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瑩瑩
學前教育作為幼兒終身教育的開端,對幼兒未來的身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而在現代高度發展的經濟社會里,信息技術已經擺脫狹窄的應用空間,進入各行各業中。因此巧妙地用創新性思維將信息技術和學前教育有力結合,相信將會開辟出學前教育界的一個新里程。
一、對信息技術助力學前教育的清晰定義
學齡前的兒童普遍具有思維能力較低、好奇心強的特點,這個階段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發展軌跡,概括來說,主要是直觀行動思維主導身體活動,然后是通過具體形象思維進行聯想,最后形成抽象邏輯思維,通過自己的判斷和推理思考問題。所以我們廣大幼師要以抓住幼兒的思維發展方向為重點,在上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利用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幫助其形成學習動機,進而取得良好的效果。將學前教育與信息技術的創新性融合,以在教學中提供直觀、生動、形象的媒介為手段,幫助幼兒培養學習興趣,為學期教育事業注入更多的生機活力,最終實現資源共享、師生信息交流、網上遠程教育等多種功能,使學前教育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讓我園的每一位教師和幼兒收益。
二、信息技術助力學前教育的優勢
近幾年信息技術已經逐漸與學前教育融為一體,信息技術不僅能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的學習技能,更關鍵的是這將成為幼兒們與外界溝通、了解外界的一個平臺,所以信息技術應用到學前教育中具有諸多優勢。
(一)方便構造多樣化的教學環境
通過多媒體的輔助教學,給幼兒帶來直觀的視覺和聽覺感受,依托在互聯網背景下的多媒體教學模式,開闊了幼兒們的眼界,激發其創造性的思維,促進其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對于教師來說,運用信息技術使教學方式更具靈活性,能在不斷獲取資源的基礎上隨時發現更好的教學方式進而及時改進,保持幼兒對知識探求的好奇心,還能活躍課堂、提高教學效率。從幼兒園的角度來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課堂教學情況進行簡單的記錄,也更方便園區教研活動的開展。
(二)有助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
幼兒教師為了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教學效率的提高,就必然在掌握基本的教師專業知識的基礎上,加強對計算機、電子通信、多媒體等信息技術的操作熟練程度,更好地將信息技術與學前教育有機結合在一起。教師要綜合考慮每個學生的智力發育情況和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制定適合這個階段幼兒的教學內容。從上述這些內容可以看出,要將每個環節都流暢地聯系在一起熟練運用,對于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實踐能力要求非常強,所以非常有利于我園教師的綜合素質提高。
(三)促進幼兒發揮學習主體作用
以往傳統的幼兒教學模式基本都是通過紙質化的實物教學為主,這種利用文字和圖片形式的方法效率低下,易使幼兒產生厭煩情緒等現象。如今讓信息技術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不僅糾正了以往的教師為絕對主導的教學弊端,還能通過這種互動性的教學將幼兒的學習主體地位提升,幼兒借助圖片、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工具能更形象直觀地感知課堂內容,進而帶動自己參與其中。所以信息技術對于教師教學和幼兒學習都具有一個質的飛躍。
三、巧用信息技術助力學前教育的方法
綜上所述,要想真正將信息技術全面應用到學前教育中,就要不斷總結當前存在的問題,積累教學經驗,激活創新思維后巧妙應用,在近兩年的工作中總結了以下幾個有效方法:
(一)創設有效課堂情境、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課堂情境,讓幼兒能更快融入課堂,比如《拔蘿卜》這個故事,我們放出提前制作好的帶有音頻和圖片的PPT,通過PPT里故事的錄音,再次重復演示故事內容,加上會動的小姑娘和老爺爺,像電視一樣真人演出這個故事,幼兒觀看時不僅能高度集中注意力,還有助于其對故事內容的理解記憶,用這種方法觀看后基本每個幼兒都能將這個故事復述出來。可見塑造與教學內容匹配的學習情境對于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有著重要意義。
(二)引起幼兒情感共鳴、發揮思維創新能力
音樂教學活動也是幼兒所要接受的一門重要課程,音樂是藝術更是我們人類表達思想感情的手段,因此學前教育都將音樂教學定義為提前陶冶幼兒情操的直接方法。為了能讓幼兒與音樂內容產生情感共鳴,我們也要借助信息技術輔助教學。比如在《蝸牛與黃鸝》這首兒歌的教學中,我先給幼兒播放課件,讓他們對這首歌的演唱內容,對里面提到的主人公有個初步印象。看完一遍后,可以先試探性地問他們歌曲內容,基本每個幼兒都能用自己的話組織起來回答,然后教師就可以教大家唱兩遍,幼兒已經有了看視頻聽歌曲的聯想型記憶,所以教唱環節非常順利。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結合課程內容釋放幼兒們的天性,讓他們自主思考。
(三)整合信息技術實踐模式、拓寬學前教育發展渠道
對于這個環節的實施我們總結起來共做了三部分的工作,分別是開創主題教學、促進家園共育、健全安全管理。所謂主題教學就是用電子白板復制課堂情景,并賦予這堂課一個主體。比如我們在《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活動中時,教師會把這個故事主人公分為幾個部分讓孩子們畫出來,比如有的畫小蝌蚪,有的畫小魚兒,有的畫青蛙媽媽,然后教師再把孩子們的繪畫作品拍攝出來挑選適合的放入課件中,上課時孩子們看到自己的作品用于教學中,會特別開心,會更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沒有被選中的幼兒也會更加努力。這種激勵的方法會讓孩子們與教師產生積極的互動關系,優化教學過程。而家園共育的含義是教師與家長之間搭建起聯合教育的紐帶,通過幼兒園創建的班級主頁,為家長及時傳遞本班信息和孩子們日常學習中的精彩片段。
總之,信息技術助力學前教育擁有諸多優勢,雖然目前還存在一定的應用不足等問題,但隨著更深入地應用拓展,會發揮出更多的作用,幫助我們廣大幼教工作者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全面落實當代幼兒素質教育目標。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