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娥


【摘要】 ?課堂教學中總有一些課程知識是脫離生活,站在理論的高點,讓學生學得繁瑣,不知所云,全程發懵的。比如《人民的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合理處理此課程,依據教學目標和課程標準的要求,筆者首先做了課程設置的模式的重新調整。決定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將鄉土資源引進新中國教育發展史的教學過程中。特別地選擇了將閩南師范大學的發展歷程作為新中國教育發展歷程再現,形成鄉土資源與課程的整合,很好地將教學“懵點”變為“萌點”。
【關鍵詞】 ?懵點 萌點 教學實例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32.4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9-045-01
0
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分作兩個階段加以實施。第一階段是將鄉土資源與教材的整合設計成活動課程,讓學生們充分展示其主體性地位,為什么這么設置,又如何開展呢?
1.活動課程形成的目的
在新中國教育發展史課程開始前兩個星期,本教研組的老師們針對此課程做了一個討論,決定將收集資料的過程轉化成活動課程,交由學生領導小組帶領班級成員,全員參與到資料的收集過程中,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歷史資源轉化為課程內容并加以吸收和消化的能力;同時在參與對閩南師大的資料收集和新中國教育發展史的資料的收集過程中,喚起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對祖國的熱愛;并通過對大學院系設置的研究,讓孩子們更早地明確自己人生的方向,培養起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導向。
2.活動課程的開展與實施
(1)活動策劃組的組建
在課程形成前,在我所任教的班級選取歷史學習積極性強的走讀生兩名,住宿生兩名與三名教師教師一起形成了7人的活動策劃組。策劃組負責對班級活動課程進行規劃:包括課程資源收集的人員的確定,分工的安排,活動過程督導。
(2)活動課程的實施方式:分組活動,實地考察,網絡調研
策劃組成員考慮到部分同學是走讀,部分同學是住宿,決定將活動課程放在課外,形成兩種方式的資料收集:第一種方式:實地考察組;第二種方式是網絡資源獲取組。考察組負責參觀閩南師大,并成開文字材料。網絡資源獲取組負責通過校內網絡整理新中國教育發展史的課外資料。
(3)活動課程的實施成果
通過班級同學的通力合作,實地考察小組網絡資源小組地考察的成果:實地考察的兩小組帶回來一共兩個成果:第一是《閩南師范大學院系設置過程分析》,通過對閩南師大的實地調查,發現閩南師大主要的十八個院系設置的時間,以及這十八個院系設置的時間與建國以來教育發展的過程對比。第二個是《閩南師范大學的照片集錦》講述了閩南師范大學一共設置自龍溪師專以來到閩南師范大學的發展過程中,留下的珍貴的照片影像,可以讓學生們生動地感受汀漳師范學校到閩南師范大學的發展過程。
網絡調查小組也同樣帶來許多的成果:他們收集的資料極為豐富。官網記錄:《閩師大的發展歷程》、《福建第二師范的發展歷程》、《漳州師范學院的發展歷程》;網絡日志《閩南師大的歷史沿革》、《我的母校——百年龍師校史回溯》、《木棉花落——鳳凰花開——我的母校漳州師范學院》、《開發檔案信息資源致力學校歷史研究——從福建龍溪師范學校校史編研究談起》,這些孩子們還極具興趣地在課外看完了新中國60周年的獻禮25集每集20分鐘的紀實紀錄片《新中國教育紀事》……這些資料都成為最后整理的課程資源的基礎。
(4)活動課程的結果分析
通過八個主題小組的活動結果,八名活動課程代表通過將鄉土資源與教材進行整合,最終形成了與新中國教育發展史密切相關的三個圖例。形成了一整套適合目標課程的教學資源。
(1)1958年9月初,已創辦的師范大專班和正在籌辦的工業大專班、醫科大專班、藝術大專班的基礎上成立漳州大學,下設師范學院、工學院、醫學院、藝術學院。
(2)官方用詞都是呈請福建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廳核準,國家教委批準,教育部同意
從上述圖片對比閩南師范大學的發展歷程和新中國教育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二者的過程是緊密契合的。
第一,在1949年以后一直到1966年新中國教育與閩南師范大學的發展狀況是一致的。
第二,在1966-1978之間兩者之間的發展狀況頁是一致的。
第三,在文革結束后新中國的教育發展狀況,與閩南師范大學的高速發展也是基本一致的。
第四,在尋找資料的過程中,發現新中國建國以來,龍溪師范大專班的開設;到漳州大學的建設與撤銷;到福建第二師范學院的建立;到漳州師范學校的建立以及停辦,復辦,乃至到最后的閩南師范大學的誕生,整個過程中官方用詞都是呈請福建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廳核準,國家教委批準,教育部同意。這些用詞足以說明閩南師范大學的整個流程是符合新中國教育發展的基本政策的。也是符合新中國以來國家教育的發展過程的。
總結:
活動課程的形成是符合課程標準和課程改革的需要的,更是符合“人文教育”理念的;人文教育的代表人物羅杰斯等人倡導以學生經驗為中心的“有意義的自由學習”。強調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自主性,積極學習并且要投入個人的情感去理解學習,接受學習。這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新課改以來,課程改革的首要理念便是促成學生的個體發展與成長。讓學生自己動手收集閩師大和新中國教育發展史的相關歷史,并且整理成歷史線索與圖譜,這有利于學生的主體性的發揚和參與性的增強,學生再參與中體會課程的相關內容,投入積極的情感,充分發揮其主動性。
[ 參 ?考 ?文 ?獻 ]
[1]陳秀花.開發檔案信息資源致力學校歷史研究——從福建龍溪師范學校校史編研究談起.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J].2008,6,(59).
[2]龍史.師道揚四海桃李滿天下——福建省龍溪師范學校簡介.師范教育[J],198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