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婧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基層公共圖書館的設施設備也更加完備。公共圖書館作為基層文化宣傳陣地,為基層文化服務建設提供了極大地幫助。本文從基層圖書館參與精準文化扶貧服務的背景入手,分析基層公共圖書館在精準文化扶貧工作過程中的現實困境,提出相應的以公共圖書館為主要參與主體,與政府及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實施的各種文化扶貧策略,形成上下協同聯動的精準扶貧保障機制,使得文化扶貧工作落實得更加精準到位。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保障策略
引言
公共圖書館是社會文化傳播的重要渠道和平臺,也是我國文化精準扶貧工作中的基礎媒介之一,對實施文化精準扶貧有著重要意義。各地公共圖書館積極響應國家精準扶貧號召,為文化扶貧做出了重大貢獻。
1.文化精準扶貧背景
文化是國家發展的“軟實力”。推動文化發展和改革,不僅是發展我國先進文化的有力抓手,還是實現國家富強和民族振興的不竭動力。但是由于地域和經濟等方面的原因,各地區公共文化發展極不均衡的狀況普遍存在,偏遠山區、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的農村,其公共文化發展非常滯后。因此,在國家脫貧攻堅戰略下,針對我國公共文化發展不均衡的現象,積極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全方位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國家精準扶貧戰略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文化精準扶貧以“人”為中心,提高“人”的文化素質、認知和技能,以此增強“人”的發展潛力。
2.基層公共圖書館參與精準文化扶貧的現實困境
2.1文化扶貧精準度不高
公共圖書館文化扶貧工作的關鍵在于提升扶貧對象的文化素養,為其解決貧困問題。而目前對于公共圖書館而言,一方面,圖書館所能提供的文化扶貧內容,其適用的精準度有限;鑒于基層圖書館的人員配備文化水平,設施設備水平,其所能提供的文化扶貧內容是非常單薄的,更多的是停留在基礎的“送書下鄉”這樣簡單意義的“送文化”扶貧方式,對幫扶對象的現實需求沒有精準的把握和考量。另一方面,圖書館而言,扶貧對象的識別難度大。扶貧先扶志,如果想要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就要通過文化扶貧,轉變思想觀念,提高他們文化素養,進而通過學到的文化知識自主脫貧。而對于基層圖書館對每個扶貧對象全面把握了解,做到有針對性的文化幫扶脫貧是有難度的。但精準識別是開展文化扶貧工作的關鍵,對文化扶貧對象的識別不準確,將會使文化資源的輸入和扶貧地區的文化需求出現脫節問題,會影響到文化扶貧工作的整體效果。
2.2文化扶貧內容及方式單一
部分地區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時,只是簡單地向對象區域及人群提供書刊雜志,并沒有根據實際需求情況加以調整。這樣簡單、粗放的扶貧方式,很難起到良好的扶貧效果。同時,針對不同地區文化水平的差異,扶貧層次應當有所不同。基于經濟、政治、文化等影響,各地文化貧困程度存在較大的差異。只有因地制宜地選擇合適的文化扶貧方式進行扶貧,根據不同層次水平開展文化扶貧工作,才能充分發揮扶貧作用。否則,文化精準扶貧將會失去意義。
2.3基層館員專業化程度亟待加強
基層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連接村、鎮的服務網點,受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影響,基礎設施較其他發達地區落后,財政經費保障有限,隊伍專業化程度普遍有待提高。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改革不斷推進,基層館員一般都是合同聘用制人員,綜合素質并不高,優秀人才難以引進的同時也面臨著培養又流失等現實問題。人才的匱乏,一方面隔斷了先進科技文化知識的輸入,另一方面,基層群眾對先進文化的迫切需求又加劇了供需雙方矛盾,這就造成基層群眾難以第一時間獲得最新鮮最實用的文化服務。基層圖書館員作為圖書館有機部分之一,面對復雜的基層形勢和不同需求的貧困對象,缺少從專業角度制定幫扶策略和精準服務的水平,使圖書館優質文化資源未能得以在文化扶貧中發揮應有的優勢。
3.基層公共圖書館參與文化精準扶貧改進策略
3.1完善文化扶貧體制機制
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公共圖書館應當將其納入圖書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來,針對其建立高效的協同、共享的工作機制,實時保持與定點貧困地區基層干部的聯系,實時共享相關的扶貧的信息,統籌安排扶貧日常工作,逐步推進文化扶貧項目,并向貧困地區基層扶貧干部實時反饋扶貧進展及成效。
