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練爐
【摘要】 ?構建一個生成性的化學課堂,是我們實踐新課程理念的一個必然選擇。生成性的化學課堂旨在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豐富性、開放性、多變性和復雜性,激發(fā)師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智慧潛能,煥發(fā)課堂的互動氣氛和生命活力。
【關鍵詞】 ?優(yōu)化 化學 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8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043-01
0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課堂教學不應當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也不應當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成的體驗,要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chuàng)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由于各種原因對課堂中的生成資源視而不見或不能正確把握,不善于充分利用這些特別具有潛質的資源,引導學生做深入學習展開和知識拓展,那么,這些重要的生成性教學資源將失去應有價值,而這恰巧是構筑現(xiàn)代教學高低實現(xiàn)師生教學雙贏的重要平臺。
一、創(chuàng)設和諧自由的情境,組織生成性學習方法
新課程的教學應該改變以往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僅僅要獲得和養(yǎng)成,更要注重過程的體驗,追求在活動過程中建構學生的知識體系。生成性教學認為教學不再是單一的“教-受”過程,而是教學中多因素互動的過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拋棄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采用互動性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引導學生的學習上,除課程標準提出的自主、合作以外,還可組織以問題為紐帶的學習、情境化學習、探究性學習等。
動態(tài)生成性教學對學生而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xiàn),個性的張揚,選擇性的增加,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生成性教學教師首先應做到與學生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的現(xiàn)實思考。新課程改革強調人與人之間心靈的溝通,強調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使學生敢于發(fā)表意見,善于思考問題,樂于同教師對話,從而使師生之間達成相互碰撞、接納、融合的同構共生狀態(tài)。
可以想象,當一個由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在老師的引導,自己的研究、合作探究下得到了解決時,同學們的心情該是多么愉悅啊。也可以斷定,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下,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是濃厚的,學習動力是充足的,學習效果是良好的。
二、精心預設,促進生成
預設是生成的前提,精心的預設可以激發(fā)高水平和精彩的生成,同時生成也是對預設的豐富、拓展和延伸。教師在課堂教學前圍繞教學目標,在系統(tǒng)鉆研教材內容和認真分析學生的知、情、意等實際情況,以及對以往相關教學行為結果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對教學過程的規(guī)劃和設想,是有效激發(fā)生成、引領生成和提升生成的基礎。它不需要教師預計教學過程的全部細節(jié),而是將主要精力用在服務學生主體學習的預案設計上,要為知識的動態(tài)生成、學生的自主構建留有余地,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分析探究,在問題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
例如:在學習氯氣的性質和用途的時候,我們可以先投影解讀84消毒液說明書,并將其與次氯酸及其鹽的性質聯(lián)系起來。再用以下問題過渡:無論是84消毒液還是傳統(tǒng)的漂白粉、漂白液,在其消毒過程中,發(fā)揮作用的物質都是次氯酸。那么,為什么商店里不直接出售次氯酸溶液,而是把它轉化成鹽類銷售呢?如果我們把物質的化學性質應用到實際生活,并把它轉化為商品,應從哪些方面加以考慮? 最后從如何將次氯酸的性質用于生產實際形成84消毒液這種暢銷商品著手,討論化學原理如何應用于生產和生活實際。
通過討論,學生們認為應該從經濟成本、使用效果、安全問題、使用方便、銷售渠道、媒體宣傳等問題著手考慮。
對于教學預設,我們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沖突”的情境,以此來激發(fā)、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
例如:在“化學平衡”部分,教師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能否利用反應Na+KCl=NaCl+K來制取鉀?這顯然與學生認知結構中的金屬活動順序相矛盾,把學生置于矛盾氛圍,使學生產生解決矛盾的迫切需要。
通過討論可知:由于鉀的沸點低于鈉,只要反應溫度控制在高于鉀的沸點而低于鈉的沸點,鉀的蒸氣不斷從反應體系中逸出,平衡右移,即制得金屬鉀。這樣,學生對化學平衡的原理及應用有了新的認識。
三、關注教學事件,巧妙利用教學事件
所謂教學事件,主要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事前沒有預料到的生成性事件,也就是教學偶發(fā)事件。這類生成性事件,有的具有破壞性,給預設的教學帶來各種困難與干擾,影響了教學效果,這時教師應隨機應變、靈活處理、合理調控,設法跨過去而不是壓制或逃避。絕大多數(shù)生成性事件只要處理得當就有教育性,可作為一種有益的教學資源。在生成性教學中,教師的含義就是不斷的留意學生的變化與反應,捕捉偶發(fā)的教育契機與智慧火花,并對學生的反應做出積極的回應。在生成性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就比他預料的要多,學生也會以無法預料的方式觸動教師,這會促進教師采取進一步的教育性行動而不是去完成事先規(guī)定的行動。
例如:在必修2有關元素周期律的教學過程中,有學生會提出元素周期表的第七周期是否會排滿,會不會有第八、第九周期呢?也有學生會提出為什么“同周期從左到右,原子半徑越來越小”呢?電子數(shù)多了,半徑不是越來越大了嗎?教師對這些意料之外的問題的提出和解答,很好的促進了課堂上師生的雙邊交流,激活課堂教學,促進課堂有效生成。
課堂上的“錯誤”是一種鮮活的課程資源。這里所講的“錯誤”是指師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偏差或失誤,在學生、教師、及教材等教學資料上均有可能出現(xiàn)。我們應把課堂看作是師生逐步認識錯誤,進而認知、情感、價值觀的提升,實現(xiàn)師生共同成長的空間,因此我們要善待教師的“錯誤”,包容學生的“錯誤”。當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一些錯誤,且有學生指出我們的錯誤,這時我們一定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接納,及時糾正錯誤,并可以利用錯誤,構建動態(tài)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