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宏國
摘要:戀愛婚姻家庭是人類社會的永恒主題,作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經典著作《周易》,對相關的倫理思想也做了較為全面的探討,成為中國傳統婚姻觀的重要源頭。
關鍵詞:婚戀觀? 男女? 周易
繼承和發揚優秀的傳統婚戀倫理,對于增進夫妻感情,維護家庭和睦,保持家庭穩定,進而構建和諧社會,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強調陰陽相濟,男女平等
用陰陽的觀點來解釋自然、認識事物是《周易》的突出特點?!吨芤住氛J為,自然萬物可分為陰陽兩種,陰陽相互依存,此消彼長,共同推動事物的生生不息。
就人類來說,陰陽分別代表男女,“乾道成男,坤道成女”,因此,在本質上,陰陽沒有尊卑貴賤之分。之所以出現男尊女卑的觀念,是儒家思想在發展過程中的故意為之,被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采納并用禮制的形式加以固定、推行,從而形成了人們的傳統認識。
周代的禮儀有一項重要儀式,男子在結婚前,由父親領到祖先牌位前發誓,要像對待自己的母親祖母一樣對待自己的妻子,這種儀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家庭的穩定和社會穩定。然而由于幾千年的封建思想影響,男尊女卑的觀念深入人心,甚至女性自己也這樣認為,使得這一觀念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扭轉。今天我們倡導男女平等,是一種認識觀念的回歸,在家庭方面,就是夫妻地位平等,相互協作,共同營造和睦團結、其樂融融的家庭和諧局面。
二、強調情感基礎,持久交融
咸卦揭示了自然界中澤和山相互交感的現象和變化規律,就人事而言,上兌象征少女,下艮象征少男,青春男女從相識相知,到相戀相依,到最終結為伴侶,共度一生,是人類社會繁衍生息的基礎和前提。
最理想的夫妻相處之道是地天泰卦,上坤下乾,上地下天,地道趨下,天道上行,陰陽交接,方能生化萬物。家庭之中,夫妻感情由當初的愛情逐步轉變成一種親情,就能維持家庭和睦,不斷煥發生機。
現代家庭,因工作或其它原因,導致夫妻雙方長期缺少溝通,加上無處不在的各種誘惑,其結果就會彼此逐漸疏離,紅杏出墻者有之,移情別戀者有之,夫妻關系名存實亡,最后分道揚鑣,對家庭、孩子甚至社會都產生了諸多不良影響。
三、強調陰陽有序,婚姻持久
儒家思想認為,以修身為起點,經營好家庭便可以推而廣之,實現治國平天下,因此,治家就顯得尤為重要。家人卦就著重分析了對家庭的經營策略。
就卦象而言,上卦為長女,下卦為中女,二女長幼有序,故卦辭曰:利女貞。從爻象而言,六二、六四陰爻居陰位,初九、九三、九五為陽爻居陽位,上九為家之嚴君,指父母。一家之男女各司其職,各守其正,分工協作,家庭就會風風火火,興旺不衰。
治家要有家規和良好的家風。對于不良現象,作為嚴君的父母,應及時制止:婦子嘻嘻,終吝。婦人、子女在一塊兒終日嘻嘻哈哈,無所事事,最終會招致災難。卦辭還勸誡我們,父母應該以身作則,為子女樹立榜樣,做到“言有物而行有恒”,言必行,行必果,使良好的家風代代相傳。
恒卦進一步強調了婚姻家庭的永恒性。序卦有:夫婦之道不可以不久也,故受之以恒;恒者,久也。少男少女交感而結為夫妻,到恒卦便意味著少男少女年齡漸長,變為長男長女了,且長男居外卦,長女居內卦,內外有序,陰陽相濟,便是恒久的家庭之道。象辭特別指出:君子以立不易方。家庭建立之后,不可輕易改變,尤其是夫妻雙方都有責任維系家庭的恒久穩定。
四、強調正當婚嫁,遵循禮制
禮制道德是文明社會的突出標志。作為人類行為的婚嫁當然是道德規范調整的重要領域?!吨芤住分械娘L山漸卦就集中探討了這一問題。
漸卦有嫁女之象。卦象上為巽,為進入,為長大的女子。下卦為艮,為男子,為房子,為靜止不動,男方不動,女子進來,事實上是父親把女兒送進男子家中,故有嫁女之象。卦名漸有漸次、循禮而行之意。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是天經地義之道,但要遵循“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環節才能成親,整個過程顯示了男方對女方及其家庭成員的尊重。因此,這樣的婚嫁,父母認可,親朋好友祝福,也有利于新婚家庭的幸福綿長?;榧薜倪@一習俗延續至今,盡管程序儀式有所損益,但仍可窺見古老傳統的生命力和積極意義。
《周易》在提倡正當婚嫁的同時,也指出了不正當婚戀的潛在危機。
天風姤卦即為其一。卦名“姤”有相遇之意,卦象是上乾下巽,乾為錢財,為權勢,為歲數較大的男子;巽為利市三倍,為利益,為女子。合而言之就是,一個有權勢有財富的男子遇到一個急功近利的女子,各取所需,利盡則散。從爻象上分析,一個陰爻居于最下位,上承五個陽爻,一女五男,卦辭提醒:女壯,勿用娶女。像這樣強悍、利益熏心的女子,不宜娶為妻。何況,歲數較大的、財勢并具的男子一般都有家室,再與其他女子產生曖昧,肯定有出軌之虞,提醒人們敬而遠之,以免家庭出現變故。
其二,還有一個雷澤歸妹卦。歸妹卦的本意是隨正妻陪嫁的的女子不遵循禮制規范,主動追求已有家室的男子,謀求上位,最終實現把自己嫁出去的目的。很顯然,這是違背倫常的破壞他人家庭的行為,所以象辭勸誡:君子以永終知敝。應該永恒地保持正當的夫婦和睦,更要預知不正當的婚姻所帶來的弊端。
參考文獻
【1】朱柏崑.易學基礎教程.北京,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