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濤
摘要:物理是高中階段較為復雜和枯燥的學科,是學生學習的重點難點。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課程改革的推進,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落于窠臼,無法發(fā)揮太大的效用。所以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積極探索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爭取幫助學生突破學習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促進學生物理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法;有效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一定的物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正處于進一步提升物理綜合能力的關鍵時期,這就對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高中階段的物理教學中,教師不能一味注重基礎知識的傳授,還要加強對教學方法的探索和研究。爭取利用科學、新穎、有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準確、深刻、全面地理解知識內(nèi)容,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從而構建高效的物理課堂,更好地實現(xiàn)高中物理的教學目標。因此,本文將從以下幾點闡述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簡化理解過程
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只要我們認真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很多事物都蘊含著物理知識。并且,相比于嚴肅枯燥的物理課堂,學生的興趣自然更傾向于多姿多彩的生活,也更愿意投入到對生活問題的思考之中。所以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妨采取生活情境教學法。即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合理滲透生活元素,爭取借助生活元素引出或闡明物理知識。這一方面可以拉近學生和物理學科的距離,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熟悉的生活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簡化知識的難度,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理解和記憶。
例如:在學習“參考系”時,因為這部分內(nèi)容較為抽象,學生理解時具有一定的難度,于是我便為學生描述如下生活情境:“假期你乘坐火車出門旅行,火車停靠在某一站點。這時你觀望窗外的風景,發(fā)現(xiàn)旁邊的一輛火車開始移動,同時你所乘坐的火車有震動感。那么你會如何判斷是自己的車在行駛還是對面的車在行駛呢?”這時學生便開始回憶自己乘坐火車和汽車的經(jīng)歷,并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提出想法:觀察窗外地面上的建筑,如果建筑移動,說明自己的車在行駛;如果建筑靜止,說明自己的車沒有行駛。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便對參考系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并認識到選擇不同參考系觀察同一物體的運動,看到的現(xiàn)象不一樣這一重要知識點。所以說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是簡化學生理解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可行之法。
2.加強演示教學,抽象化為直觀
作為自然科學的帶頭學科,物理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因為很多物理研究對象是我們看不見且摸不著的,比如:力、電、磁場等等。在學習這些內(nèi)容時,學生難免會遇到重重阻礙。而考慮到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以形象思維為主,也就是說借助形象、具體的事物,更有助于學生對抽象問題的理解。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妨加強演示教學。即通過實物演示、多媒體演示等手段將抽象的物理知識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單,促進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準確理解。
例如:在學習“力的分解”一課時,因為力的分解是一個抽象的過程,學生很難理解,于是我便借助多媒體進行演示教學。首先我以動圖的形式展示拖拉機拉耙的場景,其中拉力作用在一根連接在拖拉機尾部和耙頭部的斜向上的繩子上。然后在動圖演示的過程中,拉力F慢慢分解成向上和水平方向的兩個分力。這時學生便明確了力的分解過程,并且意識到分解后的力和原來的力對物體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而在學習“重心”時,我則采取實物演示法,比如讓學生利用課文、手指來演示尋找物體重心的過程。通過這種演示的方式,可以使原本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從而促進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強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3.滲透類比思想,提高學習效率
所謂類比,就是根據(jù)兩個對象相同或相似的性質(zhì),推斷它們在其他方面也相同或相似的一種推理形式。而不難發(fā)現(xiàn),高中物理中有很多相似的知識點,所以在學習這類知識時,教師不妨合理滲透類比的思想方法,引導學生根據(jù)學過的、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來認識新的學習內(nèi)容。這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另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綜合水平。
例如:在學習“電勢能”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便將其與之前學過的“重力勢能”進行類比。首先我向?qū)W生提問:“什么叫重力勢能?它是怎么產(chǎn)生的?”學生做出回答后,我便將問題引向本節(jié)課知識:“同樣都是勢能,你能根據(jù)重力勢能給出電勢能的定義嗎?”學生通過類比,給出“移動電荷時靜電力做的功與移動的路徑無關,電荷在電場中具有勢能,即電勢能”這一答案。然后我讓學生根據(jù)重力勢能的特點,推斷電勢能的特征。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快速理解新的知識內(nèi)容,并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系統(tǒng)。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
總之,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不能墨守成規(guī),要根據(jù)具體學情積極探索科學新穎的教學方式和手段。以有效促進學生對知識內(nèi)容的深度掌握,為學生在物理領域的學習和發(fā)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士全.生活化高中物理課堂的構建研究[J].成才之路,2018.
[2]王懷松.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方法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