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澤敏 許華妹 游遨 黎彧
摘 要:佛山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多樣性的文明城市,其中陶瓷文化是佛山最具特色、最有影響力、傳播最廣的文化之一。比如佛山的石灣陶瓷,它不僅是佛山的一張亮麗“名片”,使得佛山獲得“南國陶都”的桂冠,更使得“大佛山陶瓷”地域經濟的概念得到了延伸和發展。據考古資料表明,石灣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就開始了燒陶的歷史序篇,到明清兩代時期時,陶瓷業已經達到鼎盛。其中《明詩綜》的“石灣瓦,甲天下”便生動形象地概括了當時石灣陶瓷生產的地位和發展盛況。據記載,當年瑞典商船來廣州交易運載的主要貨物之一——陶瓷,便主要來自于佛山。
陶瓷文化發展至現代,佛山已是中國最大的陶瓷生產基地和貿易市場,其中石灣是中國國內目前生產技術最先進的陶瓷生產基地之一,擁有眾多實力雄厚的陶瓷生產企業和極具知名度的陶瓷品牌。因此本文將對佛山陶瓷的現狀與發展進行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佛山陶瓷;石灣陶瓷;陶瓷產業;功能性陶瓷
一、佛山陶瓷的現狀分析
佛山擁有超過5000年的制陶歷史,有別于建陶的實用性和規模化,以“石灣公仔”為代表的石灣陶藝品是中國民間陶瓷工藝的一朵奇葩,早在明清時期就享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2006年“石灣公仔”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前,佛山陶瓷主要以日用陶瓷、工藝美術陶瓷為主,只有少量工廠生產的建筑陶瓷。但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開始,佛山引進國外的建筑陶瓷生產線,自此佛山陶瓷開始了規模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的新階段。經過改革開放以來30年的強勢發展,佛山陶瓷已發展成為產業基礎雄厚,產業體系完備,影響輻射面廣,社會就業者眾,享譽海內外,極具歷史文化傳統和地方特色優勢的支柱產業,生產線也開始以建筑陶瓷和衛生陶瓷為主。而且佛山陶瓷產業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民營企業成為產業的主體。
佛山陶瓷工業迅速發展是因為占有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把佛山打造成我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陶瓷生產基地,同時,陶瓷產業的迅速發展也對佛山的經濟具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其產業在全國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是近年來環境的保護,政策的改革,佛山陶瓷的發展也開始變得嚴峻。如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曾提到,是要將石灣打造成為國家級文化產業園區。然而,隨著國內外陶瓷行業的競爭劇烈,同時陶瓷行業被認為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高投入的的傳統產業,面臨著一系列制約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在這么嚴峻的形式下,佛山陶瓷產業面臨著不進則退,小進也退的危險境地。
現在佛山陶瓷和相關行業生產總值約500億元。2006年建筑陶瓷產量16億平方米,約占全國的37%,其中出口量3.24億平方米,占全國出口量的59.5%,出口額10.96億元,約占全國的64%。衛生陶瓷年產量1300萬件,陶瓷機械的產量占全國的80%,色釉料產量約占全國的50%,并出口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
佛山陶瓷的多項全國第一舉例如下:
