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米
嗨翻屋的模式是通過整合全球音樂版權內容資源,運用AI、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為音樂內容生態中的生產者與使用者提供版權交易和增值服務。
這邊,音樂人嘔心瀝血做出一首作品,不僅要解決發行難的問題,一旦發現被侵權,還要面對維權困境;那邊,音樂的使用者們也苦于找不到合適的音樂,即使找到了,還要面對后續繁瑣的授權程序。
周倩看到了音樂版權市場的這個痛點,于2016年創立音樂版權內容公司嗨翻屋(HIFIVE)。嗨翻屋的模式是通過整合全球音樂版權內容資源,運用AI(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為音樂內容生態中的生產者與使用者提供版權交易和增值服務。
除了推出線上版權交易平臺AGM以外,嗨翻屋還推出為獨立音樂人提供歌曲制作、發行、版稅回收等一站式服務的智能經紀人“小智”,以及音樂創作AI智能音樂助手“小嗨”。
目前,嗨翻屋已代理了全球大型版權音樂公司以及上萬名獨立音樂人的作品版權,擁有和獲授權近千萬首音樂作品版權。同時,它為騰訊、移動、電信、華為、微博、阿里巴巴、網易、二更、Keep等數百家企業提供音樂版權服務。
2019年7月,嗨翻屋宣布獲得CMC資本數千萬A+輪投資。
2015年,是中國音樂付費時代的開始。有數據統計,2015年—2016年6月,QQ音樂數字專輯累計銷售額突破億元。同時,大眾對圖片、文字、影視劇的付費習慣也逐漸被培養起來,這代表著市場已經有了基本的版權意識。
“To C(面向消費端)的平臺很多,但缺乏To B(面向企業端)的一站式平臺。”當時還在一家游戲公司工作的周倩,感受到音樂版權交易市場的困境。比如,當一家下游公司想要使用一段音樂時,需經過冗長繁瑣的程序才能獲取到授權,而上游版權公司也很難檢測到歌曲在授權后的使用情況。
于是,周倩決定先行一步創辦嗨翻屋,并于2017年6月推出商用音樂版權交易平臺AGM。周倩把AGM比作“音樂版權界的京東”,通過向上游的版權方和音樂人購買版權,再給版權音樂打標簽,進行分類整理,然后提供給B端用戶使用。
這并非易事,因為B端企業需求繁雜,客戶不是來聽歌的。廣告公司要找廣告配樂,游戲公司要找打斗配樂,應該如何幫助客戶快速解決這些場景訴求呢?周倩認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技術。嗨翻屋的技術團隊通過AI給每一條音樂從情緒、樂器等方面打標簽進行分類,一首音樂的背后通常有上萬個標簽,這些標簽可以幫助客戶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音樂。
目前,嗨翻屋的核心技術團隊中,博士和碩士占比近九成,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嗨翻屋已積累24項專利、16件軟件著作權以及多篇學術論文。
在音樂圈,音樂人除了加入知名音樂公司,還有很多是以獨立音樂人的身份在創作。數據顯示,國內至少有10萬名獨立音樂人。很多獨立音樂人并不是專業人士,可能只有一兩首歌。他們對版權法規一頭霧水,并且不清楚自己的作品在全網的傳播情況。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產品來幫他們解決版權問題。”于是,周倩想到了智能經紀人。
2018年9月,嗨翻屋推出的智能經紀人“小智”正式上線。那時,“小智”的功能主要為音樂版權的發行、版稅回收與數據查詢,基本上能覆蓋一個音樂人發布一首歌的完整需求鏈。
在公司建立的獨立音樂人社群中,周倩發現,大多數獨立音樂人并非全才,而只對作詞、作曲、編曲、演唱等種種環節的一環或幾環比較熟悉。因此,她在“小智”上線了名片功能,每個音樂人可以在這里擁有專屬名片,便于他們交換資源和進行合作。此外,周倩還圍繞獨立音樂人的需求提供了許多增值服務,如動態歌詞、歌曲封面等。
