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悅
摘 要:新課程的深化改革對初中生物教學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對教師素質和課堂形式的要求越來越高。初中生物課程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靈活性,涉及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生物現象和動植物,通過課堂的有效教學,能讓學生了解大自然的奧妙及現實生活的環境,激發學習興趣,增強生物素養和科學探究意識,獲得全面發展。本文針對優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傳統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傳授,對學生實際能力的發展予以忽視,尤其是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發展,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相背離。要想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初中生物教師必須要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采取切實可行的策略來優化教學,引導學生在生動有趣的知識學習中增強動手能力和自主學習意識,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做好課前準備
通常課前準備可分為學生的課前準備和教師的課前準備,這兩個準備是保證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針對學生的課前準備,其主要是指課前預習,若學生缺乏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在課堂學習中往往不知道要學什么,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目的,降低學習效果。同時初中生物教學涉及很多實驗,而實驗前的準備極為重要,包括實驗材料的準備、實驗步驟、實驗方法、實驗設計等,若學生沒有在課前做好實驗準備工作,則會影響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不利于課堂的有效教學[1]。另外,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精心準備,尤其是教學方法的使用和教材內容的把握,若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解讀不深,在課堂上的講解含糊不清,往往會造成學生知識理解上的誤解或偏差,因此教師在課前認真解讀課本內容十分之必要。當然在教學方法層面,教師應該以學生學情和教學內容為依據進行準備,如果使用的教學方法得當,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集中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使學生準確理解所學知識,確保課堂教學的成功;反之,學生則會失去學習興趣,對課堂教學產生厭煩情緒與抵觸心理。
優化課堂導入
課堂導入對課程教學質量具有決定性作用。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自控能力不強且思維跳躍,教師若在課堂教學的導入環節不能固定好學生思維,則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此,教師開展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活動之前,應該利用精彩的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如通過趣味性的小游戲或風趣幽默的導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求知欲望,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打好基礎[2]。如學習“認識生物圈”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講述一段優美的導入詞:我們身處于一個十分美麗的星球,這個星球上既有人類,也存在著其他奇妙而美麗的生命,有偉岸的山脈、清澈的大海和廣闊無垠的草原,也有生存于世界各個角落的植物和生物,那你知道是否任何地方都存在有自己生存方式的生命呢?通過什么樣的方式能確定其生命的形態?在這樣的課堂導入中,學生能帶著疑問學習本堂課的知識,集中注意力,快速進入到探究和思考的狀態,促進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的提高。
注重實際與理論的聯系
縱觀傳統的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教師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忽視實踐教學,導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薄弱。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教師要想實現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目標,必須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認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生物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十分緊密,涉及豐富的知識內容,這就需要教師立足生活實際,注重實際與理論的聯系,以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為依據展開教學,構建生活化的教學課堂,進而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教學有效性[3]。以“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為例,教師講解“呼吸作用”的相關內容時,可以根據現實生活提出如下問題:①請問你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空心的蘿卜嗎?你知道蘿卜為什么會出現空心的情況嗎?②為什么要在花盆底部鉆一個小洞?③為什么存放在冰箱里的水果能保存較長的時間?這些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緊密,能讓學生快速進入到思考的狀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更加深刻認識、透徹理解呼吸作用的過程及原理等知識。
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
隨著現代化教育的快速發展,多媒體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不斷加深,在教育教學領域綻放著獨特的光彩,憑借自身的優勢深受師生的青睞。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能通過圖片、音頻、動畫、視頻和文字等形式展現教學內容中的難點與重點,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讓抽象、晦澀的生物知識變得具體、簡單和形象,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靈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主動性[4]。以“血液循環”為例,由于學生對這一知識缺乏具體而明確的概念,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舊采用單向的知識輸出方式,往往會導致學生所學知識的程度相對淺顯,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向學生呈現出清晰和完整的生理變化,使血液流動和心臟結構的呈現形式更為形象、具體、感性,即便教師不對其進行過多講解,學生也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該部分知識,為后續“人體內的氣體交換”等知識點的學習奠定基礎。又如講解“植物的生長發育”時,對于綠色開花植物來說,其是由種子發育而成,種子需在適宜的條件和環境下萌發成幼苗,經過發育和生長方可成熟,進而成長為綠色植物,而這個過程相對漫長,多媒體技術的運用能讓學生在短時間觀察這個過程,提高教學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優化課堂教學,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優化課堂導入,注重理論與實際的聯系,靈活運用多媒體技術。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活躍、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生物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薛麗平.淺談優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183.
[2]洪弘.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04):90.
[3]魏波.新課改環境下初中生物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7):170-171.
[4]李學臣.淺談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J].學周刊,2014(3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