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比別人慢半拍一點兒也不可怕。人生賽道很長,可以慢慢超車,但如果一起步就累倒了,直接躺在起跑線上起不來了,這才可怕。
孩子上一年級前需要報學前班嗎?小學階段有必要上補習班嗎?興趣班會耽誤孩子學業嗎?陪孩子寫作業,你是不是又被氣得夠嗆?這些問題如果困擾著你,那么,請聽聽心理專家的建議。
不上學前班行不行?
一般來講,剛上一年級,入學年齡月份小的孩子比年齡月份大的孩子能力稍弱;沒上學前班的孩子比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寫字速度慢、算數能力差。剛上一年級第一學期表現不好,老師會經常找你,你也不用覺得孩子是不是太笨了?或者覺得沒面子,因此遷怒孩子,打罵孩子。只要不是病理上的問題,一般到一年級下學期,孩子的學習能力就跟其他小朋友持平了。這是經過很多調研得出的結論,所以家長們不要因此焦慮,只要在開始階段做好學習上的引導,在家做一些提升訓練,就可以幫助孩子很快渡過這個難關。
比如,我家孩子就是入學月齡最小的孩子,并且沒上過學前班,在一年級第一學期,她書寫慢,我們就在家里,每天用寫兩行字的游戲來做速度提升。我們做一個一周的表格,每天做一次練習,每快一分鐘就可以給她表格里貼一朵小紅花。第一天可能是15分鐘寫兩行字,第二天可能是12分鐘了,第三天用了10分鐘……她每次得到的小紅花越多就越開心,并且剪小紅花的游戲也鍛煉了孩子手指的靈活性。
不上補習班就落后了?
在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學習階段,家長別要求孩子考一百、得第一,而是要相信孩子的學習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的成熟,慢慢提升起來。
在孩子上一年級時,有的家長就給孩子報補習班,讓孩子補語文、數學、英語,這樣做不符合孩子的身體與心理發育的軌跡,會讓孩子覺得太累,久而久之,會讓孩子產生厭學情緒。
在小學階段,上課45分鐘的聽講,效果絕對比課外補習班有用得多。因為老師上課講的知識點都和考試息息相關,讓孩子學會聽講,掌握課上講的內容,課后再做好復習和預習,就足以應付小學的考試了。
如果你想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可以從閱讀方面著手。因為到了三年級,孩子會有寫作任務,提前做閱讀上的積累,對孩子今后的寫作會有好處。同時,閱讀也能增強孩子的表達能力,孩子會更愿意和別人溝通,更樂于參加集體活動,自信心也會增強。
興趣班耽誤孩子學習嗎?
到了四年級,可以給孩子做一些思維提升方面的訓練。家長可以找一些拓展思維的數學課給孩子上,但是不要刻意去讓孩子學,如果孩子不愿意,那也不用去逼他。如果孩子對數學培優班沒有興趣,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學書法、學音樂。
需要說明的是,培養孩子興趣愛好一般不會影響學習,反而能鍛煉孩子做事情持之以恒的好品質。
在人生的起跑線上,比別人慢半拍一點兒也不可怕。人生賽道很長,可以慢慢超車,但如果一起步就累倒了,直接躺在起跑線上起不來了,這才可怕。
如何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在孩子寫作業之前,家長可以給他一個指導,告訴他怎么去完成。比如說,教孩子怎么規劃好時間,先寫什么,后寫什么。督促孩子完成一項就在后面打個勾。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完成作業是他自己的事情;沒有完成、完成得不好,也是他自己的事情。鼓勵孩子自主完成、獨立思考,才是家長監督孩子做作業的正確態度。
另外,家長要找到孩子的興趣點,以此為契機引導孩子完成作業,而不是在一旁指手畫腳。什么是契機?比如孩子對一個小按鈴感興趣,那么我們可以跟孩子約定,寫完一項作業,就按一下,通知媽媽寫完一項作業了。為了盡快去按鈴,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就會比較專注,會寫得更快。
也可以用鼓勵的辦法,讓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比如,剛上一年級的孩子字寫不好,這是肯定的。孩子寫一行字又慢、又費勁,這時媽媽千萬不要說孩子寫的字歪歪扭扭,更不要把他寫好的字都擦掉了,又讓他重寫。孩子好不容易寫了一兩行,家長都擦了,孩子心里就很受傷,這時候孩子是有情緒的,怎會愿意配合家長的方法?所以,媽媽可以這樣說:“你好不容易寫了兩行字,媽媽覺得你特別辛苦。大部分字都好看,但是如果你把這個字再修改一下,可能寫得就更好了!”意思是一樣的,但是媽媽換一種溝通方式,就能鼓勵孩子將自己的作業完成得更好。
完成作業是孩子自己的事,收拾書包也是孩子自己的事!學習完以后,孩子的書本、文具,都要讓孩子自己收好,如果總是媽媽幫助收拾,第二天孩子上學,一看作業本落在家里了,他就會怪媽媽沒把作業本放進書包里。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經常丟三落四,而家長只能一遍遍地給他去學校送書、送本。但如果你從一年級就開始讓孩子自己去整理這些東西,他就會慢慢養成好的學習習慣,也會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
總之,許多家長普遍關注的是孩子健康與成績問題,我們不否認其重要性,但也不要忽略孩子的情緒問題。
摘自“任淑一心理育兒”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