(1)1983年第一個從意大利引進第一條墻地磚生產線,第一個通過消化吸收,自主設計生產出第一條墻地磚生產線。(2)生產出第一塊彩釉磚,瓷質磚,第一塊弧形拋光磚。(3)第一塊超大規格拋光磚(1800×1200)和內墻磚。(4)第一塊微晶玻璃陶瓷復合板。(5)第一個生產出600噸全自動壓磚機和世界最大的7800噸壓磚機。(6)第一個生產磨邊機和拋光機。(7)第一個生產絲網印花機。(8)第一條自主設計的墻地磚輥道窯。(9)在全國260多個地級市中,建陶產量第一,出口第一。中國名牌數量第一,全國建陶10個品牌產品中,佛山占7個,6個中國馳名商標中的5個。(10)專業媒體全國第一。(11)佛山陶瓷企業在四川夾江,沈陽法庫,湖南,衡陽,山東淄博,江西高安,景德鎮,豐城等地投資建廠,建陶產量占全國70%以上。(12)佛山市先后被國家主管部門授于“中國陶瓷名都”、“中國建陶第一鎮”、“中國陶瓷名鎮”,陶瓷是佛山唱響國內外的一張亮麗的名片。
二、佛山陶瓷發展存在的問題
(1)沒有一個好的發展規劃
多年來,佛山陶瓷只看重生產與市場,哪個產品好賣(如彩釉磚、瓷質磚、釉面磚等),大家就一窩峰的上陶瓷廠和生產線,陶瓷廠一家連著一家,產品同質化非常嚴重。陶瓷產業沒有一個好的發展規劃(建筑陶瓷相對發達,高技術陶瓷比較薄弱)。政府也沒有給佛山陶瓷的發展創建一個必要的環境和平臺。
(2)能源和環保制約明顯加劇
陶瓷行業是高耗能、高污染、高資源消耗、運輸量巨大的行業,佛山為此也付出了資源、能源、環境代價。在全球氣候口益變暖、中國節能減排壓力巨大、老百姓對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的渴望之情十分強烈的背景下,傳統的佛山陶瓷業發展之路面臨減產、遷移等各種制約因素。
(3)職業專才教育環節缺失
長期以來,佛山陶瓷沒有一個本科專業的支撐,更沒有研究生的培養,陶瓷中專和大專人才培養也屈指可數,技術人員沒有穩定的培養途徑,導致陶瓷職業專才的嚴重缺失,極大程度制約了佛山陶瓷的發展。
三、促進佛山陶瓷發展創新措施
(1)在英語中,China和china聯系密切,在過去,陶瓷可以代表中國。年輕一代的陶瓷人才必須重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在學習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各顯特色,才能把佛山陶藝更好地傳承下去。
(2)增加研究與開發的經費和人員投入,尤其是在功能性瓷磚方面。不少企業在負離子陶瓷、發熱陶瓷、防滑陶瓷、抗菌陶瓷、輕質陶瓷、光催化自清潔陶瓷等功能性瓷磚領域不斷的進行探索,功能性瓷磚的時代已經到來。傳統品類的陶瓷產品競爭已經到白熱化階段,花色創新、紋理創新都已經到了極限,因此,陶瓷產業的下一個時代,是功能性產品的時代,必須有相應的科研人員和研究經費才能保障功能性陶瓷領域的發展。
(3)打造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平臺,推進陶瓷工藝美術行業的發展,探索中國陶藝的發展方向。佛山陶瓷、陶塑藝術一直以來有著歷史帶來的天然優勢,加上政府重視發展陶瓷事業,出臺一連串舉措著力打造佛山陶瓷名片。因此,政府若能聚各方之力舉辦多層次的陶藝交流會,必然可以帶來陶塑創作的繁榮。我們希望既有大師級的聯誼展,也有青年一代的作品展覽交流。既要匯集世界各地工藝美術大師,讓世界各地陶瓷文化在此碰撞和交流學習,又要讓不同派別、不同風格的陶塑藝術形式匯聚一展,可以彼此借鑒學習,致使向更好更高層次發展,從而更好傳承和發展我們中華民族的陶文化、發展佛山陶瓷。
參考文獻
[1].梁敏明,泛陶瓷新生態,建設特色文創小鎮[J],廣東經濟, 2018,93(09), 84-89
[2].胡宇;徐楓;劉芷瑜;李嘉琦,佛山石灣當代陶藝發展研究——關于推動佛山石灣陶藝多樣化、當代化的探討[J],佛山陶瓷,2017,27(10),37-41
[3].張溫帙,“千年之燒”啟示錄——石灣南風古灶陶瓷文化歷史變遷實錄[J],中國陶藝家,2018,82(09),84-89
[4].吳斌;李玲玲,陶藝產業當代發展路徑研究——以石灣陶藝產業為例[J],湖南社會科學,2019,(01),142-147
[5].彭永超;胡朝滔;易鈺菲;梁家豪,城市更新視角下陶文化遺產的活化——以佛山石灣南風古灶片區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8,(0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