“音樂人有很多靈感,他經常需要把這些靈感進行分享,他需要跟人討論或者是尋求合作。但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片段作品經常被抄襲或者是被侵權使用。”在與音樂人們溝通后,周倩發現了這個痛點。目前的音樂存證模式往往覆蓋的是完整的音樂,音樂人臨時創作的一小段旋律、幾句歌詞完全得不到保護,在樣片時期被抄襲或侵權的音樂人往往維權無門。
為此,今年6月,她在“小智”上線了“靈感存證”功能,音樂人可以隨時將自己的碎片作品上傳至“小智”,即可享受存證服務。嗨翻屋與螞蟻金服、騰訊、平安三方聯合發起的中安保險的全資子公司中安科技合作,運用區塊鏈技術,與公證處打通,可直接出具公證書。
目前,智能經紀人“小智”上已經有近萬名音樂人注冊。
隨著接觸到更多獨立音樂人與音樂愛好者,周倩感受到大眾對音樂的喜愛與創作欲。“我想向女朋友求婚,大家都在送鉆戒,沒意思。我能不能送一首屬于我們兩人的歌?”一位朋友向周倩詢問,周倩就想到了自己的AI技術團隊。
事實上,嗨翻屋建立之初,團隊就一直在研究AI做歌,輸入節奏、樂器、情緒方面的需求后就可以自動作曲、作詞,并與AGM平臺進行版權對接。他們也進行過一些嘗試,“之前與小米智能水杯合作,智能水杯里面全部音樂都是我們用AI創作的。”
既然AI作詞、作曲已經趨于成熟,那是否能用來幫助更多的音樂愛好者?“我們現在在做的事叫‘互動式創作’,就像是音樂界的‘美圖秀秀’。比如你想要一段激情的交響樂,就可以按你的意愿生成,你可以發出‘再激情一點’的指令,它會根據指令做出更變。”
周倩表示,嗨翻屋現在最大的競爭力還是技術。在音樂行業里,技術運用相對較少,而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先發優勢會越來越大。未來,嗨翻屋會進一步提升技術壁壘,并增加頭部的版權資源。今年,她會在MCN平臺上發力。
“近兩年興起的產業,帶給我們一個千億美元的音樂版權市場。”周倩認為,在未來一兩年內,商業版權市場會迎來大爆發。隨著短視頻、直播平臺的興起,版權的范圍將不僅僅局限于音樂平臺。
中國音樂版權市場的拐點不遠了,嗨翻屋很可能是推動者。
音樂版權市場秩序正在由混亂走向規范,這是可見的必然趨勢。國家正在加大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版權是音樂行業最應商業化、標準化變現的板塊,在中國卻大片空白。不久前,艾瑞咨詢發布的《中國數字音樂商用版權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音樂版權市場規模達到188.3億元,相較過去幾年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其中,在數字音樂市場方面,中國To C的數字音樂平臺總收入達到76.3億元,包括來自用戶付費收入達45.2億元,占比達到接近60%。
不過,去年中國數字音樂商用版權市場規模僅為1.9億元人民幣。艾瑞咨詢認為,由于政策對數字音樂的監管尚未落實到企業端應用,因此整體行業仍處于起步期。但自“劍網行動2018”開始將目光轉向短視頻、動漫等領域起,廣泛應用于相關內容制作的版權音樂勢必會在未來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再結合近期愈來愈多的商用音樂侵權案得到受理和勝訴的現象,艾瑞咨詢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年內,政策將會逐漸介入數字音樂在B端應用的監管,并推動其在這一領域的正版化進程。
另外,據了解,自2021年起,用戶端的數字音樂平臺將全面進入流媒體時代(即以在線收聽代替下載)。屆時數字音樂下載行為的減少將會有效減少盜版音樂在用戶端乃至社會中的傳播,這也將為企業端的數字音樂正版化帶來推動力。
(編輯? 周靜charm11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