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鳳琳
摘 要:STEAM教育具有跨學科性質,是目前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方式。幼兒園是幼兒時期啟蒙教育的重要場所,分析幼兒園的STEAM教育,有助于促使幼兒個人發展,并且影響著未來創新科技人才的培育質量。STEAM教育在美國起步較早,并且有了較為豐富的研究與實踐成果,但是在我國發展起步較晚,所以要想有效設計幼兒園STEAM教育活動,就必須根據幼兒園STEAM教育活動的發展現狀,積極借鑒國外的發展經驗,進行有效的完善科學合理的設計教育活動內容。
關鍵詞:幼兒園;STEAM教育;活動設計
引言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STEAM教育在美國研究較早,并且有了科學完善的研究與實踐成果,我國學前教育工作人員可以有效進行借鑒。在早期教育中用STEAM教育,有助于為幼兒提供真實的情境,進一步加強學科間的融合互動,在原有的園本課程與主題課程基礎上進行教育資源開發有助于體現出跨學科性質,促使幼兒沉浸在活動導向的學習體驗之中。
一、幼兒園STEAM教育發展
2017年,教育部等各部門決定在2017年到2020年實施學前教育計劃,意在進一步推動學前教育有效改革發展。學前教育計劃中明確提出進行學前教育改革,應當以提高保育質量,尊重幼兒的學習特點與身心發展規律,激發幼兒的學習與探究興趣,逐步培養幼兒的交往與合作能力,能夠基本消除小學化這一現象。根據相關政策,我們能夠看出學前教育的資源極為豐富,但是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育方法與質量卻出現各類問題。當前我國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應當尊重幼兒的成長規律,以提高教育質量為發展重心,緊密依靠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有針對性的開展STEAM教育是時代發展的重要趨勢,也是幼兒園進行改革創新的重要舉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開展幼兒園教育活動,必須要具有綜合性與活動性、趣味性,多元課程內容間必須要進行關聯。
二、STEAM教育目標定位
STEAM教育主要強調幼兒在實踐探究中構建對知識的理解,主要方式有探究性與協作性、體驗性。在STEAM教育過程中,幼兒的學科知識在幼兒知識建構中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科學是進行知識探究的重要基礎,而數學是開展科學探究以及問題分析與解決的重要工具,工程與藝術則是為幼兒更好的理解科學與技術提供形象的載體。所以在新時期幼兒園應當有效整合STEAM教育內容和以以工程活動為實踐核心有效應用其他學科知識與技能,逐步培養幼兒的STEAM素養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3-6歲的幼兒處于認知發展的初級階段,STEAM教育目標的實施與制定必須結合幼兒的認知規律以及身心發展情況、學習特點,進行深入探討。
1.幼兒認知發展特征
我國幼兒園的幼兒大部分年齡為3-6歲,在這一階段是幼兒身心發展的重點時期,處于皮亞杰認知發展階段中的前運算階段。在此時期,幼兒的思維發展主要是依靠形象的客觀事物,是幼兒認知發展過程中的敏感時期,所以幼兒園制定STEAM課程必須要根據幼兒的認知階段特征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制定出與幼兒思維認知與身心發展規律相符合的學習材料與課程,能夠促使教師有針對性地組織幼兒開展合作學習。
2.STEAM目標定位
根據上文的分析探討,我們能夠發現幼兒在幼兒園階段并未有效理解抽象概念,所以在STEAM課程設計過程中,可以將STEAM理念融合在幼兒的實踐活動之中,既可以是顯性活動,也可以是隱性活動。但是應當確保教育目標,重點在于培養幼兒的思維啟蒙與思維方式上,鼓勵幼兒積極主動的探究問題,養成問題探究意識,逐步增強幼兒的體驗與合作能力,拓展幼兒的創新思維,優化幼兒對小猴知識的機械性掌握,可以構建生活化或者是游戲化情境,促使幼兒更好的理解STEAM內容。
三、幼兒園STEAM教育活動設計現狀
根據當前幼兒園進行的STEAM教育活動,我們能夠分析由于受到創客教育物化的影響,教師并未正確認識到STEAM教育的重要意義,所以開展的STEAM教育活動也會出現以活動為導向或者是幼兒機械模仿這兩種誤區。例如活動導向主要是使幼兒忙碌在各類電子技術與材料的體驗之中,卻并未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到自己的任務是參與,并不是問題引導,所以缺乏對現有材料與技術的思考和質疑。機械式模仿指的是教師與幼兒被作品牽著鼻子走。
