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秋艷
摘 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小學數學的教育教學不僅要教授小學生基本的數學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為培養新一代的全面素質人才做準備。小學作為學生素質養成的重要基礎階段,應該引起教師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數學學科素質培養的充分重視,教師應不斷學習專業知識,結合教學經驗,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方面不斷實踐、創新,在教學過程中努力進行針對小學生數學學科素質的培養教育。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素質;培養;討論
數學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模式。小學數學學科的綜合素質是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數學基本技能的熟練和數學基本思想方法的理解、應用能力。而小學數學基本技能又分為計算技能,空間想象技能,利用數據概念分析、處理簡單事物的技能等。小學數學教師要在備課中、課堂教學中、以及對小學生的學習成果多元評價中,體現對小學生數學素質的培養教育。
一、深化教學設計,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備課是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規劃活動,教師根據教材基本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參考書,并基于學生的基本學情,對課堂教學方式作出合適的選擇或者教學方法設計。小學作為學生建立數學素質的最基礎階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小學生數學素質對小學生的素質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小學教師要充分重視教學前備課過程,加入對小學生學科素質培養改的考慮。如具體加入對計算思維,利用數據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和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等,使小學數學的素質教學目標更為明確。
例如,教師在 “加與減”章節備課過程中,考慮到通過加與減的教學對學生進行計算思維的初級培養,把加法與減法的題目設計為相似的,如13加1,14加1,15加1等在同一組,供小學進行計算,熟悉數字相鄰數字的關系。此外,就相隔數字的關系也進行了相同的題目備課,如26加2,27加2,28加2等,通過學生反復地練習計算,不僅增加學生的心算能力,而且對數字的概念有了更加具體化,系統化的認知,增強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了學生的計算思維。又如,在進行四年級數學上冊“方向與位置”章節備課時,教師考慮到要培養小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所以設計了同桌和前后桌兩種不同分組的教學方式。首先讓同桌互相練習,對“東”與“西”或者“南”與“北”直線上方向的練習,熟悉一段時間,然后進行前后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的綜合空間想象能力練習。事實證明,在備課中進行明確的素質教學目標確定和教學方式的規劃,能在很大程度上幫助教師進行對小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培養。
二、活化教學方式,加強小學數學素質培養
小學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小學生進行數學學科的素質培養,需要在基于學生基本學情和整體性格特征的基礎上,活化教學方式的選擇,如分組教學、情境教學、現場教學等教學方式,從而更有效率的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質。
例如,在進行五年級數學下冊“分數乘法”的章節內容教學時,由于五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數學知識積累,并具備了基本的數學素質,教師為了強化小學生數學學科計算素質和計算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了分組教學。在講解完分書乘法的基本運算法則后,教師根據不同學習能力將學生進行差異化分組,由教師出題,小組之間競賽答題。促進小組之間互相督促,提高整體學生的計算思維和計算能力。又如,在教學三年級數學上冊“乘與除”章節內容時,教師利用了農民伯伯種菜的情境創設,并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菜地里的菜一排排。通過每排菜的數量和菜地中菜的排數,幫農民伯伯快速計算出整塊菜地有多少菜在生長,實施證明情境創設的教學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學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在高效率課堂學習中,有效培養和提升了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能力。
三、多元評價體系,強化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教師對學生學習成果及時而中肯的積極評價,是保持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的有效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多元的評價方式鼓勵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多元評價的過程中,既體現了新課標中以“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理念,又在充分尊重小學生學習成果的基礎上,鼓勵和保持了學生對小學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對小學數學教師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素質有很大的積極意義。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對小學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學科素質的要求下,小學教師應站在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雙重角度,基于新課標中“學生為學習主體”教學理念,結合小學生的基本學情和年齡特征,從明確小學數學教學目標的精細備課,到加強小學數學素質培養的教學方式選擇,和強化小學數學素質教學效果三個方面,努力實踐、創新,為小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不斷創建高效的知識教育和素質教育課堂,以不斷培養、提升小學生的數學素質。
參考文獻:
[1] 吳善滔.基于素質理念下小學數學教學構建高效課堂對策初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24):30+32.
[2] 陸春燕.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8(1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