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媛
摘要:現在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不再僅僅是掌握豐富的知識,同時還需要保證培養的人才能夠具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因此,為了使學生在未來能夠實現更好發展,充分滿足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教師就要主動轉變教學方式,改變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在體驗中學習,使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深化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使數學知識能夠真正成為學生成長的一部分。本文主要針對小學高年級數學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了研究,針對教師教學的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應用策略,希望能夠切實推進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整體效率,為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必要的啟發,在此基礎上切實提高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體驗式教學;數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對于人的素質能力要求也漸趨多元化。小學作為學生學習與發展的起步階段,應當做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能力的工作,以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要求。此外,注重學生這種能力的發展與教學體系的改進以及教學工作質量提升相得益彰。其中一項就是教師應當發展“體驗式”教學模式——創造活躍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學習效率,引領學生自主創新與探究能力的提高。對于如何開展“體驗式”教學現有如下幾點看法。
一、改善教學環境,提高學習興趣
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的各方面特點,開展“體驗式”教學應當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如知識競賽、小組實踐、游戲等,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增添樂趣,提高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習效率更高。例如,可以通過小組活動開展教學,但在進行小組劃分之前,教師應當對學生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特別是性格特點與學習能力方面的差異。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相互搭配進行小組劃分,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能夠充分展現自身特點,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例如在講統計的相關知識時,教師指定課題如“周圍各城市的環境污染狀況調查”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調查活動,根據調查結果繪制合適直觀的統計圖并對其進行分析。在調查統計結束后,安排各小組進行調查成果展示,這就要求小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配合以及推選出小組代表。在進行成果展示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調查結果發表自己的看法,針對各地環境污染問題提出小組內認為合理可行的解決辦法,并倡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環境保護的行為落實。教師在活動結束后要進行活動總結,將課堂設計意義傳達給學生,對本次活動的實際意義也予以點評,并對表現出色的小組提出表揚,對同學們提出鞭策與激勵。這樣的體驗式過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讓學生融入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去,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
二、情境再現,寓學于景
在小學高年級的數學教學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數學知識基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真實場景,將書中的內容放大到現實生活中去,必將激發學生對于課堂的極大興趣以及對所學課程的求知欲。學生可以在游戲中進行思考與反思,將所學知識運用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上去,實現實踐與理論的結合落實。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數學的第一單元關于乘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一個有趣的知識競賽活動,將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利用這種“競爭性”將課堂的氣氛推至高潮。在進行了基礎知識教學后,展開知識競賽活動,以教師出題,學生搶答,積累分數,適當獎勵的形式將課堂學習到的知識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深化,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也更加深刻。這種“體驗式”與“競爭式”相結合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對于知識的探究能力與應用能力,對學生的日后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科技相伴,共同進步
隨著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科技成果也越來深入人們的生活。作為教師應當具備與時俱進,終身學習與發展的精神,認識到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學習中的體現和對于學生的學習發展的意義。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在互聯網大背景之下,科學理性的判斷能力與合理利用資源的能力。在進行小學高年級同學的數學知識“體驗式”教育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及時掌握社會信息動態,合理運用多元化的網絡資源,豐富課堂授課形式,通過新穎的社會相關信息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興趣,也是使學生融入課堂的好方法之一。教師應當加強同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注重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培養,盡管教師同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年齡差異,但教師作為學生成長的導師,應當盡可能消除與學生之間的隔閡,尋找與學生的共鳴之處。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不應當僅僅局限于師生,更應該是伙伴、搭檔、朋友。在講課時如五年級下冊關于長方體與正方體知識時,由于這部分內容有一定的抽象性,初步認識時學生可能會有些困難,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將相關的圖形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直觀形象地展示出來,有利于完善學生對于相關圖形的認識,使學生能夠在大腦中構建圖形,有利于其后期的實際問題解決的學習。
四、結語
當今社會人才市場競爭力不斷提高是促使人類不斷學習發展的動力。如何更好地推進素質教育,在提升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成了教師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因此,在教育中推進“體驗式”教育,反轉課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更多參與到知識學習運用的過程中是最為有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能力與素質的提升,實現師生共同進步,更有利于學生的教育工作開展,從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和綜合學習能力的提高,促進學生更為長遠的發展和不斷進步。
(責編? 張 欣)
參考文獻:
[1]艾艷君.重視體驗,發展素養——淺析小學數學有效教學重構[J].中國校外教育,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