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春峰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毙聲r代、新課程、新高考、新挑戰,沈陽一中入用“‘一’的智慧”開展了一系列辦學實踐探索。
校園文化彰顯了一所學校的獨特文化底蘊,在育入的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從歷史深處走來,學校傳承與提升并重,形成了完整的核心價值系統,讓一中的“文化DNA”成為全體師生共同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成為學校不斷超越自我的強大動力。
(一)辦學理念——辦一所成全人的學校
作為校長,我首先要明晰“為什么辦學校”的問題。一中是一所有生命、有情感的學校,成就師生的生命成長,就是我們的初心和使命。一中人以“辦一所成全人的學?!睘檗k學理念,目的是發現和發揮師生與生俱來的優勢潛質,順其天性發展,成全其當下和將來的幸福人生。辦一所成全人的學??梢詮某扇恕⒊刹?、成功三方面理解。
成人,正如康德所說:“教育首先是使人成為人?!币虝W生成為一個真正大寫的“人”,一個有修養的人,這是一中人一直以來的操守和信仰。成才,是為學生優勢專長的發揮搭建平臺,關注教師的專業發展和精神成長。成功,學生的成功表現在知感恩、懂回報,具有厚重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教師的成功表現在懂教育、會管理、善溝通,充滿激情、愛心、責任感,渴望不斷進步、不斷充實自我,具備職業認同感、學校歸屬感;立德為先、課程為重、生活為源、生命為本,一所具有崇高育人理想、規范的行為制度、良好的社會聲譽的學校,便是一所成功的學校。
(二)辦學愿景——自覺、自主、自由
辦學愿景是激勵教師和學生的重要動力,也是加快學校發展的有力推手。我們認為,教育是一種喚醒,喚醒責任意識,即自覺;教育是一種信任,引導自我管理,即自主;教育是一種尊重,呵護高貴靈魂,即自由。如果說自覺是前提,自主是能力,那么自由則是一種境界。“你就是一中,你怎么樣,一中就怎么樣”。我們就是要把這種意識印刻在師生的腦海中,形成“人人都去做,人人都去管”的風氣,激發全體師生的責任感和自主意識。
(三)校訓——行勝于言
教育的精神是實干?!靶袆儆谘浴笔且恢袔熒男袨闇蕜t,也是師生的核心品質,取“實踐出真知,知行合一”之意。學校倡導并要求全體師生言行一致、誠信篤行,既注重精思地表達,更注重扎實地求索,在實踐中感悟真善美的真諦?!靶袆儆谘浴蹦依恕暗孪扔谥恰钡膬群?,“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一中也一直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作為培養入的基點,努力培養優秀人才。
(四)校風——從“心”開始,向“一”進發
“心”是一中人的行動起點,“一”是一中人的拼搏方向。
“心”對于學生來說是誠心、恒心、專心。這既構成了學生在學業上的基本要求,更是學生今后為人處世的基本準則,是學生成就自我的關鍵。
“心”對于教師來說是良心、愛心、用心。教師要堅守自己的信仰,去實現自己崇高的教育理想,甘愿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用“心”對待每一名學生。
“心”對于學校來說是舒心、省心、放心。讓師生舒心,家長省心,社會放心是一中的莊嚴承諾。學校努力為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幸福生活,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和人格養成提供肥沃的土壤。
從“心”開始,構筑了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的發展基石,其根本指向是學生的終身發展。
“一”對于學生來說是唯一。孩子是家長的唯一,也是學校教師的唯一,更是民族的唯一。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力求尊重差異,讓每名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
“一”對于教師來說是專一。教師要將全部的熱忱融聚到教育事業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
“一”對于學校來說是第一。一中崇尚一流,在全體一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實現“辦一所成全人的學校”的發展目標。向“一”進發,代表了全體教職工的孜孜以求,更代表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校著眼于“人”的發展,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的人才。堅持德育內容“小、近、實”的工作思路,遵循“無處不有,無時不在。無事不為,無人不做”的教育“場”原理,使專題德育活動制度化、系列化、精品化?!?3221”情智德育工作體系是一個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的實踐方案(見圖1)。
“4”即四大教育,包括國家教育、感恩教育、養成教育、成功教育?!?”即三所學校,包括學生軍校、青年黨校、家長學校?!?”即兩支管理團隊,包括班主任、導師管理團隊和學生管理團隊?!?”即兩個一百,包括100學時的義工和100學時的社團活動。“1”即一條主線,學生第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努力實現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規劃和自我發展。
(一)德育主張——情智共融
