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英
摘要:綠色化學是環境友好化的過程,其主要研究目的在于通過一個基本方法使某產品或過程的本質發生改變,降低其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從源頭上解決污染。這對于可持續發展而言非常重要。文章主要分析綠色化學的概念、目的、應用、原則、研究內容以及方向,并提出了綠色化學教育實施的方法與意義。
關鍵詞: 化學教育;綠色化學
“綠色化學”新理念是在全球環境越來越嚴峻的基礎上提出的。對環境保護來說,它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手段,因此將綠色化學教育滲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雖然化學的應用為社會創造了許多便捷的東西,但人們由于綠色化學環保意識淡薄,許多環境問題考慮不周全,使化學生產給社會帶來便捷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影響,那些有毒有害的化學生產,嚴重破壞了我們生存的環境。綠色化學理念研究者表示,許多化學污染就是因為人們不具備綠色化學理念而造成的。
綠色化學是環境友好化的過程,其主要研究目的在于通過一個基本方法使某產品或過程的本質發生改變,降低其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從源頭上解決污染。這對于可持續發展而言非常重要。綠色化學應用原則概括起來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第一,從廢物產生上進行預防,避免產生之后再進行處理。第二,化學反應應盡量控制能量消耗,以經濟條件和生態環境可接受為準。第三,化學反應中盡量避免分離試劑、溶劑等輔助性物質的應用,若有涉及應選擇無毒的輔助性物質。第四,化學產品的設計不僅要將原功能保持,還應盡量減少毒性或做到無毒。第五,化學反應所涉及的物質應盡量減少毒性甚至做到無毒,避免給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造成影響。第六,在最終產物中嵌入、并入所有起始物質是合成方法設計的重中之重。第七,化學產品設計時應將產品本身性質考慮在內,當其功能發揮之后不能在環境中滯留,應降解成為無毒、無害的產物。第八,針對衍生中一些不必要的過程應盡量避免,如臨時修改化學過程、物理過程等。第九,盡量選擇具備高選擇性的催化劑,而非依靠反應物配料比的提高。第十,如果經濟條件和技術條件允許應使用可再生原材料。第十一,深入研究并開發綠色化學的分析方法,使其實現現場監控和實時監控,避免有害物質產生。第十二,化學過程中涉及的物質應盡量避免著火、爆炸等危險事件的存在。
綠色化學的作用日益顯著,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尤其是在資源節約、污染防治、人類健康保障和安全方面。早在1996年,美國就設定了總統綠色化學挑戰獎。日本也相繼啟動了新陽光計劃,將綠色化學的環境無害制造技術上升為國家戰略,從而大大減少了環境污染以及一氧化碳的排放。因此從以上這些實例我們可以看出,綠色化學不但是企業家與學術專家關系的話題,而且政府部門也越來越關注它的研究與開發。對我國的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來說,既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也獲得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因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將綠色化學理念滲透其中,讓學生在課堂上能體驗到綠色化學的重要性,增強中學生的環保意識,讓他們能從自己做起,為保護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初中階段是學生思想意識形成的最佳時段,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今后的社會行為。培養學生樹立環境憂患意識 利用化學鄉土環境資源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首先要使學生對環境保護尤其是地方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有清醒的認識,了解地方環境資源現狀,關注身邊發生的的環境惡性事件,從內心深處產生環境危機意識,樹立用科學的方法,學科優勢,通過學習去傳播凈化、美化、綠化環境的思想。教師可以利用化學鄉土資源,介紹地方環境污染及其危害,逐步樹立學生的環境憂患意識,從而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思想及可持續發展戰略。例如:在講空氣污染與防治一節時,向學生展示學校附近水泥廠排放廢氣、汽車尾氣以及建筑裝修產生的噪聲污染等相關資料和圖片,并組織學生相互討論工業強縣帶來的大生產和家用汽車數量的增多等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的嚴重性,應該采取的對策和學生對環境管理部門的建議。教師進而有的放矢地講述了世界環境污染最著名的“八大公害”和“十大事件”,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樹立環境憂患意識。綠色化學的核心是: 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環境知識內容并結合鄉土化學資源對學生進行綠色化學思想的點撥。例如:在講“化學與環境”一節時,采用分組進行探究性學習的教學方法,向學生提出3 個探究問題: 1.通過網絡查找資料或走訪環保部門專家,了解綠色化學的含義并體會綠色化學對地方人文環境的改善和經濟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2.從學校所建化學鄉土教學資源庫中下載有關污水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垃圾任意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對居民日常生活的影響等問題,談談防止污染的重要性并探討應采取的措施。 3.調查你身邊使用塑料快餐盒、方便袋的情況、并思考塑料快餐盒、方便袋的便宜性和低成本與環境污染的矛盾每小組根據自己調查、了解的情況和交流討論形成的意見,寫出一篇小論文。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鼓勵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讓學生明確化學資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明確發展經濟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要提倡綠色化學,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對環境的污染,從而樹立學生的綠色化學思想。
總之,化學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緊密相關,化學新課程應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由淺入深地、持續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可持續發展觀的教育。讓學生認識、學習和研究綠色化學,從而改善環境、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建構可持續發展教育體系,為改善我們的地球環境,獲得更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閻松,孫小平.綠色化學理念在化學化工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7,34(12):200-202+209.
[2]單月英. 中學化學綠色化學教育的研究與實踐[D].湖南科技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