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
【摘要】 ?高中階段的語文作文改變了傳統(tǒng)作文的命題形式,采用了新材料的作文。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思維能力及主題凝煉能力是新材料作文考查的主要標準。因此,想要盡可能地提高作文分數(shù)就不能再按照傳統(tǒng)的寫作思路,要對其進行一定的改革。教師必須做好引導作用,針對各種新材料作文進行一定的講解,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并結合自身想象力并發(fā)揮自身的寫作能力,提高作文分數(shù)。本文將以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為主要出發(fā)點,簡單探討如何加強新材料作文專題的訓練,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此來供相關人士參考與交流。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新材料作文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023-01
0
引言
新材料作文由于其考核面光、考核難度大,能夠有效的反映學生的語文作文實際水平,滿足新課改對學生的要求。因此,其在高中語文作文中廣泛采用了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師必須充分對學生進行訓練,找出作文中的關鍵信息進行作文的講解,才能提高語文成績,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
一、新材料作文的概念
傳統(tǒng)作文大都采用命題作文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學生的發(fā)揮空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采用新材料作文就可以選擇那些范圍廣闊且具有一定深刻意義的材料,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實際環(huán)境,就能讓學生針對材料進行深入的思考,挖掘材料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選用新材料作文,不僅能考核學生的作文水平及語言表達能力,還能考驗學生的理解能力及主題凝練能力。新材料作文雖然給了學生一個具體的材料,但由于學生的理解能力不同,可以從材料中找出不同的立意,想要得到高分就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判斷能力,找出最符合材料的立意,這也成為了批卷人判斷作文水平高下的一大重要標準。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范圍十分狹窄,學生的作文難以突出新意,而選擇話題作文范圍又太過廣泛,難以進行統(tǒng)一的評判。新材料作文就很好的改變了這一現(xiàn)狀,其有效綜合了二者的優(yōu)點,并對缺陷進行了一定的彌補,可以利用新材料作文養(yǎng)成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學會從多角度看待問題,并將其運用到日后的學習中,才能更加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
二、新材料作文面臨的難題
在新材料作文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教師自身沒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習慣。在課堂上,教師只是單純的向?qū)W生講授知識及分析材料,學生也就只能被動的接受,很難主動的進行思考,這樣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且由于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作文的立意也不同,而教師如果只是單純的向?qū)W生傳授知識,會受到教師主觀因素的影響,不能為學生更加全面的分析材料,就很難真正讓學生理解新材料作文的寫作方法。對于學生來說,很多學生面對新材料作文會喪失基本的寫作審題能力,難以對新穎的材料進行分析,從而導致其找出的立意不夠全面,甚至可能會偏題。
三、新材料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抓住關鍵信息
由于新材料作文選用的材料大多比較寬泛,且具有深刻的內(nèi)在含義,學生會從中尋找出不同的立意,但必須找出最貼合材料的立意,才能使作文贏得高分。想要把握住準確的立意就要求學生對作文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材料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诖?,教師在為新材料作文進行專題訓練時,可以先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勾畫材料中的重點,之后再對這些重點進行分析,逐一判斷哪一個更符合這篇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在此基礎上再對材料做出最后的選擇,這樣才能把握住文章最準確的立意。
(二)發(fā)揮想象力
新材料作文與傳統(tǒng)的命題作文不同,需要學生發(fā)揮一定的想象力,將日常所學的內(nèi)容進行一定的聯(lián)想,才能將新材料作文的立意進行更好的發(fā)揮。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可以不斷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例如人生發(fā)展、生活經(jīng)歷等方面進行一定的聯(lián)想,對新材料作文的立意進行一定程度的創(chuàng)新,才能有效的吸引閱卷人的眼球,提高文章的深度,贏得作文高分。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的閱讀量不夠,其在具體分析新材料作文時很難將材料中的關鍵信息轉變?yōu)樽约旱木哂袆?chuàng)新性的想法,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進行適當?shù)呐e例,幫助學生鍛煉其想象力,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使其能夠進行創(chuàng)新型的寫作。
(三)提高訓練量
盡管教師在日常的訓練中已經(jīng)帶領學生對材料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寫作思路,激發(fā)學生立意的靈感。但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學生進行大量的練習,才能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可以在進行幾個實際的材料教學后就布置任務,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針對材料進行利益分析,不斷將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強化,最終形成慣性思維。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練習并分組討論,之后再選派一名代表進行交流,在整個過程完成后教師對整堂課進行一定的總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并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經(jīng)過這樣大量的訓練,才能使學生面對新材料作文時不會感到手足無措,能夠以更加開闊,具有創(chuàng)新的思維進行分析與聯(lián)想,從而進行寫作,提高作文分數(shù)。
四、結束語
新材料作文改變了傳統(tǒng)命題作文與話題作文的局限性,并對其進行了取長補短,可以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具體的寫作氛圍,讓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學會多角度的看待問題。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新材料作文的審題方法培訓,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全面的分析及研究,形成自己的思維方式,并使學生通過大量的練習掌握審題技巧,最終達到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目標。
[ 參 ?考 ?文 ?獻 ]
[1]朱玲玲.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實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探賾[J].成才之路,2019(05):22.
[2]于紅蘭.高中語文新材料作文審題立意教學策略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93.
[3]樊正峰.探討高中語文作文審題立意教學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8(47):84.
[4]孫立娟.將實用性與創(chuàng)新性融入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探索[J].學周刊,2018(34):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