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瀅
對犯錯的學生進行批評,是班主任經常使用的一種教育方法,但如何有效、合理和科學地使用這種教育方法,取決于班主任工作藝術水平的高低。
一、有“據”
批評是一種嚴肅的事情,不能道聽途說或捕風捉影地指責學生,否則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批評必須有確鑿的證據,還有認真細致地分析產生問題的原因,了解當時學生的情況、周圍學生反映等。這樣對學生的批評才能準確無誤,恰如其分。比如,一個學生偶爾遲到,他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果班主任不加分析地批評他,很可能會傷害他的心靈,使他抬不起頭,同時作為班主任要放下架子,萬一批評錯了,也要誠懇地向當事人道歉。
二、有“時”
當學生發生不良行為后,是及時給予批評,還是延時最佳?教育心理學標明:青少年學生的價值觀和好惡觀正在形成過程中,他們的認識系統缺乏自我調節能力,存在著明顯的近因感知效應。班主任對學生的批評一定要把握好“時”,充分發揮其近因感知效應,在問題發生后立刻進行批評,不這樣做有兩大壞處:一是如果不及時等問題發展到嚴重程度影響擴大了,會造成更大的損失;二是時過境遷,學生的記憶不那么深切,甚至認為班主任在和他算老賬,導致嚴重的逆反心理。但有時批評學生時需要緩一緩,進行冷處理。例如一個男生無理欺負女生,班主任應冷靜分析,尋找恰當時機耐心地幫助他。
三、有“度”
對某生的不良行為給予較重的批評時,他會表現出垂頭喪氣、一蹶不振的態度;當對其批評較輕時,他又表現出滿不在乎,若無其事的樣子。所以如何掌握好批評中的“度”是需要班主任考慮的問題,一般說批評的強度與不良行為的強度成正比,它要求班主任充分考慮到自然條件、社會環境對學生的客觀影響,并重視時空差、個性差等實在因素的影響,同時自覺排除班主任自我主觀印象和感情色彩,如在教師里偷學生書和在新華書店偷書的程度有明顯的不同,若是后者,也要看環境誘因,有否抵制行為、是否初犯、是否受人慫恿,造成后果如何等因素來考慮分析。
四、有“方”
批評方式與批評有效性密切相關,批評方式的正確選擇可以減緩學生的緊張情緒,調節學生的逆反和報復心理,并能導致學生由消極變積極而接受批評,從而提高學生的認可度和接受程度。不同性格、情感、意志與自我控制力的學生,對于批評的適應有明顯的不同選擇,所以班主任批評學生,要適應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如對性格活潑、反應敏捷的學生給予直接式的批評;對于性格內向、感情薄弱、多愁善感的學生進行對比式批評;對于逆反心理嚴重的學生宜用緩沖式或書信批評;對于惰性、依賴心理較強的學生采取觸動式批評;對脾氣暴躁、行為易被語言所激的學生采用商討式批評等。
五、有“理”
在班集體生活中,班主任施行任何一種形式的批評總要伴隨大量說理,那種動不動就直接批評學生是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精辟的說理,會使批評中的時間縮短、強度減弱、認識提高。批評要有說服力,就是指說理說得準確、充分、透徹、深刻、有根據。采用以理服人的方法,使學生在心理上引起共振、共鳴,達到批評的目的,這就是通常說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六、有“味”
傳統的批評有時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這是班主任就要變換角度,調整位置,使被批評者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接受教育。一天中午,我發現幾個同學在猜拳,班會課上,針對學生這種現象,我幽默地反說:“同學們,猜拳有兩大好處:一是使我班緊跟改革開放形式,把我班推向市場,由學習場所變成酒家,大有利潤可賺;二是我班看客不絕,可以開辟為旅游點,你們說是嗎?”這時全班學生啞然失笑,在笑聲中自然而然地明白猜拳是違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有時對批評學生笑一笑,并做到目光包含深情,態度蘊含期望,表情中充滿關懷,這時批評猶如夏日里的冰淇淋,正中下懷,所以班主任要有幽默感,既像父母,更像益友。
七、有“褒”
班主任在批評學生時,首先應對學生的優點、長處加以肯定和稱贊,然后再用婉轉的語氣,把話題引到學生的問題上。這樣,學生的心靈得到保護,同時學生也可察覺班主任將問題一分為二看待,是客觀公正可信賴的。如我班陳某某同學在最近時時常上課遲到,上課精神狀態不佳,通過家訪了解到他對自己目前的學習成績很不滿意,想通過晚上加班來彌補落下的課程,影響到第二天上課,于是我在班上表揚了她:“陳同學學習十分刻苦,每晚堅持復習、預習功課,這種夜以繼日的精神值得大家學習。由于睡得晚,影響起床,所以遲到次數較多,但我相信她一定能處理好學習和紀律的關系?!本瓦@樣,他果然處理好兩者關系,一天天進步,令人欣慰。其實,每個學生都非常重視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作為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學生的心理特點進行教育。
八、有“辯”
時應允許學生申辯,并參與對自己的問題討論,這往往是使被批評的學生心悅誠服的首要條件。如果教師單方訓斥,不由學生分說,不許學生發表意見,并迫使學生接受,這常常導致學生口服心不服,進而在心理上產生對批評的拒絕。事實證明,讓批評的學生參與討論,說明是由,弄清是非,認識危害,學生既很自然的接受批評,又同時進行自我批評,調動其認識錯誤的積極性,達到反省改過的預期效果。
總之,在班級德育工作中,班主任機智有效的批評,體現了師生間和諧的統一,只有不斷地對批評藝術進行探討,才能更大限度地發揮批評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