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雪
摘 要:大學生作為未來建設國家的新力量主體,對其思想政治教育,國家應該高度重視。面對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新形勢,以及由此帶來的行業結構變動、就業形勢變化、市場人才需求,都對當代大學生形成了強大的思想認識沖擊。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一定程度地減少社會現狀對其學生思維的沖擊,必須在高校教育階段就為其打好思想基礎。在高校進行“雙創”教育,實現“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實現全面發展,是現代高校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鑒于目前我國高校教育的現狀,本文從大學生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的理論方面進行論述分析,以求提出具體的育人策略,促進二者的有效結合,切實提高教育的現實水平,來達到培養合格人才的目的。
關鍵詞:大學生思政教育;“雙創”教育;協同育人
前言:
在高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的有效手段。將創業、創新的觀念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創新教育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大學生學習和社會現實的脫節。
一、“雙創”教育、思政教育和協同育人的一般概念
在我國目前的高校教育階段,思政教育主要是通過教師將國家的大政方針和民生策略與社會現實相結合,從而引導學生對政治形勢、社會發展形成準確的認知,同時加強對學生的道德文明教育培養,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然而人的思想本身便具有復雜多變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也具有艱巨性。
“雙創”教育包括兩個方面,即“創業”和“創新”。這與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大政方針相適應,同時,面對我國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以創業帶動就業也成為了一個良好的選擇。創新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創新能力,這要求學生必須有創新思維和較高的實踐能力。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注重觀察,善于思考問題,同時也要主動去解決問題。而創業相對于創新來說,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問題。它不僅要求學生對社會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更對其開創精神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而協同育人從概念上來說較為簡單。它要求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但基于其對學校和社會的高要求,目前我國在這方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二、實現“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協同育人的意義
面對我國當前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其發展的“高、精、尖”化對人才的需求也要求有質的提高。因此,在高校教育階段就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指導具有重要意義。實現“雙創”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協同發展,成為了教育的必由之路。其具體意義如下:
2.1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全面發展
“學校學一套,社會另一套”是以前學校教育和社會現實脫節的真實寫照。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缺乏社會實踐,對社會現實缺乏必要的了解,導致其大學畢業步入社會后,會形成認知的混亂。大學生的“書生氣”似乎成為了長期被社會詬病的問題,“書呆子”“死讀書”更是成為了“讀書無用論”大行其道的旗手。因此,在大學教育階段,根據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和國家的大政方針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使其對社會有初步的了解,同時對其進行“雙創”教育,使其在思想上得到提高,對走向社會有充足的準備,能夠顯著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2.2促進教育機制的創新發展
大學教育和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已經顯而易見,教育學界也逐漸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然而,如何將高校教育對學生的培養和社會需求有效對接,一直都是一個難題。而今,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將國家的大政方針教授給學生,增加學生對社會發展的了解,培養學生積極面對社會的熱情和努力拼搏的精神面貌,似乎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途徑。而根據不同行業對人才的不同需求,以及某些行業的自然缺失,鼓勵學生投入其中,實現自身價值,也為這一教育機制的完善增加了可行性。
2.3較好的應對就業新形勢
雖然目前我國經濟發展長期趨于穩定,但是由于我國人口基數大,且目前青年比重大,就業形勢不容樂觀。而目前我國每年有將近800萬大學畢業生,除去考研深造和出國留學的一小部分學生外,仍有將近680萬畢業生要面對就業問題。而對大學生進行創業教育,可以使其提前對我國的就業現狀有充分的了解,同時鼓勵一部分學生進行創業,再通過同學間的相互幫助,以創業帶動就業,是一種很好的創造就業新途徑。
三、實現大學生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協同育人的可行方法
3.1發揮教師引導作用,課堂教育有機結合
我國目前的高校教育大部分還是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為輔。要實現思政教育和“雙創”理念有機結合,教師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將創新、創業理念和我國的行業發展現狀相融合,并對其進行合理化分析,進而從思想上對學生加以引導。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定期的社會實踐活動,豐富學生的社會經歷,增加學生社會體驗,讓學生提前了解社會,為步入社會、融入社會做準備。
3.2校內弘揚“雙創”理念,自覺樹立“雙創”觀念
“雙創”理念是應對我國的社會經濟新形勢而生的。在大學教育階段,學??梢越M織定期的創新、創業知識講座,引導學生樹立創新、創業觀念。同時,學校還可以支持在校生主動創業,對有能力的部分學生的創業活動給予指導性的幫助和一些信息資源方面的共享。這樣,在學校的大力弘揚和部分學生的實踐引導下,“雙創”觀念會越來越深入人心,成為指導學生前進的一桿旗幟。
3.3改革學生考核機制,融入新的時代元素
目前我國高校對學生的考核分為“三·七”兩部分,即30%的實踐活動成績加上70%的理論考試成績。這樣的考核機制具有合理性,它較為充分地考慮了大學生群體即將步入社會這一特殊性。對考核機制加以改革,適當加大創新、創業活動的加分權重,對已經投入創業實踐的在校生予以獎勵,也可以有效提升“雙創”理念的普遍認可度。同時,學校也可以和企業進行內部合作,通過企業工作的形式,對學生進行學分考核,同時要保證學生的薪酬,這也不失為一種有效途徑。
結語:
思政教育是指導大學生前進方向的旗幟,而“雙創”教育是幫助學生應對社會的現實需求。將二者進行有機結合,實現思政教育和“雙創”教育協同育人的發展、進步,是我國高校教育的必由之路。不斷的探索改革才能有不斷的進步,而我們正在一步步堅實前行。
參考文獻:
[1] 李闊.大學生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協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時代教育,2017,(3):66-67.
[2] 周文蓉.大學生思政教育與"雙創"教育協同育人的有效策略[J].科教文匯,2016,(3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