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林安 向守萬
“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要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
教育因人而存在,因育人而重要,如果教育離開了對人的價值引領、思想啟迪、精神培育,其功能將大打折扣。教育工作者只有通過與學生面對面的溝通、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融,才能走進他們的心靈,取得實效。
要做好學校德育工作,教師應牢牢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根本導向,把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統領,貫穿于學校德育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中。把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作為學校德育的首要任務,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把個人的理想與國家的繁榮富強聯系起來,把自己的“成長夢”與實現“中國夢”結合起來,樹立遠大的理想、秉持堅定的信念,著力培養青少年“忠誠國家、心憂天下、報效人民”的崇高情懷。學校要把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改革創新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培養學生努力做到孝老敬親、仁者愛人、包容博大、自強不息、奮發進取、勇于創新、與時俱進,讓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生生不息、熠熠生輝。
學校要把法治教育、責任教育、公德教育和人格教育作為主要內容,努力提升學生的現代公民素養。學校認真貫徹《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開好法治教育課程,開展好預防校園欺凌、預防毒品等主題教育活動,把公檢法等執法機關干警請進校園,以案說法,以法治教,讓青少年法治教育入腦入心,從而自覺做到知法、守法。我們要在培育學生道德自律和良好的行為習慣上下功夫,正如康德所言:“有兩種事物令人敬畏,那就是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我們讓學生從遵守《中小學生守則》做起,從嚴待自己、善待他人做起,著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做到行為規范、舉止文明、誠實守信、關愛他人、熱愛自然、奉獻社會。
我校以關愛學生心理需求和成長需要為著力點,切實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和改進班主任工作方式,加強對學生心理特點、心理需求的研究,努力滿足學生合理的心理需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和健康的心理,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心理沖突。有效開展勵志教育、挫折教育,引導學生正確面對得失,培養抗壓抗挫能力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我們切實加強中學生的生涯教育,提升學生的自我意識,引導學生思考生命的意義、人生的使命,提升精神境界;開展有效的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活動,科學化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及時排解學生的心理困擾,營造良好的師生、生生及親子關系,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人在情感上的追求與在知識上的追求是息息相關的,德與智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在課程中涵養德育,學校要在教學中融入教育,使學生在智育的發展中不斷陶冶情操,為后續學習增強動力。
學校要充分發揮藝體課程獨特的育人價值,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形成健康的學習、生活方式,愉悅身心,陶冶情操,提高學生感受美、鑒賞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勇于拼搏、果敢堅韌等優秀品質,充分利用地方課程資源助力學生成長。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文化的價值主旨,文化育人的本質是以正確的價值為引領,教化人走向道德、理性、真善美,實現人的文明進步。我們從物質、精神兩個層面著力,提升校園文化的品質,擴大育人功能。
我校把校園的凈化、綠化與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扎實推進“書香校園”建設,重視學校育人理念及校訓、班訓的提煉,加強校風、教風、學風建設,大力倡導彼此尊重、互幫互進的人文文化,讓學校每一個班級、每一個寢室甚至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都有文化內涵、教育情意,讓每一堂課、每一次活動都充滿價值引領和向上的力量,使學校處處環境優美、人人相互關愛、天天追求進步,形成陶冶情操、追求崇高的正能量場。
實踐育人是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我校高度重視綜合實踐課程的校本化實施,把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及信息技術等有機整合、統籌安排,拓展學生的學習途徑和生活空間,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系統安排、精心設計校園文化教育活動,開展“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及“告別金色童年、唱響青春夢想”“邁入青春門、走好成人路”等主題教育活動,開展好“入團儀式”“成人禮”活動,積極開展學校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等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擔當社會責任,增強集體意識,提高合作交流、創造創新的能力。
根據教育部等11部委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我校在加強學生安全教育、做好安全防范的前提下,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學生走出校門,到紅色教育基地去,到社區去,到農村去,到教育實踐基地去,通過紅色思想的洗禮、生活技能的學習、親手操作的體驗、實踐鍛煉的體會、集體合作的分享,讓學生獲得道德認知,培養道德情感,鍛煉道德意志,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
表率就是最好的管理。校長是學校的靈魂,處于管理的核心,校長要修身厚德、精神富足、真誠善良、寬容正直、心系師生、追求卓越,成為學校的精神領袖,這是管理育人的關鍵所在、動力之源。校長要樹立“學生成長無小事,時時處處皆育人”的理念,通過人本管理、民主管理、科學管理,尤其是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覺做到管理育人。
班主任和廣大教師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重要他人,這是管理育人的根本所在、成敗之基。班主任和教師既要發揮表率作用,又要著力改進學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對學生做到既不懲罰、又不驕縱,和善而堅定地實施教育影響。
一方面,教師要高度關愛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關注他們的內在需要,做學生成長的貼心人;另一方面,對學生違紀違規、沉迷網絡等問題,教師既要耐心教育轉化,又要依規依紀處理,在教育處理過程中,要深入調查研究,分析成因,找準病因,對癥下藥、科學施策,切不可簡單粗暴,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