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奕
摘 ?要: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于比較喜歡和感興趣的知識,學習起來就會有比較強的動力,學習的持續時間也很長,學習效果也是很好的。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小學數學的學習中,老師一定要注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才能提升教學效果。新課程改革強調素質教育,老師在教學中扮演更多的是引導者的身份,所以老師一定要盡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實現更好地教學。
關鍵詞:激發學習興趣;愛上學習;數學學習
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科技的持續進步,教育的地位也在不斷提升之中。小學數學是非常重要的科目,學習好小學數學不僅可以為初中高中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還能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常見的數學問題。鑒于數學科目的邏輯性和復雜性,想要實現好的數學教學,必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讓學生愛上學習,學生在學習中才會更加專注和努力,學習效果也才會得到提升。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應該占有主體的地位,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需要進行角色的轉換,教師扮演的應該是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角。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恰當給予學生相應的引導,促進學生實現解題方法多樣化。同樣的,教師需要多鼓勵學生積極自主地學習,使學生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擴展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用這樣的方法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例如在學習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時候,老師只需要介紹做題的注意事項就可以了,學生的訓練才是最主要的。老師在課上需要引導學生獨立運算,還要讓學生掌握不同的算術方法。對于“378+498=?”這道題,有的學生直接進行計算,有的學生把算式變化為“378+400-2”,同一道題就會有不同的解法,而答案卻是相同的,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做題能力。學生只有自主學習,才能發揮出自身的主體性地位。老師讓學生自主學習,才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需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思考方向,鼓勵學生之間相互交流,大家互相學習和借鑒,培養學生多樣化解題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設計課堂活動,吸引學生興趣
小學數學邏輯性比較強,而且教材中的內容都比較枯燥。在教課的時候,如果老師只是單純地講解,那么學生容易產生厭倦,也不利于老師的教學工作,更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都比較活潑好動,而且活動對于學生有著很強大的吸引力。鑒于小學生的這個特點,老師可以把活動引入到小學數學的課堂中來。這樣,課堂上有了活動的參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進一步提升,學生也會有更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老師的教學效果也會提高。
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這部分內容的時候,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引入活動。小學生接觸到的幾何知識還不多,所以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會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的時候,老師如果只是純理論講課,那么學生容易產生煩躁的心態,對于新知識也會有抗拒的心態。這個時候,老師可以給學生分發一些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模板,讓學生測量每個邊的長度。學生通過測量就會發現,長方形對邊是相等的,而正方形每條邊的長度都是相等的。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規律之后,老師可以要求學生用紙剪出長方形和正方形來,這樣學生就在動手活動中學習到了新的幾何知識。學習的時候老師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一舉三得。
三、用幽默提升學生興趣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老師要明確自身的定位。課堂上,老師不是主角,而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學生的引導者。良好的課堂關系也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想要喜歡一個科目,首先就要喜歡這個科目的老師。課堂就像是一場表演,老師就是主持人,想要讓課堂表演成功,主持人必須要有大智慧,懂得用幽默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幽默的老師可以更好地實現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在教學的時候也能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樣的,在講課的時候老師也可以使用詼諧幽默的詞語,點燃課堂的氛圍,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在學習中,學生就會感到老師的平易近人,學生就會有更大的興趣去學習。
例如,在學習位置和方向的時候,出示情境:有兩個人甲和乙在不同的位置,問乙在甲的什么方向,事實上乙在甲的南方。老師可以引用小沈陽的話:“甲去找乙請他吃飯,如果他向北走,那甲就跑偏了,再也找不到乙了。”這樣講課就會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地去學習位置和方向這部分內容。
結束語:
總而言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提升學生數學成績和老師教學效果的關鍵。老師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還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活動,吸引學生興趣,更要培養自身的幽默感。只有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被充分激發,數學的教學效果才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章瑜.小學數學趣味教學之初探[J].讀與寫,2019,16(11):163.
[2]董成,張菊.如何讓小學生愛上數學課[J].讀與寫,2017,14(3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