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華
音樂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它會悄無聲息地浸潤情感。在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會發現,當幼兒對音樂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把握后,他們會情不自禁地通過多種形式表達自己的感受、抒發自身情感。《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藝術是人類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要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所以,在音樂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要提供自由與寬松的空間,鼓勵幼兒創造性地展現音樂。在音樂情與幼兒情的融合中,將音樂活動回歸幼兒本真。
一、尊重幼兒聽音樂后的即興表現
幼兒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而審美是以幼兒的情感參與為前提、以情感體驗為載體、以情感表達為手段的過程,只有“以情怡情”,才能將幼兒帶入音樂的世界,理解和感悟音樂的美,從而實現音樂的審美教育價值。幼兒園音樂活動中,一定要以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情趣吸引幼兒參與活動,通過真切、自然的情感體驗與音樂產生共鳴,并鼓勵幼兒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理解的音樂情感。這種“情”融合、滲透于音樂活動的整個過程, 達到作品情感、教學手段、幼兒感受表達三方面的融會貫通,以最終實現陶冶情感、觸動心靈的教育目的。
《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藝術活動總會從感知出發,以情感想象為主要方式,賦予音樂作品生命。音樂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幼兒接觸音樂后最直接、強烈的情感體驗,抓住他們感受的獨到之處,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幼兒的即興表現,支持、尊重他們對音樂的獨特解讀。如在欣賞《動物狂歡節》活動中,我原先設計的是按照教材提示引導幼兒隨音樂模仿“卓別林理發”的情節,但幼兒聽到音樂后,有的在不自覺地模仿蕩秋千,有的在即興表演滑滑梯和爬網等,我馬上調整策略,和幼兒一起開展了以“動物游樂場”為線索的音樂欣賞活動,鼓勵幼兒以聽音樂模仿不同的游樂場游戲入手,感受樂曲中歡快、熱情的情緒特點。
在第一次聽到打擊樂作品《拔根蘆柴花》時,幼兒很激動地做起了敲鑼打鼓等歡慶的動作。觀察后,我抓住幼兒這一直接經驗,用迎新年的情境鼓勵幼兒創編相應的身體節奏、動作,并進行新春樂器演奏會,幼兒將樂曲中喜氣洋洋的氛圍表現得淋漓盡致。
由此可見,音樂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從幼兒的直覺、感受入手,這樣幼兒會更加思維活躍、情緒高漲,對音樂情感的表現也會更加自然而富有感染力。
二、鼓勵幼兒通過語言創造性地表現音樂感受
教師要引導幼兒通過語言將自己的音樂感受與想象進行大膽表達,經過創造性地描述,幼兒的認識會得到再一次建構,體驗也會更加生動。如幼兒聽了《挪威舞曲》b段后紛紛描述了自己的感受,“這個音樂聽了很著急”“音樂很快地跑來跑去”等。雖然話語簡單,但正是幼兒對音樂最本真的感受。所以,在欣賞時,我進一步推動幼兒的想象:“是誰很快地跑來跑去?它很著急,這是要做什么?”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會創造出更加豐富的藝術形象,表現自己的情緒感受。
三、引導幼兒通過動作表演創造性地表現音樂
在動作表演中,幼兒可以將自己與音樂形象進行有機結合,融合本體與音樂情緒的共鳴。如大班音樂活動《撥弦》,樂曲本身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為了讓幼兒感受、了解樂曲輕快、跳躍的性質特點和句末重音的獨特樂句結構。教師將游戲“聰明孩子笨老狼”的情節巧妙地融入欣賞活動中,創設《森林尋寶》的游戲情節,并在每句的句末設計老狼回頭、幼兒躲避的情節,讓幼兒在創造性地表演跟蹤與躲避的動作中感受句末重音,真正做到動作表演與音樂的結合。再如歌曲《鴨子上橋》,在活動的開始,教師創設鴨子上橋的情境,師生以8人為一組,共同聽音樂,玩鴨子上橋的游戲,通過上、下橋的游戲情境,幼兒可以很自然地感受、理解歌詞內容,初步了解歌詞中幽默、詼諧的情趣。又如,在《水族館》欣賞活動過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扮演小魚和水草,通過角色表演中“水草舞蹈——小魚跑來探望水草——水草繼續生長——小魚探望水草,并與水草道別——水草收起枝條休息”這樣一個場景,讓幼兒隨音樂做出動作,再現了曲中ABA’B’的段落結構以及每一段的不同情趣,幼兒的感受也更加具體、表象。
四、放手讓幼兒在繪畫中創造表現音樂
繪畫作品是幼兒表達內心情感的特殊語言,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地鼓勵幼兒用繪畫的方式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感受,有效幫助幼兒進一步發展音樂感受力與創造力。如在欣賞音樂《雨滴進行曲》時,教師鼓勵幼兒聽音樂后用繪畫的形式表現雨滴落下來的場景。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大膽創作,有的幼兒根據自己對音樂的感受畫出表情夸張、帶著武器落下來的“雨點兵”,有的幼兒畫出穿著公主裙的“雨點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有的幼兒用不同大小、疏密的雨點表現音樂的不同節奏。通過繪畫,幼兒可以很好地詮釋出自己對音樂的理解。
如果說譜寫音樂是第一次創作,那么幼兒表現音樂就是二次創作。所以,教師要給幼兒創造的空間,鼓勵他們運用語言、動作、繪畫等不同手段大膽創新,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達作品的情感,讓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擁有一個適宜的釋放情感的天地,讓音樂活動因幼兒獨特的表現與創造而精彩。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