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慧
摘要:把識字的方法作為重點,提高自主識字的主動性,結合實際,引導學生積極快樂學習漢字,產生主動識字的意愿,在課堂以外的生活中自主識字,有利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促進師生共同進步。
關鍵詞:積極快樂;自主識字;課內識字;生活中識字
我們都知道閱讀以及寫作的基礎是識字和寫字,同時識字,寫字,也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更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通過幾個學期的語文課識字教學實踐,我發現一,二年級的同學對學習生字很感興趣,也積累了一定的識字方法。但在識字過程中,學生們的識字能力較弱,往往認得快,忘得也快,對漢字只是懂得怎么讀,缺少深層次的理解,尤其是同音字、多音字,形近字混淆的現象比較普遍。這些現象是由于學生詞匯量不夠豐富,缺少字義上的理解所致。基于上述思考,本著“積極快樂學習”的理念,我在自主識字教學中做了大膽嘗試,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我就談談自己的做一些法。
一、依托文本,在語境中有效識字
在課堂上,我本著以學生為主體地位的理念,想辦法努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教學時,引導學生識字讀書,同步進行。學生可在閱讀當中依據語境識字、學詞、讀句,并從閱讀中理解和掌握生字的含義。
例如在《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中有“滴滴答答”這個詞,我在教學中聯系上下文,讓學生體會這個詞的意境,在下雨天觀察這一情景。回憶看看雨打在什么東西上,能發出這樣的響聲,同時模仿這種聲音,并認真聆聽這聲音的美妙。這樣教學,遵循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原則,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自觀察真正理解這字,詞的含義并更好地牢記。又比如對“花”字的理解,“教室窗臺上有一盆花”和“奶奶眼睛花了”。這個字我通過舉實例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讓學生理解有時候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義是不同的。我還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朗讀,結生活實例,記住字形;通過朗讀,體驗情感,體會詞語的用處;通過朗讀,比較發現詞語的不同含義。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字的音、形、意就會在學生的腦海里越來越清晰,學生對字詞的記憶越來越深刻。因此,我認為把字放到語言環境中去識記,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外延伸,在閱讀中自主識字
《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于識字教學明確提出:“讓學生熱愛學習漢字,并有主動識字的意愿”。把閱讀同識字結合起來,可謂一舉多得。我讓學生在積累成語、看寓言故事,誦讀古詩中識字。通過引導學生課外學習成語來識字,學習寓言故事來識字目的在于為學生識字提供一個廣闊的、可以使學生聯想、想象、跨越歷史時空的語言環境。學生通過聽、看、讀、說等方式認識漢字,不僅可以學會最精粹的語言文字,還能滿足提前閱讀的愿望。我建議學生平時積極去 學校圖書館借閱書籍,或者經常去書店看書,同時 學校還在各個樓梯角設立了“圖書角”,積極鼓勵學生課余時間去閱讀,發揮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讓鞏固識字的過程由課內延伸至課外,這樣不僅讓識字得到有效的鞏固,還讓學生較早地接受獨立閱讀的訓練,獲得良好的語言習慣的培養。同時,通過課堂、課外大量的閱讀,激發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拓展了識字空間,讓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品嘗到了樂趣,他們就會更積極主動地去識字,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認識更多的字。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閱讀,兩者是相互促進,共同提高的。
三、拓展空間,在生活中鞏固識字
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語文學習的范圍就有多大。每次放學后在街上閑逛時,我經常發現三五個低年級學生走在一起討論街上每個門面招牌上的字樣。有的字會認,有的字不認識,然后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追問身邊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梢?,只要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生活處處有語文,處處可識字。長年累月,識字的數量就會慢慢增多。從那以后,我便讓自己學生留意大街上門面的字,認出自己學過的字,加以鞏固學習。
我還注重與家長進行溝通,建議家長在家多看書讀報,創建良好的家庭環境,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也主動看書讀報,并把書報中看到的生字詞記下來,抄寫到筆記本里,方便以后的學習。父母幫助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并讓其養成積累的好習慣,讓識字與生活同步。一個階段后,我發現在拓寬學生認字領域的同時,學生不但認識的字多了,更是對學習漢字有了濃厚的興趣,這也為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更為以后的自主閱讀作好鋪墊。
我們都知道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之一。因此識字在低年級教學中非常重要。我在實踐與探索中發現,只有教給學生多種多樣精彩的有效識字方法,做到識字、閱讀和語言等共同發展,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積極主動去識字,并把這種好的習慣延伸至課外、乃至生活當中,也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今后,我會處處留心,結合實際,為學生搭好“自主識字”的橋梁,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并在學習中師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李冬梅[1]. 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的實踐與探索[J]. 甘肅教育, 2012(7):68-68.
[2]全永紅, 張瑜. 教給學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 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