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芬
摘要:對于高三學生而言,做好總復習是提高成績的關鍵,我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和觀察研究,對以下問題進行了思考和探索。一、明確學習方向把握高考命題脈搏。二、不脫離課本,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三、跳出題海,要針對性做題四、重視已作試卷的評析,做好“錯題筆記”五、在實戰中錘煉自己,尋找得分途徑。
關鍵詞:把握高考命題脈搏;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針對性做題;重視已作試卷的評析;實戰中錘煉自己
高考數學復習面廣、量大,不少同學花費了很多的復習時間總覺得效果不理想。使許多同學對數學感到既畏懼,又無從下手。由于數學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任何人又無法回避。我結合我的教學實踐,對以下問題進行了思考和探索。
一、明確學習方向把握高考命題脈搏。
通過對近年的高考試卷的分析,高考命題的總體發展趨勢為:(1)繼續堅持注重基本知識和通性通法的考查,淡化特殊技巧。堅持在命題的角度和題型上下功夫,不出偏題、怪題。總體呈現“穩中求變”的狀態。“多考一點想的,少考一點算的。” 2019年數學全國卷立足于培育學生支撐終身發展和適應時代要求的能力,重點考查學生獨立思考、邏輯推理、數學應用、數學閱讀和表達等關鍵能力,重視學科主干知識、核心素養,杜絕偏題、怪題和繁難試題。通過高考引導中學教學遵循教育規律、回歸課堂,用好教材,避免超綱學、超量學。(2)符合考綱但又不拘泥于大綱,體現了高考的靈活性和選拔性。(3)不回避以前考過的重要內容、降低試題的入口難度、考查知識的主干內容。考慮中學數學教學的實際情況,高考命題必須要堅持即有利于高校選拔新生,又有利于中學數學教學。高考題必將對中學數學教學發揮重要的導向作用。所以,無論復習哪部分內容,我們都應該認真的分析、研究近幾年的高考題對這部分內容的考查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提高效率。細心研究近十年的高考題對參數方程的考查,既有穩定也有創新;對二項式定理的考查主要考了通項公式的應用及求系數和的方法且主要是以選擇題和填空題的形式出現的等等。即便是來年要考其它方面的,也必將遵循“整體保持穩定,不造成大起大落現象”的原則。學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考試大綱和近年的高考試卷,明晰高考數學命題走向。另外, 應用題是高考考查的重點,也是考生得分的難題,近年來該類試題的特點日趨鮮明:應用題的信息來源真實可靠、應用題的個數明顯在增加、注重考查學生動腦、動手能力及應用的能力,應用題的命題原則是關注社會現象,關注學生的整體發展及探究的能力、考查實踐動手能力、開放情景設置實現多元化的評價標準、尊重學生的個性。
二、不脫離課本,注重基礎知識的復習
學生要狠抓基礎知識的全面系統的復習,重點突出,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使知識結構成網。對課本上的例題、習題吃透,以不變應萬變。 雖然高考數學試題不可能考查單純背誦、記憶的內容,也不會考查課本上的原題,但通過對試卷分析不難發現,許多題目都能在課本上找到“根源”,不少高考題就是對課本原題的變型、改造及綜合。高考是針對大眾的考試,絕不會從天邊拈來偏、怪題。對課本上的題目熟悉了,對高考題就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至少不會懼怕。相當一部分學生會拋開課本、脫離老師復習。如上課時不聽老師講題,而是自己在下面做其他題目,進行“自主復習”。對大部分學生而言,這樣將得不償失。不能脫離老師主要是因為老師有著多年的教學經驗,他們抓綱悟本,所選擇的題目多是針對性極強的題目,在這樣的情況下考生跟著復習,可少走彎路,絕對是有效果的。而盲目地“自主”復習,由于缺乏系統性、針對性,很可能忙了一場,還是徒勞。復習不能拋開課本,主要是高考出題還會以課本為參照。因此要回歸課本,要對著課本目錄回憶和梳理知識,對基本方法和技巧還不能回憶出的,要及時補上。不要強記題型、死背結論,應將重點放在掌握例題涵蓋的知識及解題方法上。還有一點值得同學們借鑒,就是在復習時應學會以退為進的策略。在實踐中,總有不少考生將基礎拋在一邊,專攻難度大的題,結果是自信心受挫,高考時原本該得的基礎分也失掉了。所以建議同學們在復習時以退為進,不指望將所有的題攻下,將時間用在鞏固基礎、對付“跳一跳便可夠得到”的題上,這樣復習,高考時很有可能超水平發揮。
