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菁
目前人們的夜間消費情況如何?人們對夜經濟又有怎樣的看法與期待?數據或許能讓我們一窺其貌。
“夜經濟”一詞是20世紀70年代英國為改善城市中心區夜晚空巢現象提出的經濟學名詞。數據顯示,夜經濟已經為倫敦創造了130萬個工作崗位,可貢獻660億英鎊的年度收入,并且僅倫敦一個城市的夜經濟就創造了英國全國總稅收的6%。
今年以來,成都、濟南、三亞、長沙、廈門、南京、西安等地陸續出臺支持夜間消費的政策舉措。許多人對夜經濟寄予厚望,認為其會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動能。目前人們的夜間消費情況如何?人們對夜經濟又有怎樣的看法與期待?數據或許能讓我們一窺其貌。
發展勢頭迅猛
夜經濟是指以市民和游客為消費主體,以購物、休閑、文化、健身為主要形式,時間段大約是從晚上6點之后到次日6點之前的各種消費。就目前而言,其業務主要涵蓋了夜商業、夜景觀、夜文化、夜旅游、夜體育等板塊。
由于夜經濟可促進餐飲、購物、娛樂、旅游、休閑、健身等幾大消費服務進一步發展,拉動生產和消費需求,及增加就業機會和經濟總量,這一現象自問世以來便廣受政策及市場的追捧。
一方面,從政策層面來看,2017年以來國家對夜經濟越來越重視,各地政府也相繼出臺政策推動深夜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從其市場規模來看,隨著夜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其或會帶來萬億元級別的市場規模。
據悉,今年上半年,中國消費升級態勢明顯,服務性消費持續擴大,在全部居民最終消費支出中,服務消費占比接近一半。統計顯示,以服務消費為主要內容的“夜經濟”在城市GDP中所占比重不斷加大, 發展迅猛。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等城市的夜間消費約占全天消費額的一半, 并逐步上升。
艾媒咨詢發布研究報告顯示,隨著中國各地政府對夜間經濟扶持力度加大、夜間消費服務市場增加等,中國的夜間經濟發展規模將呈現爆發式增長,并在2020年突破30萬億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夜間消費約占總體零售額的六成,并持續以約17%的規模增長,是拉動中國內需的重要抓手。特別是中國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相關產業的發展,極大地豐富了線上線下的實物經濟與虛擬經濟產品,為中國夜間經濟發展創造機遇。
據《夜間旅游市場數據報告2019》,當前夜游花費在200元~400元和400元~600元之間的比重最高,分別為27.9%和27%,600元~800元和200元以下居中,分別占比15.6%和12.1%,1000元以上比重最低。對照提出這一新型經濟學概念的倫敦來看,其2017年夜間經濟占全英國GDP的6%,已成為英國的第五大產業,其中,首都倫敦提供了1/8的工作崗位,收入達263億英鎊,預計到2030年將達300億英鎊。而基于中國近14億龐大的人口紅利,從而可以估算出國內夜間經濟將蘊藏著幾十萬億元的商機。
呈現多元化特點
近年來,夜經濟成為豐富市民消費體驗、促進消費穩定增長的重要抓手,消費者的群體規模、用戶畫像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本刊對夜經濟的調查結果顯示,19歲~31歲的群體夜間外出消費的意愿最高,18歲及以下與60歲以上的群體相對更愿意“宅”在家中。
攜程的數據也顯示了這一特點,上海、蘇州、深圳、杭州、南京、北京、武漢、天津、廣州和成都成為夜游的十大客源城市,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是主要消費人群。而在夜游游客中,有近一半都是30~39歲,90后、00后占了約三成,在性別分布中,男性占比67%。
本刊調查顯示,在夜間消費的時間上,大多數人選擇了18點至21點這個時段,占比95.24%。夜生活創造了更多人生驚喜和發揮空間,但在夜間消費方面,喜歡深夜活動的“夜貓子”并不多。究其原因,有人是因為工作疲累而寧愿“粘”在床上,有人則是因為要照顧孩子與家庭而無力分身。智聯招聘《2019年中國白領夜間消費調研報告》顯示,很多白領忽視甚至拒絕夜生活,全國六成白領因工作疲憊無力享受夜生活。對“社畜”中的戰斗機——加班族而言,他們中無法享受夜生活的比例高達89.8%,享樂者十中僅存一。其次被生活碾軋的白領是白夜班輪班人群,他們中“疲勞得沒法過夜生活”的人占比為84.5%。
是什么促使人們在夜間消費?本刊調查顯示,在人們對于夜間娛樂休閑的看法中,放松身心、品嘗美食和消費購物占據重要地位,分別為88.1%、71.43%和54.76%。除此之外,文化體驗也是人們夜間消費的一個迫切需要。可見,夜生活為人們緩解工作生活壓力,滿足生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打開了新的窗口,解鎖了更多可能性。
有意思的是,在回答“最希望能24小時營業的場所”這個問題時,出現頻次最高的場所居然是“書店”,其次才是可以滿足購物需要的超市。圖書館、自習室這樣的場所也是人們所期待的能夠提供夜間服務的場所。人們希望通過學習提升自我的需求給夜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線上線下齊開花
夜經濟,從來都不只一面。24小時不打烊的電商實則是夜經濟的忠實參與者,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消費者夜間購物習慣。此次調查顯示,對于夜間消費,有一半的消費者認為,線上線下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這一點在19歲~30歲的人群中尤其突出。
北商研究院聯合京東大數據研究院今年8月發布的《2019上半年互聯網夜經濟》報告,從全國消費特色、品類結構、業態布局等角度展現了生動的互聯網夜經濟畫像。報告顯示,廣東、北京、江蘇成為夜經濟下單的活躍地區。同時,夜經濟也拉動了眾多商品的銷售,如面膜、啤酒、助眠精油等。從近5年的消費數據對比來看,移動端購物充分拉動了夜間消費。京東大數據顯示,從24小時下單量的分布占比來看,PC端晚上7點后的占比會出現明顯下滑,而手機移動端在晚上9點至11點間則會產生新的購物高峰,可以說夜間消費經濟與智能手機以及移動互聯網服務高速的普及是分不開的。
值得一提的是,京東到家5月至7月銷售數據顯示出夜經濟消費正在高速增長,盡管上海是全國夜間訂單量最高的城市,但大量二三線城市夜間消費增速超過了老牌一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