的朗讀能力
真正有感情的朗讀,絕不會是“喊”著讀,一定是入情入境的“美讀”,是為了品味文章意蘊的輕聲地讀而去感悟文本,去感受言語的意趣和情境的美妙,達到“入境始與親”的境地。
例如,我在教學課文《秋天》時,通過讓孩子們看著動漫聽范讀,讓孩子們感受課文中美麗的秋景,指導孩子們在聽讀中關注“涼了、黃了、葉子、來了”這幾個詞語中兩個字前重后輕的變化,讓孩子們感受輕聲的讀法,指導學生邊讀邊配以輕重變化的擊掌聲;在讀好輕聲詞語的基礎上,將詞語放入短語中,指導“天氣涼了”“樹葉黃了”“秋天來了”的連讀和不唱讀,體會這一類短語的節(jié)奏感;用對比讀的方式指導讀“一片片、一群大雁、一會兒、排成‘一’字”,讀準“一”的變調,感受變調帶來的音韻美。
在教《要下雨了》一課時,當我們讀到小白兔邊跑邊喊:“媽媽媽媽要下雨了,快回家吧!”我看著學生喊:“孩子們,快回教室,要下雨了!”然后說那天要下大雨時,老師就是這樣喊他們的。學生們都笑了,他們回憶起了這樣的“說話環(huán)境”,再讀課文的時候,也就能自覺地讀出那種喊話的語氣來,這就很順利地把學生帶入了語言描述的環(huán)境之中,輕松地完成了一年級學生要理解的程度,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去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讀書興趣。
(三)多樣朗讀,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朗讀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不一而足,但各種形式的朗讀有各自的功能和適用范圍。為能準確指導孩子們朗讀、點燃孩子們的朗讀興趣、激發(fā)孩子們的朗讀感情、促進孩子們的朗讀訓練,教師可以借助于豐富多彩的朗讀方式,如慢讀、反復讀、齊讀、單讀、一個接一個讀、對讀、分角色讀、賽讀、想象讀、配樂讀、錄音朗讀等等。
例如,在指導孩子們學習教學部編版課文《江南》中,這是孩子們第一次學習古詩,我讓孩子們以認讀漢字為主,用較慢的速度先試著自己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去拼讀,力求靠自己的能力把這首古詩讀通讀順。
在讀正確的基礎上采用教師引讀、學生接讀的方法,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朗讀中要做適當停頓。如,“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詩句后面四句,孩子們對表示方位的詞容易混淆,要引導孩子們發(fā)現(xiàn)這些方位詞是按“東一西”“南一北”兩組相對的形式進行排列的。朗讀寫方位的詞時可以讀得略重些,并讓孩子們用手勢表示這四種不同的方位,感受魚兒在水中嬉戲時的情趣。
引導孩子們借助插圖,通過文字想象畫面,體會盛夏時節(jié)荷塘蓮葉如盤、蓮花綻放、魚兒嬉戲、姑娘采蓮的江南風光。并讓孩子們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達到熟讀,在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們把詩句背誦下來。
(四)互動評讀,提升孩子感情朗讀的能力
在多種讀的形式中,評讀是不可缺少的。
我在上《項鏈》時,要求學生用讀來表現(xiàn)大海的美麗。第一個學生讀得不夠好,我說:“你讀得很響亮,可老師還沒欣賞到美麗的沙灘呢!”第二個學生有進步了,我評道:“呀,這個,我看到美麗的沙灘啦!大海,藍藍的。海灘,黃黃的。浪花,雪白雪白的,它們涌向沙灘,撒下了海螺和貝殼!”我特意把最能表現(xiàn)海灘美麗的語句按著學生的朗讀重復朗讀一次,像是模仿又像是示范,實際在強化朗讀要領。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誘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心領意會,讀得趣味盎然。
課堂上,我經常表揚讀課文讀得有感情的孩子,也表揚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孩子,還常鼓勵孩子們互聽互評,互教互助,鼓勵讀得不好的孩子說:讀不好沒關系,老師和同學會幫助你,所以,你要勇敢地站起來。在一次次的鼓勵中,孩子們的朗讀就會越來越好。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指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不僅是方法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們在讀中不斷加深理解,輔以教者的示范、指點,孩子們多讀多練,在讀的時候就能真摯自然,就會更好地運用朗讀技巧,讀出感情。只有通過教師們精心的指導,孩子們的刻苦練習,朗讀才能真正在教學中展現(xiàn)它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溫儒敏 陳先云.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 語文 一年級 上冊[G].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孔德勇? 楊帥.課程標準教案 語文 一年級 上冊.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G].2012
[3]惠林麗.淺談小學生朗讀指導.新課程(小學)[J].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