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召軍


要讓孩子深刻了解“學習在于勤奮,成功在于積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道理,注重日常努力。
每逢考試,有的孩子就會出現(xiàn)煩躁、失眠、健忘、精神萎靡不振等情況,隨之而來的還有身體上的各種不適,表現(xiàn)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頭痛、胸悶、惡心、手腳冰冷、腹痛腹瀉等一系列癥狀。這種情況就是考試焦慮。
當下,父母、社會對孩子的期望值增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學習壓力也隨之增大,每逢考試來臨,出現(xiàn)考試焦慮是一種正常的現(xiàn)象。但如果孩子長期處于這種陰影中,會影響睡眠、影響身體健康,更會影響應試水平的發(fā)揮。過分看重考試結果,患上考試焦慮癥,有百害而無一利。作為父母,應及時化解孩子的考試焦慮癥,幫孩子順利完成學業(yè)。
1.調心態(tài)。
孩子對待考試的態(tài)度關乎考試焦慮的產生,因此,幫孩子調整好心態(tài)是幫助孩子克服考試焦慮的前提。讓孩子明白考試雖然重要,但并不能決定人生的成敗,也不是人生的唯一賭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認真、堅持不懈地努力,干好、干精某件事,人生照樣會出彩。因而,要以平常心對待考試,從容應對。
2.謀規(guī)劃。
臨近考試,有規(guī)律的學習生活,讓自己每天保持積極的狀態(tài)是應對焦慮的重要途徑。因而,與孩子一起規(guī)劃好考前的學習生活至關重要。盡管考試在即,我們仍然要按時作息,放松身心,并不是緊鑼密鼓,制造緊張氣氛,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我會選擇一些如《朗讀者》的視頻,讓孩子觀看,給孩子以動力;對考試前的安排我也會提前謀劃,明確告訴孩子,讓孩子心中有數(shù),與教師配合好,搞好復習,迎接考試。
3.授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既可以提高孩子的成績,又可以指導孩子積極應對考試,還可幫助孩子減輕考試焦慮。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引導孩子學會學習,建立錯題本,構建知識體系,注重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師生間、孩子間成立學習幫扶小組,鼓勵進步。
我力圖讓孩子明白,平時的模擬就是考試,正規(guī)考試就是平時的模擬,通過幾次模擬考試,孩子已經適應了考試的程序及氛圍,在正式考試時就不會感到緊張了。同時,我讓孩子逐漸養(yǎng)成應試習慣:試卷下發(fā)后先整體瀏覽,大體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按照先易后難的順序作答,遇到一時不會的問題先跳過,最后集中攻克;保證會做的不失分,不會做的盡量得分;考完后積極準備下一學科,不與同學相互對答案,避免影響考試情緒。
以下幾個克服考試焦慮的小貼士,我都會與孩子一起實踐,讓孩子做到靈活運用:平時保持樂觀陽光,每天對著鏡子微笑10秒鐘,然后回想一下自己的優(yōu)點,讓每天都有一個好心情;臨近考試時要保持充足的睡眠,若焦慮,可以聽聽音樂,找別人聊聊天,運動一下,或者以寫日記的方式宣泄焦慮的情緒;在考場上緊張時,微閉雙眼,深呼吸三下,或默默數(shù)十個數(shù),或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不要慌,沒什么了不起”,以此緩解焦慮的情緒。
4.勤學習。
勤奮學習,積累知識是克服考試焦慮最根本的方法。學習基礎打好了,對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做到真正理解和整體把握了,考試自信心就加強了,考試時就能成竹在胸,鎮(zhèn)定自若,焦慮就會相應減少。因此,要讓孩子深刻了解“學習在于勤奮,成功在于積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的道理,注重日常努力,及時復習,以堅實的知識基礎和靈活的答題方法迎接考試,避免考試時臨時抱佛腳,出現(xiàn)考試焦慮。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