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霞
《自卑與超越》的作者是奧地利的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他是個體心理學之父,現代心理學和心理療法領域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因有關“自卑情結”的論述而聞名于世。
一、主要內容
本書是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的讀物,由12個章節構成,涉及人活著的意義與使命、心靈與肉體的關系、自卑感與優越感、記憶力與夢對人的影響、家庭環境和學校教育對人的影響、青春期正確引導的重要性、犯罪與預防、職業與工作、同伴、愛情與婚姻等內容。作者以自卑情結為線索系統地闡述了個體心理學思想,著重論述了自卑感的形成、自卑感對人的影響,以及人們如何消除自卑感以達到自我超越的目的。
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是背負著三大約束而生的:為了與地球資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須進行工作;為了以自己孱弱的軀體對抗生存環境中的各種危險而必須與其他人配合、相處;為了繁衍后代而必須面對和處理兩性關系。進而,他發現一切人類問題都可以歸結到這三個主題:職業、社會與性。通過對這三類問題的反應,能看出一個人對自己生命意義的解讀是什么樣的,而自卑情結的產生,也往往是因為解讀出了問題。
家庭對人的影響非常大,母親的角色特別重要,孩子的所有潛能幾乎都會受到母親的影響。母親要讓孩子學會合作與獨處,如果她們不合格,那么孩子的發展將充滿危機。在家庭中,父親與母親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母親與孩子的關系必須延伸至父親,否則孩子在以后的生活中往往會出現很多問題。當然,父母的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兒童最初看到的他人合作就是父母間的合作,如果父母的合作很薄弱,自然很難指望他們教會孩子如何合作;如果孩子看見父母之間有分歧,他們會很熟練地利用這些分歧挑起父母間的斗爭;如果父母之間過于卿卿我我,孩子有時也會覺得自己的地位受到了威脅,并開始在父母間挑起矛盾。假使父母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內非常成功,也不應在家庭中過多渲染,否則孩子會覺得他們永遠無法取得與之相媲美的成就,他們將變得怯懦,對生活缺乏興趣。
孩子在進入學校之前,可能已經在家庭生活中受到挫折,當他們第一次跨入校園,面臨的是一次社會生活的新考驗。這是一次在成長過程中暴露所有弱點的考驗,他們必須在較以前更為廣闊的領域與他人展開合作。教師的影響不容忽視,他們的作用與母親類似——在新的環境中與學生建立紐帶,贏得學生的關注和信任,進而幫助他們適應新環境。很多時候,學生自小累積的問題都反映在學校表現上:成績差、不守紀律、頑皮搗蛋……教師卻只是針對這些表面現象給予批評、懲罰或者治標不治本的“鼓勵”,最終,讓孩子們體會到自身價值的不是學校班級,而是問題少年組織?,F行體系下,學校的另一問題是更強化學生之間的“競爭”意識而非“合作”意識,不管學生在競爭中處于領先還是落后地位,這都會讓他們過度關注自身而枉顧他人。
二、心得體會
生活中,每個人幾乎都有機會認識到存在于自己身上的自卑感,或多或少,它在你的一生里總有出場機會。自卑感本是個人趨向優越的原動力,卻常常因為我們對它的不同解讀而給生活帶來麻煩和桎梏。如何讓自卑轉化為動力,如何發掘自卑的根源找到療愈的方法,如何更好地在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如何放下自卑使生命更加豐盈,都可以在本書中找到答案。
一般人都不愿承認自己有自卑感,他們覺得自卑是一件不光榮的事情。其實,適當自卑會激勵人不斷前進,過于自卑就是個問題了,想要改善這個問題,就必須充分認識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學會與人合作。讀完此書,我對自卑有了新的認識,開始嘗試正視自己的自卑情結,同時也能初步判斷一些人表現出來的自卑情況。特別是在面對學生的時候,我覺得可以更加從容地處理問題了。
通過此書,我理解成人時期的自卑與兒童時期接收的信息、家庭環境以及學校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孩子在各種困境中很容易引導自己錯誤地解讀經歷的意義,從而產生自己不好、不行、不被需要、不被愛的認知,并因此引發自卑。沒有人能長期忍受自卑感,這種被壓抑的感覺會迫使他們采取某些行動。
三、教育啟示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為人類的行為提供動力,使人追求優越的目標。自卑感的超越取決于自我理想的定向,如果將目標定在建設性的方向,個體就能用合作和美好的愿望與他人合作、聯系,并向著完美和善的方向發展。生活中遇到的危機是成長的必需品,正是克服了這些危機,人們才得以成長。反之,如果個體把目標定在破壞性的方向,設法統治和剝削他人,就會對個體甚至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結合心理學知識,對學生進行學習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導,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引導他們建立方向良好的目標,對于目標有偏離的學生及時給予糾正。教師還應當主動與自卑感比較重的學生溝通,通過了解他們早期的經歷來探究形成自卑的原因,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更是他們成長的地方,對學生的教育評價要趨于多元化,對于個別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適當給予心理上的幫助。此外,應盡量多地和家長溝通,開展家庭教育知識宣講普及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家庭和學校環境。
或許生活本身不足以使人自卑,令人低著頭無法前行的是自己的“畫地為牢”。擦掉自己設下的圈套,抬頭看看敞亮的天空,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比自卑更重要的事等著我們去做。認識并超越自卑,積極快樂地過健康的生活,讓生命變得更加美好。<\\Ysc01\d\江蘇教育\2019年\心理\05\KT1.TIF>
(作者單位:江蘇省連云港市贛馬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