三、跳出題海,要針對性做題
高考數學復習最忌“怕”、“厭”,這相當程度上是由于題海戰造成的“硬傷”。在以往的教學中,有不少學生認為復習數學就是不斷地做題,從而陷入題海戰,做多了、麻木了,就傷了學習積極性和熱情,高考時原有的水平不可能發揮。因此題海戰不可取。建議學生在做題時首先應精選題目,注重題目的典型性和針對性,提倡刪除繁題、難題、偏題和陳題,倡導精選創新題、應用題、探究題和情景題,突出問題的訓練價值,以期提高復習課的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則,學生在做題復習時,要明確不是為做題而做題,而是要從題目中抓住解題方法,由一個題帶動多道題,如做綜合題和基礎題。建議在復習時,可同多個同學交流意見,這樣可取得“1+1>2”的效果,開拓解題思路。同時,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要注意運算求解能力的培養及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
四、重視已作試卷的評析,做好“錯題筆記”
高三復習,試題要做幾十套,不少同學只是重視得了多少分,而忽視了作試卷的真正意義,只重數量不重質量,做過之后不問對錯就放到一邊,這種做法很不科學。有人把試卷看成是一張一張的網,每次考試都相當于在捕魚。如果發現有魚從漁網上漏掉,就要及時修好漁網,下次捕魚時才不至于有魚再從這個洞里漏掉。學習知識也是這樣,做題的目的是培養能力,是尋找自己的弱點和不足的有效途徑。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多數有用的經驗都是從錯誤中總結出來的,因此,發現了錯誤及時研究改正,知其因,懂其果,防微杜漸。并總結經驗以免再犯,時間長了就知道做題的時候有哪些方面應引起注意,出錯的機會就大大減少了。如果平時做題出錯較多,就只需在試卷上把錯題做上標記,在旁邊寫上評析,然后把試卷保存好,或者專門備一個“錯題筆記”本,每過一段時間,就把“錯題筆記”或標記錯題的試卷看一看。在看參考書時,也可以把精彩之處或做錯的題目做上標記,以后再看這本書時就會有所側重。查漏補缺的過程就是反思的過程。除了把不同的問題弄懂以外,還要學會“舉一反三”,及時歸納。做一道題你從不同角度想出3種方法,與做3道同類型的題用的時間可能差不多,前者的效果肯定比后者要好得多。高考碰到平時做過的陳題可能性不大,而解題所需的知識、方法和能力要求都不會超出大綱,都會在平時復習中遇到,關鍵是要能觸類旁通。
五、在實戰中錘煉自己,尋找得分途徑
考試是一門學問,高考要想取得好成績,不僅取決于扎實的基礎知識、熟練的基本技能和過硬的解題能力,而且取決于臨場的發揮以及試題的解答結構。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在模擬考試時成績很好,而高考成績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⑴自己的期望值過高,一旦在答題過程中遇到障礙就影響自己的情緒;⑵答題寫的過于繁雜,層次不清晰,造成高考改卷老師看不到得分點,而影響實際得分。因此,我們要把平常的考試看成是積累考試經驗的重要途徑,把平時考試當做高考,從心理調節、時間分配、節奏的掌握以及整個考試的運籌諸方面不斷調試,逐步適應。一般說來,考試時首先要調整好心態,不能讓試題的難度、分量、熟悉程度影響自己的情緒,力爭讓會做的題不扣分,不會做的題盡量得分。然后認真、仔細讀題、審題,細心算題,規范答題。其次,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講究快速、準確。平時做題應做到:想明白、說清楚、算準確,即注意思路的清晰、思維的嚴密、敘述詳略得當條理性強、層次清晰、書寫規范、得分點位置突出、結果準確。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數學新課程標準》.
[2]任軍——《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
[3]龐杰——《中國科教創新導刊》.
[4]王煬君——《數學學習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