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擔任著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孕育了凝聚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故事。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對實現高校立德樹人使命、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效性、引導高校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講好中國故事至關重要,但是,在實踐教學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中國故事在實踐中能否恰當選取、教師能否自覺主動運用中國故事講解思想政治理論課、西方意識形態的沖擊等。為此,提出三大解決路徑,助力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中國故事就是炎黃子孫在過去的五千年悠久歷史文明中用實踐、用智慧創造的故事,也就是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五千年悠悠歲月,留下了綿延不絕的歷史傳承,從唐詩、宋詞、元曲的文學故事到隸楷行草的漢字故事;從堯舜禹的治世故事到元明清的興衰成敗;從頑強抗爭的近代求索到新中國成立的浩然巨變......浩瀚的歷史都濃縮在一個個蕩氣回腸的中國歷史故事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孕育了凝聚正能量的熱點故事和身邊故事。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帶領人民進行了社會主義探索、建設、改革。從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到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從國內體制改革到擴大對外開放;從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到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日益提升,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日益走向世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和改革的故事越來越豐富。
中國故事所囊括的范圍之廣、內容之豐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眾多的切入點。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中,講好中國故事,注重真實可塑的教育內容、積極正面的教育意義,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與時俱進;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融入新時代青年的心中;使得當代高校生增強文化自信,擔當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使命。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意義
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在實現高校立德樹人使命、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效性、引導高校生樹立正確的三觀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的使命需要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央宣傳部和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中指出:“高校是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場所,承擔著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任。”【1】高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是培養新時代青年責任擔當的必要前提,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的歷史起點上,每時每刻都發生著許多具有時代特色的中國故事,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結合教學實踐進行大力宣傳教育。
其次,中國故事講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高校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高校的育人體系中屬于公共課,不是專業課,也不是實踐課,因此,公共課的課程類型容易使學生感覺脫離職業生涯,忽視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德育的功能,那么上課的積極性大打折扣。新時代高校生不僅僅需要學習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更應該學習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過硬的政治素養。
最后,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有利于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能否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感染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使課程內容更加豐滿、教學方式更加新穎,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時效性的關鍵環節。比如在講解“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什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等枯燥的理論問題的時候,將中國故事融入其中,可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感染力。
二、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講好中國故事至關重要,但是,在實踐教學中,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中國故事在實踐中能否恰當選取、教師能否自覺主動運用中國故事講解思想政治理論課、西方意識形態的沖擊等,都為中國故事很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一定的挑戰。
中國故事數量多,內容雜,做好批判繼承工作。中國故事涵蓋古往今來五千年文明中的歷史故事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時代故事,數量之多、內容之豐為教學素材的選取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中國故事本身具有一定的糟粕,如三綱五常的等級思想、八股文的文學固化思想、封建迷信思想等。因此,在選取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時候,應該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中國故事中的正能量凝聚中國力量。但是,如果照本宣科地去講思政課,學生不僅不喜歡聽,更不理解、不信服,這就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立德樹人作用的更好發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當用中國故事說理,生動形象地解釋枯燥的原理和理論,從而便于學生理解。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缺乏講中國故事的自覺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實踐教學中必須具備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與此同時,還應掌握多樣化的教學技巧和完備的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但是,從我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整體素質來看,缺乏一定的教學創新素質,講課容易生搬硬套,意識不到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性,更做不到主動地、自覺地講好中國故事。
西方意識形態沖擊中國故事的時效性。隨著經濟全球化和政治格局多極化,各國文化的交融、沖擊、碰撞也越來越明顯,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增強,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提出的“中國威脅論”有所抬頭,意識形態上的差別是根本對立而不可消解的。因此,使高校生在不同的價值觀中堅守正確的認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的歷史起點的當下,新時代青年應該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魂為驕傲,自覺防范西方意識形態的“和平演變”,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理想信念。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講好中國故事的三大路徑
中國故事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工作,應該做好以下三大維度的工作:
首先,解決“講什么樣的中國故事”的問題。在高校的思想政治課程的講解中,應以影像歷史喚醒中華文明的記憶,講好歷史故事;以時政新聞評論為時代導向,講好熱點故事;
以小事情、小人物的正能量為引導,講好身邊故事。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以凝聚著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中國故事加以貫穿,能夠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使學生能夠不忘本來,開拓未來,立足國情并放眼全球,增強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
其次,遵循講好中國故事的基本維度。應注重思想引領、針對性、時效性為落腳點,提升學生興趣、因地制宜,挖掘地方故事特色。如果在講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這些枯燥的理論知識時,能夠在保證理論真實性、科學性的基礎上融入聲情并茂的中國故事,一定會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更好地讓高校生理解中國的歷史和未來,增強他們自身的政治認同和公共參與的能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把黨的基本路線、指導思想、依靠力量講好;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講好;把國內改革和對外開放雙向互動講好,以中國故事的生動形象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從而達到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實現。
最后,內外聯動,構建中國故事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大課堂。理論課堂、實踐課堂、網絡課堂三大環境內外聯動。同時,注重教學方式的多樣化,采取研究性學習活動的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進行小組討論、專題研討、實地調查等,讓學生感受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在學習中不斷地體悟、成長。
參考文獻:
[1]中央宣傳部,教育部. 關于印發《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體系創新計劃》的通知[EB/OL].[2015 - 07 - 30].
[2]中共中央宣傳部.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