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英
【摘要】 ?蘇軾婉約詞特點:以詞言情,情文并茂;配樂而歌,音韻和諧;“以美取勝”,他的詞以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現出自然美與生活美; 風格多樣,寄意深遠,內蘊豐富。
【關鍵詞】 ?蘇軾 婉約詞 繼承 開拓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016-01
0
古代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優秀遺產,源遠流長,浩如煙海。從遠古神話到秦漢散文,再到魏晉南北朝的佛理玄學,樂府、賦體、山水詩不一而足,建安風骨,正始之音個有建樹。南北朝對峙,南文華艷,北文質樸,各有千秋。唐詩宋詞,元曲雜劇,各具情態,萬紫千紅。時至今日,仍然光華閃耀,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筆者在教學研讀中仔細理解和感悟其中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但學習到宋詞中的婉約詞時,感到蘇軾的婉約詞更是別具一格,就像群芳爭艷的百花園中的一支奇葩,雖少卻能透出春天的氣息。今以蘇軾的婉約詞為研究對象,無非是管中窺豹。
詞,又叫長短句,有人稱為詩之余,詞的發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唐五代開始,至兩宋達到高峰。從北宋起,詞的創作蔚為大觀,盛況空前,宋詞就代表了宋代最高的文學成就。縱觀詞的發展歷程,就其創作風格和特點而言,大的方面可以分為婉約詞和豪放詞兩大類,多姿多彩的婉約詞為我國古典文學增添了無限光彩,為我國文學的發展起著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作用。蘇軾是詩文詞畫兼美,在詞的創作上是婉約與豪放并舉,他創作的婉約詞風格清麗婉致,鮮明真切、興寄高遠,是婉約詞中的佼佼者。他的婉約詞既不同于青樓歌伎嗜唱的柳詞,因為他的格調品味要于柳詞;也不像柳詞重在寫青樓舞妓的悲歡離合,他拓展了詞的創作范圍,亦不同于南宋大婉約家李清照的哀怨傷痛,更多滲入了家亡國破的悲音。而是在宛轉中有深沉,深沉中有飄逸,凄情中含豁達,豪放中見憂傷。蘇軾的婉約詞繼承民歌的優良傳統,又不斷推陳出新,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
第一,蘇軾的婉約詞具有“可歌性”,婉約詞是一種配樂而歌的新詩體,從其誕生起就跟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蘇軾的婉約詞音節和諧婉轉,“語工而入律”,情調柔美。容易被人接受。如蘇軾《洞仙歌》中“冰潔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未暗香滿”等句,教學時多朗讀,體會感悟“暗香”、“滿”的用詞精妙。兩宋時期,婉約詞空前繁盛,風靡全國,蘇軾成為婉約與豪放并舉的大家,聲名顯赫。
第二,言情,是婉約詞的傳統題材,也是婉約詞的主要特點。蘇軾的婉約詞自然也不離這一主題。他的婉約詞以情動人,道盡人間的悲歡離合,抒發生活的喜怒哀樂。辭采燦爛,善用夸張擬人手法,成功地抒寫自己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如《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抒情委婉,含蓄自然,清靈飄逸,如彩珠美玉,光艷照人。“此詞一出,余詞皆廢”,成為中秋詞中的千古絕唱。尤其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富含哲理。顯示了詩人廣博的胸襟和對人生百味的了悟。蘇軾的一些抒情小詞寫得婉媚輕柔,情致纏綿,委婉傳情,凄惻動人。蓋有評語云“情有文不能達,詩不能道者,唯有長短句委婉形言之”(查禮《銅鼓堂詞話》)。詩人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悉、歡愉通過抒情的婉約詞細膩曲折地透露出來,贏得古今無數的讀者同情與共鳴。正如蘇軾自己評論晚唐司空圖時說:“詩從肺腑出,出則傷肺腑”他自己的詞作真情濃意何嘗又不是出自肺腑而傷肺腑呢!
第三,蘇軾婉約詞的又一特點是“以美取勝”,他以美的語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現出自然美與生活美,歌頌人性美與心靈美,詞人把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內涵和諧地統一起來,創造出大量具有詩情畫意的絕妙好詞,使人賞心悅目而后知山川萬物人情之萬象。如“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江城子》蘇軾)。“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蘇軾《水龍吟》)。凡此種種妙語精句,皆美妙動人,絢麗多彩,往往片時佳景,一語留住,萬端情緒,一言吐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一語道盡天下不如意,富含哲理,令人折服。“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傾訴出了肝腸寸斷而又無可奈何的傷感情緒。一句“天涯何處無芳草”流傳千古,使多少人或幽怨傷感,或樂觀開朗。“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讓詞人抒盡心頭種種不快而決意離去,又讓皇上為之感動曰“蘇軾終是愛君”。實乃是詞人抒寫政治仕途上的失意和官場中的險惡。
第四,風格多樣,寄意深遠,內蘊豐富。蘇軾詞中,不僅“橫放杰出”,也有諸多清空優雅之作,風格呈多樣化。既不能以豪放囊括,也不能以婉約來標稱,而是豪爽曠放者有之,婉約溫籍者有之,古雅峭抜者有之,清麗圓轉者有之,奇艷絕麗者有之,多剛柔相濟,用蘇軾自己的話來概括是“剛健含婀娜”。
綜上所述,蘇軾作為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人物文學造詣很高,其詩詞文畫具佳。他的婉約詞內容健康,格調高雅,一拋詞為花間青樓的專利局面,開創了悼亡詞、詠物詞,感情婉麗,直抒人生,大大豐富了詞的題材和內涵,不僅抒個人情懷,更把人生坎坷,人生無常蘊含其中,在婉約詞的發展歷程中起了很好的推動作用,尤其是寄意深遠、內涵豐富、婉麗與豁達兼容的創作風格,更是獨秀一枝,在婉約詞的大花園里是光芒四射。時至今日,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仍然具有古為今用的借鑒作用,仍然會發出她應有的光芒。
[ 參 ?考 ?文 ?獻 ]
[1]馬君.蘇軾婉約詞審美意蘊淺析[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109-110.
[2]施開誠.淺談蘇軾的婉約詞[J].淮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111-116.
[3]李文浩.蘇軾婉約詞寫作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09(3):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