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元
案例三 我是“廢柴”
一、柴的困惑
今年15歲的柴(化名)40天后將參加中考。他的學習成績在近半年由年級上游逐步滑落到中下游,且最近經常無法安穩睡覺。他給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身材瘦高、背佝僂著,移動慢、步幅小、眼神向下、滿臉愁容。
交流中得知,柴在最近一年中頻繁出現耳鳴、眼皮跳、大便帶血、腸胃炎、身體多處疼痛等癥狀。他上網搜索自己的癥狀與疾病后,心里的擔心和恐懼越來越嚴重,痛感更為明顯。雖經醫院多次檢查,明確除關節炎外其余都無問題,他還是很擔心,且有加重趨勢。從事會計職業、脾氣粗暴、行為強悍的母親一個人將他撫養長大,但他不敢親近母親。他覺得自己是“廢柴”。
二、變成柴的過程
特殊的家庭環境造就了柴內向、謹小慎微、心思細膩、不敢表達、敏感多慮、憂患意識強、思維敏捷、善于從自身剖析利弊等特點。他正處于青春期波峰,身體劇烈發育,是可能出現疼痛等“異常”現象的。他盲目上網查詢,心里的擔心得到了強化并出現惡性循環,進一步外化為身體癥狀。謎一樣的父親不僅沒給他成長的直接力量,反而帶來身份的負面沖擊;不好親近的母親也讓他雪上加霜;周圍的人又讓他感覺不夠安全。柴的內心對未來憧憬的火苗一直燃燒著,可在不爭氣的身體面前他感到力不從心,而且在快要中考的關鍵時刻身體的不適還加重了,擔心、恐懼讓他處于崩潰的邊緣。
三、廢柴變樹苗
在班主任的推薦下,柴來到心理輔導室。
從接觸柴的那一刻起,我特別注意關系的建立。我讓他選擇自己想坐的位置,在認真傾聽中及時、真誠地共情他,并不斷積極關注和肯定他,柴逐漸把心里的想法表達出來。他清楚咨詢的目標是能靜下心來學習,我決定通過焦點解決短期治療來調整他的認知。
身體疾病是柴問題的核心。他缺乏青春期、性發育可能帶來身體反應方面的知識,我結合自己同為男性的成長經歷對他進行科普,讓他明白自己的問題屬于一般化問題,從而減少心里的恐懼。鑒于盲目上網查詢癥狀造成的負面影響,我讓他現場重復平時的操作,一起來解讀查詢到的信息。交流中他明白了應辯證地看待網絡,掌握了獲取科學信息的方法,先前對自己身體疾病嚴重化甚至災難化的認知也煙消云散了。
啃下了第一塊硬骨頭后,我們暫停了5分鐘,繼續討論下一個攔路虎——謎一樣的父親。謎一樣的父親帶給他謎一樣的身世,隨著青春期的到來,這個心結對他的影響愈發嚴重,加之母親總是粗暴回應,讓他更加堅定謎底一定要揭開,但又有很多的擔心。對于他此時此刻的心情,我表達了共情,更引導他積極關注自己未來發展的方向,如:當前情況下怎樣應對最為合理?理由是什么?他回應我中考結束后和母親直接談,不影響現在的學習,我對他的想法表達了尊重,并肯定了他的智慧。
話題來到如何處理和母親及同學之間關系,他會心一笑地說這個已經不重要了,他自己可以面對。我不自覺地面帶笑容對他連連點頭,并問了一句:“看你胸有成竹的樣子,能告訴我你準備怎樣做嗎?”在他的回答中,我不斷引導他將對策具體化。
由于身體多部位疼痛反復出現,他擔心運動會對身體器官造成損害,不敢大膽走路,且上下學都讓母親接送。我現場指導他進行行為訓練,讓他先慢慢活動膝關節,在確認沒有不良反應后逐步加快節奏,步幅由原來的小碎步變為邁大步,最后鼓勵他抬頭挺胸在輔導室快速走
動幾圈。他反饋沒有什么負面反應,我順勢問道:“以后關于身體運動這部分你可以怎樣做?”他說上學不要母親接送,可以自己走路或騎自行車,體育課上增加活動量和活動項目。
四、成長中的樹苗
咨詢接近尾聲,我向他提了一個問題:“從我了解到的情況看,你對青春期知識的了解不夠豐富,需要增強,你覺得怎樣能讓自己掌握更多的青春期知識呢?”他看到輔導室書架上的心理圖書,問我是否可以借閱。得到我的肯定回答后,他挑了一本心理書籍帶回家閱讀。
我又問他:“你身高較高,但很瘦弱,且有挑食、偏食現象,這不利于身體健康,你有什么想法或做法可以改善身體的健康狀況嗎?”通過思考交流,他說母親廚藝好,可以讓她多做混合食品來均衡營養。
咨詢最后,以柴為主做了全面總結,他覺得自己通透了,暫時不需要再來輔導。我對他說:“若感覺到不能應對或應對困難、無法釋疑,可以隨時來找我交流。”
此次咨詢共進行了整整兩節課,柴離開時我觀察到他的步伐輕快了,步幅變大了,身高似乎也變高了。
半個月后,我和柴的班主任進行交流,得到的反饋是:柴的狀態非常好,和以前相比好像變了一個人,學習積極性非常高。剛巧這天午飯后他來還借的那本書,我不在辦公室,他在返回教室的途中看到我,跳下高高的臺階跑過來打招呼,隨后又跳上臺階走向教室。注視著他的背影遠去,我的腳步似乎也輕了許多。<\\Ysc01\d\江蘇教育\2019年\心理\05\KT1.T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