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洲 宦菁

投資者需要改變過往投機的理念,轉為成熟的理性投資。
科創板是由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設立的。在當前經濟環境下,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是經濟轉型的重點工作,科創板和注冊制的推出可以降低科創企業融資門檻,同時也為一級市場的推出新增渠道,提升一級市場對科創型企業投資的活力。
科創板設立的意義在《人民日報》時評《科創板,打好“創新牌”》中有所提及:從市場功能看,科創板應實現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更加深度的融合;從市場發展看,科創板應成為資本市場基礎制度改革創新的“試驗田”;從市場生態看,科創板應體現出更加包容、平衡的理念。
科創板的推出,除了對自身的影響外,對于推動A股已有市場的基礎制度改革、加快科技創新以及經濟轉型,都具有重要影響和意義。一方面,增量上的改革,能夠驅動存量改革。那些符合條件的企業將有更多選擇,最明顯的是某些企業能夠突破盈利條件上的硬性約束。另一方面,給好的科技企業溢價,從宏觀層面看,有助于加快科技創新。從外部環境看,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從這次中美貿易摩擦來看也是如此。
我國目前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已有主板、中小板、創業板、新三板,科創板的設立是對資本市場的重要補充和完善。科創板通過更嚴格的行業要求、非盈利指標作為上市條件、注冊制等方面的差異化安排,增強了對創新企業的包容性和適應性,讓資本市場更好地參與科技創新。
科創板以非盈利指標作為上市條件,所以適合市場規模、成熟度還處于成長初期的科創企業。行業方面,科創板雖然是注冊制,其實還是需要批準注冊的,所以適合的企業主要是科技類,如電子、計算機、醫藥、高端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的企業。科創企業在上市前可能融資較難,需要增強前期對接資本的能力。在滿足條件準備上市階段,企業還需要多關注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及時性。不管是7月31日80家在審企業因財務報表已超過規定有效期導致狀態變更為中止,還是近期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心向券商下發的題為《關于切實提高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質量和問詢回復質量相關注意事項的通知》,都說明科創板對企業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及時性要求非常嚴格。
科創企業在前期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研發,在成長初期未能形成規模銷售,很難盈利,但發展潛力大,這部分企業在資本市場很難融資獲得資金。科創板將非盈利指標作為上市條件,能夠有效降低科創企業融資的門檻,讓資本市場更關注企業的成長性和盈利預期。同時科創板為一級市場的投資增加了退出的渠道,將吸引更多的資本服務于科創企業,推動科技創新。
對有志于登陸科創板的中小企業來說,有三點值得注意:一是要緊跟國家政策方向;二是要掌握具有一定技術壁壘的先進核心技術;三是要有較強的產業自主性并得到市場的認可。具備這三點的企業更容易在科創板上市。
“科創板+注冊制”降低了上市的門檻,給大量優秀的處于成長初期的科創企業提供了上市融資的機會,讓中國的科技公司不用遠赴海外尋求上市。因此,不少人將科創板譽為“中國版納斯達克”。不過,科創板距離納斯達克還有一定的距離,主要體現在國內目前的資本市場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如不完善的退市制度降低了市場優勝劣汰的作用,信息披露及其他違法違規成本較低容易傷害投資者的權益,這些都需要逐步完善才能讓科創板真正發揮作用。
從首批25家企業上市前公布的今年半年報數據來看,25家企業在盈利能力和科創能力上有一定差異:業績增速方面,有15家公司業績增速超過20%,也有3家公司業績虧損;2018年研發費用支出占營收的比重方面,有公司研發費用支出占營收的比重超過20%,也有公司研發費用支出占營收的比重低于5%。除此之外,科技人員占比、利潤預告等方面也是各有不同。這也可能會影響后續的股價波動。
“科創板+注冊制”規則降低了企業上市的門檻,更寬松的漲跌幅限制在出現一些事件時會導致股價波動更加劇烈,加上科創企業本身較強的不確定性和嚴格的退市制度,使得科創板的投資風險高于其他板塊。另外,科創板在上市當日即可融券做空,也進一步加劇了風險。因此,無論是投資者還是企業,都要防范科創板可能產生的風險。
科創板中部分企業當前市值遠高于以前在新三板的市值,目前可能存在過度炒作的情況。由于目前僅有三批共28家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后續企業申報速度和審核速度均有所放慢。標的數量少加上上市初期投資者熱情高漲,促使了前期過度炒作的情況,持續較高的換手率也是一種體現,所以現在估值都很高。預計后續高估值很難持續,可能逐漸回歸理性水平。不過即使最終估值回歸,由于科創板公司的高成長性,回歸后的估值也還是會比其他板塊高。這種情況對一級市場投資者來講投資能上科創板的企業肯定預期回報高一些,也就讓科創企業能夠吸引到更多的投資,對科創企業其實是一種利好。
由于成長初期的科創企業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而一旦成功,也將得以快速成長,因此投資成長初期的科創企業具有高風險高收益的特征。加上科創板對于漲跌幅的限制更加寬松,普通投資者進入還是需要更加謹慎,不能盲目參與打新或炒新。
從科創板開市前兩周的情況可以看出,科創板初期投資者熱情高漲帶動了維持兩周的普漲情況,第3周開始普遍回調。科創板首批公司確定發行價后,平均發行市盈率超過50倍,最高的達170倍,遠超主板發行市盈率23倍的上限,相對主板來說發行價是比較高的。考慮到科創板企業成長較快,市場對發行價的定價包含了對于企業未來的預期,企業上市后如果能夠迅速成長,那市盈率就會逐漸下降。目前很難判斷發行價是否過高,但通過市場來定價的方式是有利于充分博弈,避免脫離基本面的定價。
隨著后續估值回歸理性,各家企業的漲跌會出現一些分化,最后還是要看企業的長期發展情況。隨著資本市場越來越完善,注冊制的推進,新股的套利機會不會一直存在。投資者需要改變過往投機的理念,轉為成熟的理性投資。
科創板的設立對于機構來說,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都存在著機遇。科創板為一級市場的投入增加了退出的渠道,且目前較高的市盈率也增加了投資機構的預期回報。二級市場方面,科創板上市企業一旦成功將快速成長,反映到股市上,公司市值和股價也將對應增長。由于科創企業不確定性較大,不管是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良莠不齊,需要慎重選擇投資標的。
作為一家專注于優質產業投資和金融服務的集團企業,嘉世控股主要服務于中國城鎮化發展、產業升級和中國智造,注重產融結合。不管是從產業投資的角度,還是給高凈值人群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的角度,科創板是嘉世控股的投資布局中的重要部分。目前嘉世控股投資布局既包括一級市場,也包括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方面,我們在積極調研優秀科創企業,通過股權投資基金參與前期投資,方向包括芯片制造、無人駕駛等領域;二級市場方面,我們也通過設立FOF基金(基金的基金)或直投參與科創板打新,后續也會持續擴大這部分業務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