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紅
摘要:在當下,由于教育改革,小學階段也越來越重視德育教育,為了提高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筆者結合自身經驗以及當下小學教育現狀,針對在小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情況,提出一些看法和經驗。
關鍵詞:小學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在小學教育中,由于學生正處于身心發育期,沒有完善的道德價值觀,所以,在這個階段將德育教育滲透入小學日常教學中十分重要,可以潛移默化的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也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其思想發展至關重要。本文筆者提供一些自身的見解可供其他老師參考采納。
1 德育教育的內涵
德育教育的含義就是對學生的道德品質進行教育,其實是對學生心理層面的塑造,這方面的教育也是當下教育業中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關系到學生以后自身修養的發展。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其主要目的并不是讓學生掌握過多的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道德素養以及學習的能力,是學生進行系統學習的一個過渡期,這一時期對于學生學習方面的要求不要過于嚴格,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環境。但是,在整個小學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德育教育的培養,由于這時候的學生在道德塑造階段,因此為學生上好德育課,對學生人生發展很重要。在當前的教育中,提倡對學生實行素質教育,因此在日常的教育過程中,為學生滲透德育教育就是當下老師需要重視的。
2 小學德育教育的現狀
當前在小學德育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是一些教師依舊保持傳統的教學觀念,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重視程度超過了對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評判一個學生的好壞往往會根據學習成績來評判。并且在課堂教學中,沒有對德育教育進行滲透,對學生進行教學,為其塑造一個良好的道德養成環境。這違背了作為老師的原則,老師不僅僅是要傳授知識,更是要教會學生怎樣做人。由于當學生步入校園之后,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和同學,因此老師是學生時期孩子們的引路人,是孩子道德素質養成的培養者。其次是一些老師開展德育教育流于形式,由于當下教育改革的提倡,一些老師將德育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滲透,但其方式卻是敷衍了事,沒有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德育學習課堂。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只是流于口頭以及說導,沒有任何行動上的指導。最后是一些老師沒有為學生起到帶頭作用,以及自身思想的局限性,導致德育教育開展不順利。由于老師沒有深刻認識到德育教育對于學生的重要性以及不了解如何正確的實施,因此老師沒有正確開展德育教育的策略,導致學生也無法更好的接受與學習。
3 將德育教育滲透小學教育的策略
3.1 加強對于德育教育的關注和重視
德育教育需要從小學生抓起,學校領導和教師應該重視到小學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對德育教育的關注和重視。小學德育教育是教師容易忽視的階段,只有教師真正參與到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才能加深對小學德育教育的認識,才能將德育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表現出來。教師在小學階段不能認識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就錯過了學生學習德育教育的最佳時機,就不能發揚以人為本教育理念。舉個例子,教師在課堂教書的時候,發現有學生不注意聽講,不能完成老師要求的習題等行為,需要教師及時教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是課堂中最常見的德育教育。
3.2 結合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展開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能是生硬的理論教學,需要教師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上去。小學德育教育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用心指引學生,將德育教育耳濡目染的帶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不能只做表面工作。首先,將德育教育與教材結合,教師分析教材中可以與德育教育契合的知識點,在日常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規范學生學習生活態度。例如,在我們學習《憫農》和《鋤禾》這兩課時,讓學生自己回憶日常生活中自己不喜歡吃的菜或者吃剩的菜,一般都是如何解決的,學生在回憶自己的不良習慣的時候,教師講解相關的德育教育內容,讓學生理解農民伯伯的不容易,讓學生知道挑食和到剩菜是不正確的行為,要讓學生懂得尊重農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其次,以糧食為例子,適宜的加入了德育教育,學生很容易接受德育教育的內容,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時候也養成了節約糧食的好習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義,一舉兩得。
3.3 教師要以身作則,加強自身德育修養
小學生對于行為的認知不完善,很多時候教師就是學生的榜樣,所以小學德育教育需要教師自身有極高的道德水平,教師需要自覺提升自身修養,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以身作則。比如,教師上課時舉止得體,神態自若,關注學生學習情況。教師與學生日常交往過程中儀態得體,注意自身言行,語言清楚明確。教師對自身狀態的認真也是對學生的負責。教師在平時也需要多誦讀經典,培養自身的素質,這樣在進行學生品德教育的時候可以引用經典內容,使內容更加豐富。
3.4 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在小學教育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小學德育教育需要教師通過合理有效的辦法進行滲透,不僅僅需要學生熟記德育教育內容,更需要學生運用到日常生活學習上去。小學階段學生學習內容不多,學校可以開展一系列的課余活動。比如,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烈士陵園等,或者看望抗戰老兵,加深學生對愛國精神的認識,讓學生理解愛國主義精神。同時,讓學生理解愛國主義精神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另外,將德育教育融入課堂中也是加強德育教育的有效辦法,提供更多學生學習德育教育的機會,讓德育觀念深入學生的日常生活。
4 結語
小學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生活習慣的有效方法,教師的合理教學模式,為學生打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重視學生對德育教育的吸收,注重學生身心發展,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和道德修養,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王福英.論小學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110.
[2]韓玉雪.德育教育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之我見[J].科學中國人,2014,0(0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