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王霄
摘要:傳統作業方式因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通過網絡查答案,讓教師提前精挑細選的分層題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我們借助信息技術—-“人人通”平臺,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即做、即批、即改、即反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關鍵詞:新的作業方式? 人人通平臺? 問題跟蹤
傳統作業方式是學生做、教師改、學生訂正這種形式,費事費時,且隨著電腦、智能手機的興起,伴隨著小猿搜題、作業幫,互動作業等APP的出現,我們精挑細選的作業題面臨著嚴重的抄襲現象,導致作業質量較差,不能起到很好的鞏固作用。同時,分層作業設計在課堂上分層講解時,其他同學的學習也會受到影響。造成教師無法掌握學生的第一手作業完成情況,無法做到針對每個個體的需要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也無法真正實現教師、學生的雙重減負。據于此,我們通過不斷積累數據研究分析,發現造成教師壓力大,學生課業負擔重的主要原因在于作業。
那么如何在作業方面采取新的應對策略,來增強學生的作業效能,提升學生自主認知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數學組老師順應教育信息化和中高考網上掃描閱卷的新形勢,開展了基于“人人通”背景下傳統作業方式變革的探索與研究。平臺的整體框架為:構建一個貫通式的校本小平臺系統:教師端運用“備課小助手”,學生端運用“課課練”,家長端運用“課課練家校端”,各個參與主體實現一站式一賬號管理;設備終端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臺式電腦數據同步運行,學生紙質作業上傳采用了“備課幫”鼠標掃描功能來實現。
教師通過PC端作業精確布置,移動端的時時批改管理,及時有效的對學生日常作業進行處理,利用系統生成的有效數據進行針對性分析講評;學生利用“備課幫”鼠標掃描并通過PC端或家長的手機APP進行作業標準化圖片的提交,及時核對系統推送的標準答案,并參與對其他同學作業的檢查互評,按時接受老師布置的個性化作業,并確保全部作業在紙面完成;家長通過移動端時時監督孩子的作業情況,并遠程監督控制電腦的開關使用。
我們借助“人人通”平臺,達成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引發學習方式的變革,形成課后作業的即做、即批、即改、即反饋,力求學生主動發展。
我們將傳統的作業方式變革為:教師分層布置——學生主動選取——掃描上傳至作業系統——下發標準答案——學生自評、互批、教師批改、調控——及時反饋——形成作業批改數據;為教師的課堂教學提供數據參考,實現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查找問題的良好學習方式;長期積累能夠形成學生個人錯題資源庫,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提供支撐,優化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實現學生的會學和學會,達到三者間的有效結合。
通過兩年多的實踐,我們取得的成果如下:
1、學生層面:
學生通過“即做、即批、即改、即反饋”的作業模式變革,堅持紙質手寫后圖片掃描上傳的方式;通過及時答案推送,滿足學生最想得到答案的“即學頓悟”的心理效應,提升學習的興趣;
通過個人專屬錯題資源庫的建立,形成個人知識缺陷圖譜,對自己的知識形成有效的數據分析,形成錯題原因歸類分析庫等,臨近期末復習,學生打開錯題集,便可以查到自己平日練習中的錯誤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復習效率大大提高。
對于個別學生解題有困難的問題,通過反復觀看老師完整的解題視頻,然后再結合自己先前的思路,重新思考,重新整理,達到“學會”的目的,對于分層作業的講解也提供了有效的落實途徑。
學生通過互批,一方面可以學習其他同學的書寫形式,了解他們的解題思路,做到一題多解,這樣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另一方面,通過批改其他同學的作業,發現他們的問題,為自己今后解題敲響警鐘,成為自己學習的一種寶貴的能力。
作業方式的變革,改變學生寫作業的方式,鍛造其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同時,我們與技術人員不斷的進行技術跟進,形成電腦防控體系,使電腦成為學習的工具,學生在做作業時,整個電腦的游戲、網頁等都打不開,限制了學生以完成作業為目的,變相上網,解決了家長的后顧之憂,這對于改變傳統作業模式,培養學生自主認知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化地發揮作業的潛在價值都具有重大意義。
2、教師層面:
通過查看學生上交的作業以及平臺數據的積累,及時反饋學生學業狀況,減輕教師繁重的作業批改任務,讓教師的精力聚焦在對學生進行精準學情分析和對策制定上,由原先關注教變為關注學生學會;通過分層對待,做到對學生的一對一關注,確保待優生的課堂人格尊嚴,整體減輕學生的負擔,又能確保學生主動學習興趣的培養。同時,我們定期進行作業分層布置的研究,對作業進行大數據分析的研究,對學生評價體系等的研究,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作業方式策略,通過不斷的積累,形成教師的學科資源庫,對以后更好的教學起到有力的支撐。
通過變革原有的作業方式,減輕了教師繁重的作業批改任務,并實現全班范圍的學生精準一對一管控,通過后臺可以形成對于課后作業錯誤的較好的數據分析,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準備不同層次的作業和講解,通過有效的方法,助力學生養成自主完成、訂正、批改三維一體的良好學習習慣,提升學生自主認知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家長層面:可以有效解決日常陪孩子寫作業的問題,把孩子的問題交給孩子自己來解決,孩子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由同學幫忙和老師幫助解決。家長可以通過手機APP關注孩子的作業是什么及作業完成情況,并能及時的監督孩子完成改錯,有效解決家長與孩子在學習方面的對立事件發生,有的家長高興地說:“現在家里的氣氛好多了,又呈現出久違的母慈子孝的情境了。”通過定向開發的電腦保護體系,有效的控制手機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4、學校層面:構建一個實現學習空間“人人通”、數據“人人通”的具有真實意義的落地化應用方案,同步構建一個易用、實用、高效的校本資源管理平臺,為學生、老師、家長三方教育學習提供綜合性服務。成功打造出學校的作業庫、資源題庫、數據分析庫,分別實現靜態數據分析模型創建和動態數據分析模型創建,同時可進一步實現動態數據與靜態數據時時結合分析模型的構建。
我們數學組教師在熟練掌握“人人通”平臺后,不斷改進平臺功能,形成快捷方便的作業布置與數據收集的系統,越用越熟練,我們數學組作業方式的這種變革的星星之火,引起其他學科組的燎原,紛紛參與到作業方式變革的大軍中,借助“人人通”平臺布置作業,每天提醒孩子完成指定的作業,受到家長的一致好評,教師也每天在家就能掌控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做到了減負。
參考文獻
葉瀾 “新基礎教育”數學教學改革指導綱要?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賈晶 實現課堂教學變革創新地運用信息技術? 大連市旅順口區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