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敏
摘要:針對小學生讀書少,讀書興趣不夠濃厚,讀書盲從現象,結合教學中的思考和積累對有效閱讀談了自己的認識和做法,引領學生走近經典,親近優秀。
關鍵詞:快樂閱讀? ?識讀寫 有效閱讀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語言材料強化記憶的形式之一,也是眼口耳腦同時參與的一種較為復雜的認識活動。朗讀可以使課文中規范、優美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有聲的、抑揚頓挫的口頭語言,又可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從中體會到文章的美之所在。
悅讀:賞心悅目的讀,興趣盎然的讀,開開心心的讀。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得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讀書重要,讀經典的書尤為重要,怎樣讀好書更重要。讀經典的書做快樂的人,是我們培養孩子讀書的目的所在。
怎樣讓閱讀更有層次?
培養孩子良好的讀書習慣,以“識、讀、寫”為主線有序的開展。
成功來自于能力,能力來自于自信,自信來自于特長,特長來自于愛好,愛好來自于習慣。
首先,讓閱讀成為孩子的一種學習習慣。好習慣成就孩子一生,每日固定時間,堅持10-20分鐘的誦讀,或者每天堅持讀課外書,讓閱讀成為孩子們學習的一種好習慣,持之以恒,讓孩子養成不讀經典難以過今朝的好習慣。
然后,加強孩子閱讀量的積累。首先可以讓有余力的孩子找時間來閱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一樣,只要一擠還是有的。”可是對于一些學生,自己拿出時間來讀書是有困難的。怎么辦呢?作為老師,提高課堂效率,就尤為重要了。我們可以在課內節省出時間讓對更多的孩子進行引導閱讀。如:我們課上進行單元整合,主題閱讀等課例的講解,一學期的課程可以提前完成。剩下的時間就可以和大家一起好好讀書了。是否讀得越多越好?不盡然。如可以讀那些經典名著,按不同的年代,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作者的代表作,選其精華,汲取營養,漸漸地讓孩子們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興趣愛好;或者我們可以下一番功夫,選編適合自己的孩子閱讀的材料,加入當地文化,風土人情,因地制宜,效果會更好。
朱熹說過:“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孩子們認真讀了,讀到心里去了,讀多了就會“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的讀是為寫作而準備的。閱讀達到一定的質量,便有了知識的積累。最后,閱讀積累后再通過老師習作的指導來練筆,便是在通過賞讀、積累的過程后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讓孩子們在閱讀中展現自我,超越自我,讓閱讀形成一種技能,在閱讀中享受快樂與成就,那么閱讀便成為一種樂趣而變為了悅讀。所以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受益終身,不僅僅是教會了他們學習知識的手段,還幫助孩子獲取了一種終身學習的能力。
怎樣讓閱讀變得不盲從?
聽、說、讀、寫、議是衡量語言能力的“基本功,除了以“識、讀、寫”為主線,還要和年段目標相結合。推薦適合年齡特點的閱讀內容。
如:低年級誦讀根據教材特點推薦充滿童趣的古詩和韻文。讀來朗朗上口,容易背誦。閱讀則可以推薦繪本和童話故事類,透過生動的畫面,不僅可以記住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還能在簡單熟悉的情節中受到心靈的啟迪。中高年級誦讀除了按不同體裁、不同作者推薦內容,還可以按季節,按年代等分類。還要加入中外名篇名著,讓學生領悟作者的意圖。讀得課外書多固然好,引導孩子讀作者的代表作,讀其精華更重要,使孩子們在收獲知識的同時,塑造完美人格。同時注意單元的人文主題,課內外相結合,達到有效統一。特別是高年級,盡量注意和下一階段的學習銜接好。如:可以加入文言文,及名家小說類等。
怎樣讓閱讀更加有效?
一、注意選材。
充分調動閱讀的興趣。每個年級的閱讀形成自己的主題特色。低年級誦讀材料可以注音掃除閱讀障礙。參考教材特點配圖,加泡泡語提問題。中年級可以推薦描寫泉城的詩文,高年級推薦濟南名人的作品。讓閱讀貼近身邊生活。
二、通過不同形式開展多種活動來調動閱讀興趣。“悅讀會”,鼓勵小朋友將看到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誦讀展示、小書蟲評選,暢談讀書的樂趣和收獲。名著導讀,讀書匯報交流等不同課型來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師生同讀,親子閱讀等將閱讀更好的推廣。
三、給孩子展現的平臺,并激勵評價。
我們可以對孩子的閱讀效果進行階梯性評價,誦讀達到什么標準,獲得什么稱號。還可以閱讀可以根據年段特點設置不同的手抄報,班級文集,讀書交流會,故事大王比賽……讓大家充滿成就。享受悅讀之樂。
四、個性化閱讀教學。
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目標就是學生借助對文本個性化地閱讀、感悟、交流和探究——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即通過張揚學生個性,啟迪學生智慧,達到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的目標,這是閱讀能力發展的最高層次。鄭板橋曾告誡弟子“學者當自樹其幟”,這表明素養來自于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感悟、體驗表達。何況“經典的文本具有無限的生命活力……多輪解讀和多向解讀……是教師(筆者注:當然也包括學生)生命成長和專業成長的必然選擇”只有推行這樣的個性化閱讀教學,才能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具有創新思想、敢于超越前人的優秀學生。
美國總統奧巴馬也說過,“學習是前進的動力,人要不停在學習各種知識才能進步。”所以讓我們不斷學習,從經典中不僅蘊含著豐富的生命積淀,更飽含著美好的生活憧憬。讓經典浸潤我們的心田,凝聚我們的智慧,讓孩子們從朗朗的樂曲中來體悟人生的真諦。
參考文獻 :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2011版)
2 朱熹《訓學齋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