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韓葉 袁志
摘 要:中華民族,是一位偉大而慈祥的母親。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她孕育出了五十六個英雄民族,共同捍衛著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書寫著燦爛的中華文明。馬關縣為文山州下轄縣,是一個集邊疆、民族、貧困、山區為一體的縣份。與麻栗坡、西疇、越南相鄰。馬關縣內居住著漢、壯、苗、彝、傣、瑤、布依族等11個民族當今時代,漢化現象比較嚴重,國家倡導我們大力弘揚和發展民族文化,避免嚴重的漢化趨勢。
關鍵詞:民族團結;國旗下演講;誦讀弟子規
我來自于馬關縣木廠鎮馬西小學。在我們木廠鎮馬西村主要聚居的是苗族和彝族,漢族、壯族及其他少數民族占少數部分。這里雖然少數民族居多,但是,卻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極大的困擾。我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學前班和一年級的苗族孩子聽不懂漢話。老師和他們交流只有點頭和搖頭,甚至有些知識點的教授都要通過其他同學去翻譯才能聽得懂。課下苗族孩子的交流方式都是苗族話語,其他孩子根本聽不懂,因為其他民族的孩子包括他們的家長都已經不會講述他們的語言。這樣既不利于教學的正常開展,也不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不僅如此,有些孩子的家長來學校里面都不跟老師打招呼,直接進教室找孩子。有些家長來開家長會,擺出的是一副“孩子不成器,老師的責任”這種態度。根據諸多現象和問題,于是我向校長提出,我們應該發展當地的民族特色文化,重視學生的禮儀認知,并添加一些新鮮元素,以孩子來帶動家長,引起他們對于民族文化和禮儀的重視。以下,是我們做的幾個方面的努力:
一、國旗下演講
每周星期二下午第三節課定為我們學校閱讀課,圖書室里有大量藏書供孩子們閱讀。同時,孩子們可以借閱傳統文化相關書籍。課后要求每位學生寫一篇觀后感,主題可以是文化、故事、學習心得、為人道理等方面,學生在每周一作國旗下的演講。
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與文化熏陶
每周的星期三,我們允許孩子們在學校自由穿著自己的少數民族服飾,展現民族風采。我校學生大多數是寄宿生,為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星期三中午我們要求孩子們學會獨立洗衣服。經過上學期的努力,孩子們的精神面貌改變了很多。從以前的不愛干凈,邋遢到現在的勤勞能干,懂事。我覺得我們對于孩子的引導是正確的,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及對民族文化的熏陶,我們需要從點滴做起。須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三.誦讀弟子規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凈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致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循分 下稱家對飲食 勿揀擇食適可 勿過則”將弟子規融入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中,于無形中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種方法遠比說教更容易讓孩子們接受。“人無禮而不立,事無禮而不成。”誦讀弟子規,也是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四.開展豐富的班級民族文化活動
1.日常教學活動中,以視頻方式讓孩子們了解身邊的民族團結小故事,用圖片向孩子們介紹各種各樣的民族服飾和生活,了解不同的民族風俗習慣。
2.音樂課上,讓孩子們唱響民族歌曲。當孩子們疲勞的時候,讓她們旋轉起民漢舞蹈。
3.在班級文化建設中,我們帶領孩子們設計民族文化板報,自己動手完成民族文化手抄報,以及做一些詩配畫的小活動。孩子們都積極參與,活動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還收獲了快樂。于我們而言,寓教于樂的同時,也收獲了滿滿的幸福與感動。
五.綻放民族風采,放飛自我
每天下午的課后休息時間,讓孩子們自由地玩耍,去感受愉快,輕松,團結,和睦的氛圍。
六.為了支持學校的民族團結活動,馬西村村民決定來學校舉辦民族文藝聯歡會,我們學校積極地配合他們。活動之前,馬西村的各個舞蹈隊都在努力認真地準備,孩子們也在認真排練,都希望能在聯歡會上能秀出風采。
七.走進貧困孩子的家庭,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我們班有9孩子是建檔立卡戶的貧困家庭,有兩個孩子無父無母。其中有個孩子名叫項洪軍,他和另外的三個孩子都由他的爺爺照管,這三個孩子中有一個是他姐姐,另外兩個是叔叔家孩子。項洪軍在學習方面一直比較吃力,但是他努力,認真,踏實的干勁深深感動了我。不管在學校還是家里,他一直是個懂事的孩子,樂于助人是他的美好品質,面帶笑容是他對生活的樂觀態度,班里的同學都喜歡幫助他。他勤學好問,雖然成績一直不理想,但對于他以后的生活我相信一定不會永遠黯淡無光。為了更了解他的生活,所以這次我和同事決定去他家走訪,想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幫助他們。
維護民族團結是我們的共同心愿,也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責任和義務。自從我們學校開展民族團結活動以來,我覺得孩子們民族團結意識越來越強。他們也學到了很多禮儀知識,懂得謙讓,懂得尊老愛幼,懂得尊師重道,懂得樂于助人。豐富多樣的民族團結活動,讓我們學到了許多傳統文化知識。六一即將到來,我們的老師也在開始準備自己的民族服飾,想要展現自己的民族風采。我們所做的努力,都是希望民族團結,學生、家長、老師親如一家。我們做不了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我們所做的點點滴滴,卻可以讓大家開心,和睦地生活在一起。這次家訪,讓我更堅定關注民生,維護民族團結的決心。只有以“熱心、耐心、公心、真心”,才能換取群眾的“交心、齊心、信心、安心”。我們一定不負家長所托,把孩子們培養成為團結、勇敢、正直、善良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同在藍天下,我們都是一家人,家和萬事興。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家國萬事興,有你也有我;溫暖驅寒冷,珍愛換真心。共發展、同奮進、手挽手--哈薩克族的諺語說得好:“離群的羊會被狼吃掉,兄弟團結有馬騎,妯娌和睦有飯吃。”
我們要讓孩子們從小樹立民族團結意識,爭做團結友好文明的小使者。爭做學禮,知禮,懂禮的好孩子。讓我們共同行動起來,激勵學生,營造全校師生一起健康成長,一起科學成長的校園文化氛圍。將我們的民族文化發揚光大,展現我們民族的魅力與風采。
參考文獻:
[1] 羅興倉.民族團結一家親[J].政工導刊,2017(2):41-41.
[2] 江紅芳.廣泛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J].中共烏魯木齊市委黨校學報,2017(2):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