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常鑫
【摘要】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自主學習潛能,促進學生思維,增進師生情感,活躍課堂氣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掌握好課堂提問這門藝術,努力優化課堂中的“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智慧。
【關鍵詞】 ?課堂教學模式 激發思維 開啟智慧
【中圖分類號】 ?G633.6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035-01
0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促進師生互動,有利于教師利用課堂反饋的信息,適時調控課堂教學思路,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那么,怎樣設計和實施數學課堂的提問呢?
一提問要把握時機
有智慧的教師總是在最該提問的時候提問,能準確把握提問的最佳時機,所謂提問的最佳時機,就是指使學生的新舊知識發生激烈沖突,學生意識中的矛盾激發之時,教師課堂提問必須捕捉最佳時機。要準確把握課堂提問的時機非常重要。何時提問,提問什么內容,教師課前一定要設計好。
課堂提問的時機通常產生于下列情況:一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知、有所感、意欲表達交流時;二是學生學習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發問質疑時;三是學生學習情緒需激發、需調節、意欲表達傾訴時;四是促進學生自我認知、自我評價、信心倍增時。若能在恰當的時機和火候提問,能夠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它能調動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保證思維質量、提高教學效果等。才能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的求知欲,彰顯教師的提問智慧,取得課堂教學的實效。
二提問要找好切入點,要有趣味性和新穎性,問出學生的激情
學生的好奇心是對新事物產生探索行為的一種心理傾向,是積極思維的內部動力。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心,以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為素材提出問題,能夠使學生把想要解決或解釋某個問題的愿望轉移到學習新知識的興趣上來。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智慧有時就體現在巧妙選擇提問的角度上,能夠問在學生“應發而未發”之前,問在學生“似懂而非懂”之處,問在學生“無疑而有疑”之間,找準一個好的切入點,就能輕易啟動學生靈感的大門,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恰當的提問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沉浸在思考的漣漪之中,成為“好知者”。
三提問要靈活適度,有啟發性,“問”出學生的思維
淺顯易懂的問題激不起學生的興趣,他們隨聲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維的深度,超前深奧的問題又使學生不知所云,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因此難點問題,通過正確分析教材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設計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系列問題,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答案的過程,逐步突破難點,也只有適度的問題,恰當的梯度,才能引發學生認識的沖突。提問時,應盡量避免“好不好”、“行不行”、“是不是”這樣的無效問題,這是不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力的。
培養學生思維的過程往往是從設計問題開始的。在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切入,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材料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激發出來,因此,數學教師要善于溝通數學知識和學生生活實際的聯系,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作為問題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四提問語言要明確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成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述要準確精煉,不能含糊不清。比如:在教學中讓學生觀察:①40÷5=8,②8×5=40,老師問:40叫什么數?這個問題學生不好回答,因為他們不知道老師所指的是哪個算式。這就是教師語言含糊不清造成的。如果老師問:相對于①式40叫什么數?學生就不難回答了。
五提問要鼓勵學生參與
新課標呼喚學生問、學生議、學生辨的自主探究課堂。因此老師要有意識的通過情景、故事、疑問、破綻等去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想問、善問、會問,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潛能。教師要認真觀察、傾聽學生哪怕一點點的問題意向,并給予有效的答復,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要處理好“預設問題”與“生成問題”之間的關系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的“預設問題”和教學過程中的“生成問題”,對學生的發展都具有積極的作用。“預設問題”的設計,既要考慮對教學活動的引領作用,又要考慮到能否引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從而促進課堂的有效生成;同時還要注意“預設問題”會誘發“生成新問題”的出現,而這些新的“生成問題”會因學習主體的特點、思維方式及個體差異而很難預料;針對課堂呈現出的豐富、多變和復雜的“生成問題”,教師應當首先不拘泥于課前的預設,應該靈活調整、整合乃至放棄預設的問題,機智生成新的問題方案,伺機而動,隨機應變。由此可見,課堂“預設問題”和“生成問題”不是截然分割的兩個部分,而是相互影響、相互啟發、相輔相成的矛盾統一體。
七、課堂提問不能犯的錯誤
表面性提問,旨在追求熱鬧場面,要求一問齊答,表面轟轟烈烈,實則空空洞洞;習慣性提問,問題未經精心設計,每講一兩句便問是不是、對不對,形同口頭禪,發問不少,收效甚微;
懲罰性提問,發現某一學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發問,借機整治。久而久之使學生視老師提問為畏途,等等。這些類型的提問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問。
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好的提問,能激發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引領學生在數學王國里遨游;好的提問,需要我們教師做有心人,問題要設在重點處、關鍵處,疑難處。“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掌握好這門藝術,我們必須勤思考,多分析,努力優化課堂中的“問”。“問”出學生的思維,“問”出學生的激情,“問”出學生的智慧。
[ 參 ?考 ?文 ?獻 ]
[1]《有效教學的實踐和反思》.
[2]《有效的知識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