“情智德育”注重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發現。我們始終認為,德育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說教,更不應該是冷漠無情的管制懲戒。德育的對象是一個個洋溢著青春激情、懷揣絢爛夢想的美麗的靈魂,所以德育應該是滿懷深情的精神對話。
(二)德育核心——學生第一
學生第一,是我?!扒橹堑掠斌w系的主線,更是核心;學生第一,這既與高中學生成長階段性特點高度契合,更體現了以生為本、為每一位學生可持續發展服務的現代教育思想;學生第一,就是力圖讓每一個學生通過學校的系列化教育。向著自我發現、自我建構、自我生長的目標邁進,努力達成“自覺、自主、自由”的教育和人生的雙重境界。
(三)德育實踐——潤物無聲
學校定期舉辦藝術節、體育節、閱讀節、社團節等,校園節日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在校生活,有利于展示學生才華,提高學生綜合素養。所有社團活動均由學生自主設計組織,動漫社、文學社、機器人社、魔方社、模聯社等社團先后被評為沈陽市十佳社團、優秀社團等稱號。舞蹈社、圍棋社、足球社、籃球社、象棋社、樂器社、國學社、戲劇社等社團多次在市區比賽中獲得一等獎。
(一)多元課程,和而不同
學校課程是一所學校辦學品質的體現,彰顯了一所學校的辦學特色。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為每一個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已經成為新時代高中的新使命。
多年來,學校通過課程的開發、實施、整合與關聯,重構體現情智教育理念的課程體系(見圖2),將必修課、選修課、德育管理、學生活動都納入到課程體系當中,實行規范化、制度化、體系化的管理,讓學生在人文和科學的氛圍中感悟成長,引領學生對自然進行廣泛探索,對自身、對家庭和對社會進行深入思考。
(二)“情智課堂”,以“情”啟“智”
學校著眼于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著眼于當代教育科學與人文兩大精神,關注教育情感和智慧兩大領域,積極構建符合學生學習、生命成長的教學范式——“情智課堂”,探索出與之相適應的導師制培養、思維可視化應用、智慧校園舉措,讓“情智課堂”效能最大化。
“情智課堂”堅持新教育理念,主張課堂是生動活潑的,倡導課堂是有道德的。按照“情境驅動+智慧碰撞+反饋反思”基本流程,時刻關注課堂教學中的“情”與“智”,旨在喚起學生隋感,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尊重生命,尊重規律,注重關系第一,知識第二;聯系第一,記憶第二;探究第一,講授第二。
(三)智慧校園,擁抱未來
AI時代帶給學校教育的影響深遠。學校于2012年9月成立信息中心。創造一切條件推動數字化校園建設。
為深化情智課堂,引進并優化思維導圖這一學習工具,我們多次邀請華東師范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中心的教授來校講授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指導學生在學習中梳理并形成學科知識網絡。思維導圖工具的應用讓情智課堂思維品質的提升成為可能。
2016年,學校率先進入教育“DT時代(數據時代)”。我們為每位教師配備TPad。教師手持TPad在教室內進行多媒體教學,TPad與投影儀連接特別便捷,能隨時打開存儲的圖片、聲音、視頻以及網絡資源,讓教師處在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前沿。TestGo在線測試以其反饋及時、精準分析、無界學校等特點,讓教師測試題上傳后,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做答,實現了學生在規定時間段內統一在線答題,精準分析,讓教育智能化發展。
(一)重建信念行動
發現榜樣,信仰教育,是師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一中,人們傳頌著老黨員張作憲堅守信仰、照亮生命的感人故事。他幾次上繳特殊黨費、設立注資“北斗夢想創新基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著對黨的忠誠和對學校的深情。2018年5月20日,學校舉辦升旗儀式并制作師德榜樣紀念冊緬懷張老師用行動詮釋出一中教育人的情智大愛。
(二)課題研究行動
教育科研是教育發展的第一生產力。學校以青年教師群體為依托,聚焦問題,開展應用性、切片式教育教學研究,促進教師在明晰問題、分析研究直至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問題意識,獲得實踐性智慧。2013年,學校被評為“遼寧省第二屆科研興校百強學?!薄?015年,學校榮獲“遼寧省教育科研先進集體”稱號。在沈陽市“十百干”工程活動中,學校共有15人次榮獲“沈陽市研究型教師”稱號。
(三)名師示范行動
名優教師的水平決定著學校教育發展的高度。學校將創建優質學科、打造名優教師隊伍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重點,讓近50%的區級以上骨干教師成為教師專業發展的排頭兵。通過每年一個主題的教育教學工作會議,我們將名師論壇、教學示范課等七課與“青藍工程”相結合,讓名師實踐示范。依托省市名優教師工作室和省專家型校長工作室,我們聚焦主題,以人帶人,幫帶輻射,使更多教師建立專業自信,體驗到職業幸福感。
(四)優質學科建設行動
教師專業發展具有群體效應。學校采取多種措施,力促學科建設優質化。學校的數學和歷史教研組為我省優秀學科教研組,語文學科和生物學科是我市學科教師研修基地,我校通過開展專家引領、課堂觀察、參觀學習、舉辦學術節等全方位培訓與交流,為校內外不同發展階段教師的成長搭建平臺。學校在與他人互動的過程中走向成熟,走向豐富。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