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欣 孫國梁 蔡志雯
摘 要:民族院校是我國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促進民族地區發展和民族團結的重要基地。本文基于民族院校輔導員工作對象的特點,歸納民族類院校輔導員在人才培養和行政管理工作中的關鍵角色定位,深入分析輔導員角色所對應的基本工作職責,以期為民族院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與學生培養提供參考。
關鍵詞:輔導員;民族院校;工作職責
一、民族院校輔導員工作對象特點
(一)民族文化背景與地域特點各異
民族院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其中來自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占有相當大比重,導致民族院校的學生構成更為復雜多元。不同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與漢族學生、少數民族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來自民族地區與非民族地區的漢族學生之間,在文化背景、思想觀念及經濟條件等多維度上存在著極大差異,使學生在相處時面臨著繁瑣的注意問題,對學生交往產生了巨大影響,這也是民族院校輔導員協調處理學生工作時的一個要點與難點。
(二)教育基礎與學習能力水平參差
我國目前教育資源地域分配仍不均衡,地域間教育發展水平不一。來自偏遠民族地區的學生雖在當地自身素質屬于較高水平,但在大學中較整體而言文化基礎較為薄弱,且藏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同學以本民族語言為母語,在大學的學習生活中受語言因素限制,接受理解同等程度的課程內容較為辛苦,在學習中易產生諸多困難,這易使部分學生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會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下降,對學習報以消極抵觸態度,上課遲到早退甚至逃課曠課;甚至會使某些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影響學生的正常生活及個人發展。
(三)民族院校學生是民族地區建設的未來主力
民族院校是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而建立的高等院校,發展至今已成為我國培養少數民族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基地。基于民族院校始終堅持服務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特殊定位,民族院校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掌握高精專的專業知識與技能,還掌握民族地區特有的知識技能,諸如熟悉少數民族語言、了解少數民族文化風俗等。這些人才對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將成為建設民族地區的未來骨干力量。
二、民族院校輔導員角色定位
(一)學生政治思想的引領者
《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指出:“輔導員班主任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由于民族院校的特殊政治屬性,輔導員崗位的首要角色就是學生政治思想的引領者,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宗教觀、歷史觀和文化觀,端正政治立場,使其成長為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可靠力量。
(二)學生成長發展的助力者
來自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進入大學后,部分會由于生活環境突變、知識基礎薄弱以及家庭經濟負擔等多方面因素產生心理壓力。此外,不同民族、背景的學生在交往中,出于個性特征與文化等差異,易出現某些民族學生排斥與其他民族同學交往或在交往中產生誤解矛盾的情況。作為學生工作的基層教師,輔導員應做好學生成長發展的助力者,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多民族同學和諧相處,互幫互助。
(三)學生職業規劃的指路者
民族院校承擔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事業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責任,民族院校學生的就業在全社會都廣受關注,因此民族院校輔導員在其中扮演著極為關鍵的學生職業規劃指路者角色。這就是要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以及相關信息服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協助學生完成從學校到社會的平穩過渡。此外,輔導員更要宣傳國家對民族地區就業的相關政策方針,引導學生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
(四)基層黨團及班級事務的管理者
班級既是最小的教學單位,也是最基層的團支部組織,學生兼備學生與共青團員兩種身份,因此學生除班集體活動外,還要參與黨團建設活動。出于民族院校的政治性,黨團建設是一項尤為重要的工作。對此,輔導員要做好基層黨團及班級事務的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輔導員要對學生強調規章紀律,與學生緊密聯系,落實學生困難幫扶,樹立良好班風;在黨團建設中,輔導員除進行黨團教育外,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入黨,端正入黨動機,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三、民族院校輔導員職責內容
(一)思想政治教育
無論在非民族院校或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輔導員最首要的基本職責。在自身具備高政治素養的基礎上,輔導員要采取多種途徑開展切實有效的思政教育。首先,輔導員要通過日常觀察、問卷調查等途徑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發現思想偏離的趨向,并通過個別談話進行糾正教育。第二,輔導員根據規定開展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結合新時期中國特色主義社會理論與大學生現實生活,強化“兩個共同,三個離不開,四個認同,五個維護”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在大是大非問題前面辨明是非,端正政治立場。
(二)心理咨詢和引導
民族院校最為顯著的特點就是學生民族構成多元,學生在文化、經濟條件等方面差異較大,個體心理問題與學生間矛盾沖突時有發生。因此疏導學生心理問題也是輔導員一項基本職責。為幫助學生健康成長,輔導員一要協助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開展心理篩查,及時發現學生心理問題,對個別難以適應大學生活的學生全面了解個人信息及心理狀況,給予幫助;二要在平日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對出現心理問題的同學加以關注,協助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師提升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能力水平。
(三)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
民族高校承擔著為民族地區培養大批志愿奉獻并掌握專業技能的人才的重要任務。因此,民族院校的輔導員更是有著指導大學生樹立正確就業觀、為少數民族地區建設壯大人才隊伍的重要職責。
第一,輔導員要為學生提供就業信息指導,根據專業特點及就業前景,結合學生個人性格、能力特點,幫助學生正確了解個人就業傾向。第二,輔導員有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和創業觀,引導大學生到西部、到祖國需要的地方,為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輸入骨干人才。
當前,一方面,民族地區的少數民族學生普遍傾向于畢業返鄉就業,但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目前也志向留在機會與資源更多的發達城市尋求出路;另一方面,非民族地區的漢族學生由于民族意識相對淡薄,少有人選擇前往民族地區就業。這需要輔導員向學生宣傳并分析我國對少數民族大學生以及民族地區就業政策,鼓勵學生為少數民族地區建設貢獻力量。
(四)黨團和班級建設
民族院校是培養民族地區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大本營,而班級作為學校教育管理的基本單位,是培養黨團干部的主要組織載體。為更充分發揮班級位對大學生的組織影響作用,輔導員的又一職責就是進行黨團和班級建設。
為做好黨團建設工作,輔導員要在班級內積極宣傳入黨工作,發展新生黨員,與學生黨支部協同加強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教育。同時,輔導員要引導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增強黨性修養,在學校及學院團委的組織下指導班級開展主題黨、團日活動。
四、結語
民族院校在培養民族骨干人才、促進民族團結與共同發展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作為與學生聯系最為緊密的一線教師,民族院校的輔導員在人才培養中除一般的學生指導與培養角色外,還被賦予了促進民族團結的重要責任。因此,民族院校的輔導員必須牢記民族團結的神圣使命,明確并落實工作職責,引導學生實現個人的成長成才,為民族地區發展、各民族共同繁榮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教思政〔2014〕2號,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4.
[2]張大衛,民族院校輔導員的工作職責淺析[J].理論導報,2013,1:57-58.
[3]陳立民,高校輔導員理論與實務[M].中國言實出版社,2009,第二版:27.
[4]侯衍社,新時期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點及創新[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