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溶
今天充斥在大家朋友圈里的別是《巴黎圣母院》被火燒一事。朋友圈里眾說紛紜,熱議朝天。說的最多的無外乎是那些自己標榜為愛國人士的人所謂云云:天道好輪回,蒼天放過誰。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此時此刻就能看到他們愛國的身影。
更有甚者,這種言傳身教,甚至影響到了孩子。一些自詡為聰明的孩子,甚至抱著一種幸災樂禍的態度,再看待這件事情。這種態度就是所謂的愛國的具體表現,但是親愛的家長們,親愛的朋友們,你們不覺把你們的狹隘的眼睛,自私的目光,已悄然的給孩子種下了一顆冷漠的種子。
真正的愛國 ,無需我們在那里發出一些無病呻吟的感嘆,我們在別人亦惑別國的藝術珍品付之一炬的時候在那里發出一些無病的呻吟和感嘆。而是需要我們真真實實的去學好自己的本領。去強大我們自己。去讓圓明園的悲劇不再重復歷史的軌跡。去讓我們的孩子懂得寬容,懂得同情,懂得憐憫,懂得珍惜。
在如此紛繁的議論中,我班的小小的孩子,邁著小小的個子,悄悄的告訴了我這個與世隔絕的人這樣一個熱點的消息,孩子小小聲的告訴我:“蘇老師,你知道嗎?巴黎圣母院被燒了,好可惜喲。”我想,這就是我們家長種在我們孩子心里的種子,這顆種子叫以己度人,這顆種子叫懂得珍惜。當這顆種子生根發芽,長大之后,我們的孩子一定也能開出一朵絢麗多彩的花來。
常常在想,幸福的定義是什么?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常常是不幸福的。當孩子沒有達到你自己預期的目標,當工作不盡如人意卻不得不去執行的時候,當學生總把你的告誡當做耳旁風,故態萌發的時候,我們常常是覺得不幸福的。然而不幸福的日子卻要一如既往過下去。有的時候甚至覺得身心疲憊,那么我們如何去獲得幸福呢?
畢淑敏說,等你準備好了,幸福就會悄悄的來敲你的門。我想說,當你把幸福的標準降低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幸福了。人生不能盡如你意,但我們偶爾可以喝喝雞湯麻痹自己,在自我麻痹中找到一些幸福感,來變成自我前進的動力。
我們執著于結果的時候,我們何不享受其中的過程。我想,不管結果如何,只要我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問心無愧,那么我們就是幸福的。
當孩子不盡如你意的時候,何不蹲下身來和他共同投身到他所熱愛的游戲中去,或者悄悄走開,轉換一下心情,看一看孩子可愛的照片,想一想現在她還能陪伴在你的身旁。那么我們就是幸福的。
當工作疲憊不堪,卻還要一往向前的時候,不妨沖上一杯咖啡,自我安慰一下:我是幸福的。至少我現在還能工作,至少證明我的身體是健康的,至少證明我現在還年輕。前途也許不光明,但明天就會是周末。
能夠做最簡單的事,我們會有簡單的幸福。而教育的幸福就在于立德樹人。教育重點在育,我們教授的不僅僅是知識,更要傳授孩子為人處世的道理,認清自己先是教的是一個人,然后才是傳授他們知識。對知識的掌握每個孩子不盡相同,而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一個心胸豁達,對生活充滿熱愛,對生命充滿敬畏的人,所以,在我們培育孩子的過程中,還要教會孩子“德”。人類社會所有的進展和建構都將在德的基礎上構建。全民德高,則社會大同,全民小利,則社會計較。所以德是教育之根,只有立德,才能樹人。
那么,我們談了這么多,如何才能立德呢?我覺得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整理思維,轉變教育觀念
現階段,我們的教育常常著重于教,往往忽略了育。因此,也造成了社會上高分低能的大學生、研究生比比皆是。重視分數的結果是孩子覺得只要他成績能夠達到家長老師的要求,就可以為所欲為,對父母沒有感恩,對老師沒有敬畏,對社會沒有熱愛。所以,我們需及時轉變教育觀念,把人的教育放在最重要的地位。
二、從小樹立品格評價
之前,我們評價一位孩子,常常因為成績讓我們的視線發生了一些近視。我想樹立全面的品格評價對于每一個孩子來說是一件幸事。這樣,我們的眼中既有了那些思想純潔,成績不盡如人意的孩子,也對所謂的優生有了一個更全面的評價,讓孩子眼中育事,心中有愛。做到對每一個孩子公平、公正。
三、積極引導
在班上,建立多種評價方式,如助人小明星,禮貌小明星,衛生小標兵等,完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讓班上的孩子動起來,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表現的平臺。人人有不同的長處。
四、言傳身教,積極引導
俗話說“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一名教師,在引導的同時,更多的是要靠行為去落實,用語言教育孩子的同時用行動去引領。同時,積極的開展家校活動,把學校和家庭連接起來,不僅是教師去引導,更重要的是發揮家長的作用,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通過家庭環境和氛圍的熏陶,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習得待人接物的道理,知道尊敬老人不是靠嘴巴去講,而是在每一次公交車上讓座,每一次給自己的爺爺奶奶捶捶肩,按按腿中就傳遞了中華民族尊老的優秀文化傳統。
其實,“德”就是我們身邊的每一件小事,就潛藏于隨手拾起地上的垃圾,隨口是禮貌文明用語,在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德”也是一種思想,那就是盡量的做自己能做的事,不給他人添麻煩,不對他人產生不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