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秀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國家旅游局等11個部門共同出臺《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開展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旨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中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廣大青少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他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正值暑假,不少地區都在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本期我們推出成都市金牛區的一些探索,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成都市金牛區教育局通過整合教育資源,把學生課堂從室內延伸到戶外,把綠道、公園作為研學旅行基地,通過打造“五綠”研學課堂、構建“班長制”研學管理、創新“綠道行”研學機制等,探索“綠道+教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新模式。
以綠道為線,以公園為點
記者:請介紹一下近年來金牛區研學旅行的基本情況。研學旅行是一個廣義概念,金牛區如何確定自己的主題,如何找到工作的抓手?為了做好研學旅行,區里做了哪些頂層設計?
文賢代:黨的十九大和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培養中小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
早在2015年,金牛區就印發了《成都市金牛區學校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管理辦法》,在《成都市教育局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指導意見》出臺后,我們又將二者相結合,思考如何從主要內容、活動場所、活動目的、工作原則、組織管理和保障措施等方面突破。
今年4月,為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相關部署及省委“綠化全川”行動的新要求,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建設天府綠道“一軸兩山三環七道”體系的重大戰略部署,鼓勵教師、家長和學生一起走進社區,走進綠道,走進公共服務公園,分享公園城市治理成果。
我們印發了《“金牛綠道行”中小學課外實踐活動實施方案》,通過整合社會資源,拓展中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實踐復合空間,讓德智體美勞“五育”場所從學校和家庭延伸到社區綠道和生態公園中。
把社區和綠道作為學校勞動教育、社會實踐、生態教育、戶外活動的主陣地,以綠道為線,以公園為點,將區域內學校歸到線上,落到點上。
研學旅行的關鍵是有研有學
記者:研學旅行是一項新工作。如何推動研學旅行工作走向深入?如何避免“只旅不學”或“只學不旅”現象?
文賢代:研學旅行是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為了做到“有研有學”,我們主要從三方面去保障,打造了“五綠”研學課程體系。
此外,我們將“綠道行”活動納入全區學校年度工作計劃和學生綜合實踐課時計劃,完善綜合評價體系,按“三步走”計劃創新推進“綠道+教育”新模式。
發揮“抱團式”效益。推動各班長成員學校多校協同,形成清晰的“綠道研學版圖”,借“綠道+教育”引爆多校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效應,樹立金牛品牌學校新形象。
探索“綠道+教育”的新模式
記者:基于您剛剛談到的金牛區的相關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如今金牛區研學旅行呈現出什么樣的態勢?有什么樣的特色?下一步如何規劃?
文賢代:整體來說,現在我們處于探索階段,希望各學校探索開展“金牛綠道行”系列課外研學實踐,探索出一條高效益的課外研學實踐新路子。
摘自:《中國教育報》2019年08月13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