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飛
摘 要:葉圣陶先生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好的習慣將伴隨一生,影響一生。對于剛剛進入小學的一年級新生,好習慣的培養就更加重要了。
關鍵詞:一年級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習慣
一年級新生,由于所上學前班不同,受的教育不同,習慣的養成也參差不齊;再加上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學習環境的改變,讓他們很難適應。為了讓他們盡快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迅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作為一位語文老師兼班主任,我是這樣做的:
一、課堂常規常抓不懈
1、嚴格約束,規范訓練。
一年級新生,做事拖拉,還不習慣做課前準備。每節課下課時,我都會提醒他們把下節課要用的學習用品準備好,并按照要求依次擺放好,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對于存在的問題及時提醒。以后,慢慢教他們認識課表,知道每節課上什么科目,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課前準備做好了,一節課基本就能專心上課了,不用因臨時找各種文具而分心分神分時間了。發言、提問,按規定的姿勢舉手,發言時要姿勢端正,聲音響亮。該動的時候可以自由行動,該說的時候可以暢所欲言,該靜的時候就必須安靜。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聽清楚老師講完要求再行動,不能多次地詢問老師和同學。
2、利用口令,給予獎勵。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從幼兒園進到學校,自制力弱,上課注意力不夠,課堂上我就利用口令,比如“小小手---背背后;小小腳---并并攏;小腦袋---抬起來;小眼睛---看黑板”對他們進行訓練,使他們形成條件反射,在他們上課開小差時進行提醒,繼而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一年級小朋友堅持性不夠,我就買來許多花花綠綠的貼紙,對做得好的東西進行獎勵,所獎勵的小貼紙積累到一定的數量可以兌換一些實用性強又好看的小禮物。下課時他們互相比較誰的貼紙多,這樣就激發了那些進步稍慢的同學的積極性。
二、加強讀寫習慣的培養
1、指導寫字,抓好“三個一”。
一年級新生由于所上幼兒園不同,寫字的訓練程度也有所不同。有的能寫出一手漂亮的好字,有的連握筆的姿勢也不對。在糾正他們握筆姿勢的同時,對他們進行“三個一”的訓練,每次寫字前先一起回顧“三個一”,再開始寫字。低年級學生照著抄寫的時候,喜歡看一筆寫一筆,再看一筆再寫一筆,這樣不僅影響寫字的速度,更不利于字的記憶。一開始教學寫字的時候,就要注意字的整體性,教學生看一個字寫一個字,看一個詞寫一個詞,看一個句子寫一個句子……這樣不僅書寫速度加快了,更能提高識字的效果。
2、指導讀書,學會朗讀。
對于一年級的小朋友,他們還不會讀,不知道怎么讀。我利用晨讀時間對他們進行訓練。讓他們集中注意力讀書5分鐘,對于表現好的進行表揚。接著再讀10分鐘,再進行表揚。慢慢地就形成習慣,他們就能專注地自己讀書了。讀書的時候我也有要求,除了要專心,還必須左手按書,右手指字,讀到哪指到哪。一年級的課本圖案多字少,學生不知道先讀哪里再讀哪里,上課時,我帶領學生按照順序讀幾遍,讓他們記住,再自己讀。另外,每天晨讀,我會要求學生把學過的按順序全讀一遍,再把讀不好的和剛學會的多讀幾遍進行鞏固。
3、課內外結合,喜歡讀書。
良好的課外閱讀對于學生是終身有益的。一年級開始我就要求學生逢年過節不要家長買吃的,就買課外書。課堂上我也會給學生看一些繪本故事,讀一些簡單的故事書。剛學識字時,我會讓學生通過各種的方式多識字,認廣告牌,認包裝盒,認同學名字等等。每隔一段時間,舉行一次識字比賽。
三、養成聽、說的好習慣
傾聽,是現代人在口語交際中的基本素養。只有耐心地聽別人講話,把別人的話聽清、聽準,才能做出準確的應答。一年級小學生在聆聽別人說話時沒有耐心,我首先要求他們在聽別人講話時,眼睛看著說話的對方,集中注意力,不插話,耐心的聽對方把話說完。其次,要求學生能大體聽懂對方的話,考慮對方說話的內容,積極主動地參加到訓練中來。一年級小學生一般會在課堂上爭著發言,但他們的發言往往是隨興而發,講的話不完整、不規范。對此,我經常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想清楚了再回答。有困難的學生,我就讓他先跟老師學,再自己說,多鼓勵,常表揚,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
良好習慣的培養是一種長期的工作,要經過多次或反復的訓練才能形成。培養好的習慣不僅是語文老師的責任,班主任的責任,更是每一位老師的責任。只有抓好了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起來自然輕松多了。
參考文獻:
[1] 劉偉. 一年級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J]. 語文教學與研究:大眾版,2016(6):25-25.
[2] 蘇德參. 淺談一年級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J]. 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4):12-12.
[3] 戴亞彬. 如何培養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J]. 課堂內外·教師版,2013(12):3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