四、幼兒園STEAM教育活動設計方法
1.理論支持
幼兒園STEAM教育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必須確定預期結果以及合適的評估證據,正確認識到幼兒應該知道什么知識?應當怎樣做?什么內容值得幼兒理解?這一過程是幼兒STEAM教育設計中的重心,首先要明確幼兒學習遷移能力與意義建構的內容,幼兒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技能。通過分析與評估,教師能夠了解到幼兒是否掌握了預期設定的教學任務,哪一些證據能夠表明幼兒對于觀之事的有效理解和掌握。通過合適的評估,有助于教師了解幼兒的具體情況,在此基礎上進行針對化指導。通過明確教學目標,制定合理的評估證據之后,必須要全面綜合性分析教學活動,可以采用逆向設計法,列出關鍵的活動要素,例如:目標、興趣、探究、反思、評價、設計、組織。
2.設計活動框架
在傳統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大部分教師主要采用演繹方式安排活動,在活動設計時只是根據課程內容設計教學活動,采用活動覆蓋教材的方式將所要講解的知識包含在活動之中。但是此類教學模式導致幼兒只能夠掌握零散寬泛的學習內容,各知識點間難以缺乏有效的溝通和聯系,所以幼兒學習的內容只有一定的廣度卻缺乏深度,這也是當前我國幼兒園STEAM課程教學存在的重要問題。但是STEAM教育主要是引導幼兒分析真實問題以及問題存在的現象及原因,如果仍然采用傳統的以知識經驗為出發點,難以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所以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應當有效應用STEAM課程,引導幼兒分析真實問題以及問題背后存在的現象和規律,有助于幼兒構建新的知識體系,切實解決當前學習中存在的各類問題。由于大部分教師并未正確認識到STEAM課程的重要意義,只是單純的將STEAM課程認為是科技體驗課或手工制作課、并沒有正確認識STEAM教育是新型的教學策略與思想。
2.1預期結果與評估證據
當前我國幼兒園STEAM教育并未構建科學完善的課程標準,要想促進幼小有效銜接,可以參考《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年級標準以及美國相關標準,進行分析對比,從而為幼兒園STEAM教育提供各項領域的教育指導。由于STEAM教育中的數學、藝術、數學、美術、音樂等內容有著密切的關系,所以要確保幼兒園階段能夠引導幼兒身心健康成長,逐步增強幼兒的社會認知。
2.2教師必須科學合理的預期結果進行證據評估,同時也應當根據幼兒存在的問題,引導幼兒進行知識探究,由于中小班幼兒的活動主要是激發興趣、設計實驗、觀察現象與分析數據、表達交流等,所以應當以培養低齡幼兒的探究熱情為主,鼓勵幼兒勇于表現自己的探究行為,在此過程中教師進行收集與分析結合,游戲內容,有針對性的創設栩栩如生的游戲氛圍,使幼兒增強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對于中大班的幼兒,可以為其布置項目解決問題,首先要確定項目內容,通過正確觀察與分析制定科學合理的項目教學標準,通過優化設計方案,引導幼兒進行分享交流與課后總結。但是項目問題解決過程中通常沒有標準方案,所以幼兒也會表現出自主學習意愿,由此可以看出教師在培育幼兒STEAM素養過程中,應當鼓勵幼兒勇于質疑,能夠堅持求真務實的學科態度,逐步鍛煉并規范自身的科學與技術技能,有助于幼兒的抽象邏輯與思維有效發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所以目前部分幼兒園雖然應用了STEAM課程,但是卻過于以活動為導向,使幼兒匆忙的穿梭在各類材料與活動之中,卻難以在活動過程中進行深度思考與分析。所以必須要科學合理的設計促使幼兒有效學習的STEAM教育活動,才能夠進一步推動幼兒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尼尼.STEAM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實施策略[J].好家長,2015(2).
[2] 張曉宇.關于幼兒園STEAM教育活動設計分析[J].山西教育(幼教),2017(7).
[3] 楊國珍.在“項目課程”中讓STEAM軟著陸[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11):49-50.
[4] 黃瑾.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