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
很多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家長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讓孩子成功到達終點。
今年中考,女兒以優異成績考入了重點中學,有些朋友艷羨地向我取經,其實,與很多媽媽們相比,我只是懶了一些,“佛系”一些。
女兒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為了滿足家長們的需求,幼兒園會教孩子寫字或計算。一次,從幼兒園回來的女兒拿著筆趴在桌前描紅,她用稚嫩的小手握著鉛筆吃力地寫字,字寫得七扭八歪,她也急得哇哇大哭。我一看,著急地說:“咱不寫了,帶你出去做游戲。”女兒哭得像個小淚人:“明天老師收作業怎么辦?”說完又哇哇大哭,我笑著說:“明天我和老師去講。”女兒這才破涕為笑,于是我牽著她的手跑到樓下玩起了跳繩。
轉天帶孩子去幼兒園,我對老師說:“以后不用教我家孩子寫字和計算,她在幼兒園只要玩得開心就行。”老師聽得目瞪口呆。女兒也愉快地度過了幼兒園時光。
轉眼女兒上了小學,這回學習上的“欠賬”就不能不還了。剛上一年級的她明顯比在幼兒園學過寫字和計算的孩子落下一截,考試成績也不理想,為此,我還被老師請去“喝茶”。即便如此,我依然不著急,心想,是金子總會發光,我有耐心。
女兒上學后,為了培養她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說:“上課一定認真聽講,下課認真完成作業,不然周六周日我也會和其他小朋友的父母一樣把你送到輔導班去補課,讓你一點兒玩的時間也沒有。”在我的“威逼嚇唬”下,雖然成績不顯山不露水,但女兒自小養成了認真聽課、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我也踐行了自己的諾言,整個小學階段都沒有送她上輔導班。
雖然在女兒的成績上我沒有死盯,但在其他方面我卻沒有絲毫放松。我對女兒的培養理念是讓她從小愛上閱讀。為了讓女兒從聲音世界過渡到文字世界,從她兩歲時起,我就每晚給她讀故事,從簡單的繪本到大部頭的文學名著。同時,我喜歡帶著女兒瘋玩,當別的孩子在各種培訓機構培優的時候,我帶她去公園、去書店,假期帶她走遍祖國大江南北。因此,女兒和其他孩子的不同之處就是自小博覽群書,遍覽名山大川,成為一個性格開朗、閱歷豐富的小大人。
女兒晃晃悠悠到了四年級,這一年也是她成績的轉折期,那些一二年級成績突出的孩子漸漸被女兒超越,她厚積薄發,讓各科老師刮目相看。見此情景我由衷地笑了,我的以退為進以及“佛系”教女理念初見成效。
面臨競爭激烈的“小升初”和中考,家長們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惜花高價尋找最優質的師資培訓機構,我依然不慌不忙地做著懶媽媽。因為女兒已經養成了非常好的學習習慣,根本不用督促,自己每天都會有計劃地學習、復習,臨近大考,她也有一整套的復習計劃。所以,我并沒有陪孩子寫作業大呼小叫甚至犯心臟病的經歷,因為我從不陪孩子寫作業,我的觀點是“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比起陪讀陪寫,家長更應該培養孩子的自律和習慣。
小升初,女兒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理想的初中;中考,女兒同樣以優異成績考入重點高中。我想,這得益于女兒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我適度放手的“佛系”心態。
作為家長,我不是不關心孩子的成績,而是沒有急功近利地緊盯著孩子的成績不放。很多家長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其實,家長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讓孩子成功到達終點。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