基層圖書館還應結合定點貧困地區的地域特征,與基層政府機關和企業形成一種長期有效的扶貧機制,由此保障公共圖書館能將文化扶貧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工作,從而得到有效開展。公共圖書館通過有效開展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在實踐中探索文化扶貧的有效模式,逐步促進文化精準扶貧機制的改革和創新,并健全貧困地區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目前大部分地區的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缺乏相對健全的機制,文化精準扶貧項目難以取得預期成效,這就需要在文化精準扶貧項目的逐步推進下,不斷完善和創新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管理機制。
3.2豐富文化扶貧內容及方式
在精準識別文化扶貧對象的基礎上,公共圖書館還要從扶貧內容、方式及層次上加以改善。首先,在內容方面,除書刊雜志外,圖書館還可以提供數字圖書、音頻資源等更加先進多樣的資源形式,促進當地信息化基礎建設的發展。其次,在扶貧方式上,除提供資源外,要升級扶貧服務。可以通過公益講座、讀書會、技能培訓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培養貧困居民良好的學習能力,帶給他們更多的文化新資訊,從而幫助其轉變觀念,樹立脫貧意識并努力實現自主脫貧。再次,在扶貧層次方面,要根據實際情況將貧困戶劃分為多個層次,針對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提供相應的扶貧服務,這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文化扶貧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在公共圖書館文化精準扶貧中,還應當加大對信息技術的應用力度。這既是時代發展的要求,也是提高扶貧工作精準度及有效性的重要途徑。公共圖書館可以與當地政府積極合作,為扶貧工作設立專門的信息化平臺,方便當地用戶隨時隨地在線了解圖書館提供的多樣的文化資源。
3.3精準設計落實文化扶貧活動
在對扶貧對象進行精準文化資源配送后,公共圖書館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扶貧活動,從扶貧對象的需求入手,結合扶貧地區的實際狀況,合理設計文化扶貧活動。為了保障文化扶貧活動的針對性,公共圖書館需要提高扶貧對象在活動設計中的參與度,采納扶貧對象的意見建議,提升文化扶貧活動的針對性及指向性。
精準文化扶貧活動的設計可以通過指導培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與學術活動來實現,變“送文化”為“種文化”。在指導培訓活動方面,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閱讀推廣活動及文化講座活動的開展,培養扶貧對象良好的閱讀習慣,改變其思想觀念,為扶貧對象的自我發展提供支持。在社會實踐活動方面,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志愿者活動的開展,組織文化志愿者到貧困地區開展文化扶貧服務,為公共圖書館開展文化扶貧業務提供幫助。比如,重慶圖書館定期開展志愿者服務專題活動,為貧困居民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活動。該圖書館的少兒部開展的“蒲公英夢想書屋——重慶市文化共享工程鄉村留守兒童關愛行動”為典型文化扶貧活動項目,可以為其他公共圖書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提供經驗參考。在學術活動方面,圖書館需要安排工作人員加強對文化扶貧理論及實踐的研究。比如,在開展文化扶貧工作時,安排調研人員去到扶貧地區進行實地調研,明確扶貧對象對文化扶貧工作的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文化扶貧活動,并對活動進行總結與分析,為之后開展相應文化扶貧活動提供有益的實踐經驗。
結束語
綜上所述,公共圖書館開展的文化扶貧工作是文化精準扶貧工作的有益補充,需要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基層公共圖書館需要與政府部門緊密配合,精準識別文化扶貧對象、精準選擇文化扶貧內容、精準設計文化扶貧活動、精準制定文化扶貧機制,以此促進文化扶貧工作的有效推進,帶動扶貧對象快速脫貧。
參考文獻
[1]吳建中.精準扶貧———公共數字文化的下一個發力點[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7(1):16-20,25.
[2]王德銀,李明.圖書館有聲讀物資源建設及其推廣[J].晉圖學刊,2016(5):7-10,24.
[3]胡銘焓.基于社會協同的圖書館文化扶貧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