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銀菊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部不斷深化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方面受到極高的重視,因此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訓也成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小學語文教學要針對教材中隱藏的核心教學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和探討,選擇更加合適的培養手段,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構成和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涵困境;培養手段
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曾言:“語文課程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獲得基本語文素養”。這也是語文素養最開始寫入新課標的要求中,在2014年生殖落實語文素養的教育。
一、分析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
語文教學的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我國不斷完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老師要通過一些具體的教學活動培養學生語文的修養和審美標準,不僅要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也要重視學生文化方面的熏陶。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內容包括語言組成和應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文化傳承和理解,關于語言組成和應用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本質。語文老師要重視對文字的利用及開發,促進學生完成語言的應用。思維發展與提升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訓目標,是在語言應用基礎上完成的,是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審美鑒賞創造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關鍵,能夠充分發揮語文人文特點,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文化的傳承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訓的重點,重視傳統文化的傳承,能夠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綜合素質。
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培訓面對的困境
(一)教學容易脫離教學基礎,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較低
有一些小學語文老師對學科教學的教學價值認知不足,因此只側重于學科知識的學習和應試訓練,導致學生的學習效果參差不齊。教育管理體制過于死板,在課堂上師生互動較差,學生無法提起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還有一些語文老師脫離了語文基礎,在沒有確認學生語文基礎達標的情況下進行人文價值的培訓,因此不利于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訓。小學語文老師教學不到位,教學內容較繁瑣,不利于教學進度,也不利于學生思維的進步。
(二)師資力量參差不齊,一些老師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認識不到位
要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作為教學老師自身就要具備語文核心素養,因此作為老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信念,不斷豐富自己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教學需求。在實際的教學中,小學語文老師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認識過于膚淺,甚至還存在一些誤區。一些語文教學依然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讀寫結合就是真正的核心素養訓練,這是一種急于求成的心態,反而會對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訓造成影響,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1]。
(三)教學手段不夠規范,信息技術的應用過于隨意
部分語文老師對語文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準確,因此語文課堂教學更像一種快餐學習方式,學生無法真正感受到人文情懷,更不要說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學手段缺乏規劃化和標準化的約束,老師過度依賴于信息技術的教學,因此在將教學中濫用多媒體,導致一些多媒體教學內容缺乏實質性的內容,甚至脫離生活,學生無法在多媒體教學中激發對語文的興趣,并沒有掌握課堂上教學的知識,還有一些學生無法理解老師講解的內容,也不敢打斷課堂詢問,課后又被拋諸腦后,因此導致學生的語文基礎較差。信息化教學模式是一把雙刃劍,作為教學老師要了解信息化教學的優勢和弊端,從而發揮其優點,規避其弊端,才能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應用效果。
三、關于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措施
(一)教學模式要重視激發學生興趣,加強學科的融合發展
新課改的要求,是要形成以學生為主的而教學模式和理念,從而探究出符合不同學校實際情況的教學手段,通過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并且加強教學模式的發展,重視激發學生在語文中的學習興趣[2]。教學中,還要注意將語文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強化學生的人文素養,保證語文教學的系統性。舉例來說:在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是《小蝌蚪找媽媽》,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想學生展示語文課本中的內容,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不僅如此,還可以將生物知識融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人文知識的時候還能了解青蛙發育的過程,了解青蛙的體態,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觀察事物和認識事物的能力。
(二)要更加重視師生互動的教學手段
教學語文老師在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訓中占據重要地位,因此要加強老師對語文核心素養的認識,然后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老師也要不但提高自身的知識量,提高專業能力,也有利于培訓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舉例說:在語文課本中有一篇文章為《花的勇氣》,課堂教學以讀課本為主,老師要指導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了解課文中的寓意。可以利用重點突破的教學方法,從花逐漸出現以及作者的情感變化兩方面入手指導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加強課堂上的師生互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也能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的理解[3]。
(三)加強創新力度,優化語文教學的質量
課程和教材的創新改革是實現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基礎,老師要提高創新意識,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選擇具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同感,提高學生理解能力,不斷優化語文教學質量,能夠實現不同資源發揮融合作用。在語文課文中有一篇《只有一個地球》,老師在這篇文章教學中,從人類生存的方面來介紹關于地球的知識,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地球的短片,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老師可以組織關于地球的討論,讓學生組成小組溝針對我們與地球的關系來進行探討。同時,也要組織關于環境保護的討論,激發學生保護地球環境的決心,甚至可以帶領學生到戶外實踐環境保護的宣傳活動,提高學生對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
四、結語
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訓影響了教材的編訂,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糾正傳統語文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根據語文核心素養的教學特點,找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并落實。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培訓要保持語文這一學科的特點,還要注意提高教育的價值,不僅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也能促進學生思想精神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徐銀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困境及培養路徑[J].文學教育(下),2018,(8):32-33.
[2] 徐銀銀.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內涵、困境及培養路徑[J].文學教育,2018,000(024):P.32-33.
[3] 劉忠艷.聚焦學生核心素養 革新小學語文教學[J].赤子,2019,(7):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