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語文主題活動開展過程中,教師應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注重自身多角色定位,增強師生共合作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表達能力,優化語文主題活動。
關鍵詞:三大意識;優化;語文;主題活動
語文主題活動是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遵循語文教學目標,以相關主題為對象開展的一系列活動,旨在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和學習能力。語文主題活動雖是課內教學的輔助和延伸,但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方面能力上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筆者通過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積極探索主題活動的意義,優化主題活動,總結出如下幾點方法。
語文主題活動的提出、開展、實施、落實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將學生推向前臺,樹立學生的主人翁意識。主題活動既然是為學生而辦,教師就應該大膽放權,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才華和能力的舞臺,讓學生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為了實現魯教版必修五“愛的生命樂章”這一單元目標,筆者舉辦了以“愛由心聲”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活動,充分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
(一)自定名稱
班級內的每位成員都是活動的參與者,每人為詩歌朗誦活動提供至少一個主題名稱。然后小組討論,內部協商,推薦出一個最好的主題。通過全班民主投票的形式,得票數最高的主題名稱確定為本次詩歌朗誦比賽的主題名稱,“愛由心聲”這個主題名稱便產生了,讓愛由心生、讓愛隨聲傳、讓愛的種子播撒在每一個學生的心底。
(二)自創流程
每個小組推薦出一名最有威信的學生,被推薦者共同組成活動委員會。活動委員會負責活動流程,制定出詳細的策劃案,并將職責落實到每個人身上。經過一番商討,最終確定為:賽前,做好參賽者名單統計,做好PPT、音樂、道具等相關準備;賽中,主持人負責開場白、串場詞、結束語,比賽分為個人賽和團體賽兩組;賽后,匯總評委小組分數,公示結果,教師頒發獎勵。
(三)自主評比
由活動委員會制定了本次活動的評分標準及評分表。每個小組未參賽的成員中推選一名學生做評委,成立評委小組。每位評委根據參賽者表現,依據評分表打出分數。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后的平均分為最終得分,得分最高的個學被評為“朗誦大師”,得分最高的團隊被評為“最佳團隊”。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退居幕后,充分信任學生,讓學生盡情展示。學生既是活動的策劃者,又是活動的執行者,還是活動的總導演,把自身的才華和能力發揮得淋漓盡致,突顯了主人翁地位。正是因為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題活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詩歌朗誦主題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朗誦能力,而且幫助學生建立了對愛的認知。他們通過朗誦的形式,吟詠愛、表達愛、傳遞愛。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主體,并不意味著教師便可以袖手旁觀。相反,這是對教師的職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鼓勵教師扮演好多重角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在充分肯定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給予學生強有力的支持,做學生的引導者和領路人。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鼓勵學生自由地表達、有個性地表達、有創意地表達,盡可能減少對寫作的束縛,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寫作空間。”鑒于這一教學目標,筆者舉辦了“我寫我心”為主題的語文報活動,體現了教師的多角色定位。
(一)動員者
學生廣泛的參與和高漲的熱情,是語文主題活動得以順暢進行的保障。為了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熱情,教師應做好動員工作,鼓勵學生多參與,提高學生對活動的認可度。因而,辦語文報前,教師可做考查學生兩方面的能力:一是合作能力;二是組織能力。良好的合作能力、組織能力、協調能力等都能在辦報過程中得以展現,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辦報效率。
(二)協調者
語文主題活動舉辦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學生分工不明確、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情況。此時,教師一定要及時了解情況,協調各方利益,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鼓勵學生齊心協力,共同把活動組織好。筆者舉辦語文報活動時,學生出現了分工不明導致活動延遲的情況,小組內有的成員熱情高、做得多,有的成員勁頭小、做得少,后者嚴重挫傷了小組辦報的積極性。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與熱情不高的學生單獨談話,找尋其中的根源。學生之所以積極性低,往往是在小組內存在感低,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職責。教師應發掘學生的閃光點,善加利用,為其提供展示的機會,幫助學生實現個人價值。
(三)督促者
教師調動起學生積極性后,并不意味著一勞永逸,由于語文主題活動從籌辦到完成,時間較長,學生后期會出現怠惰敷衍的情況。因而,教師需時刻關注活動的進度,經常督促學生,當學生后勁不足時,及時給予言語鼓勵、方法指導,并輔之以相應的獎勵政策。辦語文報的過程中,筆者要求學生分三個階段匯報辦報情況:一是辦報前,確定組內成員分工及職責;二是報紙過程中,交流辦報的趣事和遇到的困難;三是報紙初步成型后,交給教師審核,由教師提出修改意見。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扮演了宣傳員、調度員、監督員、審核員等多種角色,既不喧賓奪主,也不聽之任之,而是將各種角色融于一體,為學生提供最有效的幫助和服務。教師角色定位的準確,可以促進語文報主題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同時,學生的語言潛力也得以充分挖掘,“我寫我心”為主題的語文報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寫自己所感、所思、所悟。
語文主題活動是師生互動的最佳平臺,教師應抓住活動契機,積極與學生切磋交流,共同合作,將活動辦出特色和新意。每一次活動的開展,都能加深師生聯系,促進師生情感升溫,培養彼此默契。為了提高學生議論文的論辯能力,培養學生理性思維,筆者舉辦了以“有理說理”為主題的辯論賽活動,促進師生合作。
(一)師生共協商
教師應秉著師生平等對話的原則,多站在學生的角度,傾聽他們的想法和建議,遇到分歧時,相互協商,不能一言堂,挫傷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辯題的選擇決定辯論賽的趣味性和導向性,在確定辯題時,筆者主動征求了學生的意見,將意見匯總后,再反饋給全班學生,最終經過師生認真商討后,確定了如下辯題:公眾人物犯錯應不應該被原諒;人造美女可不可以參加選美;孫悟空和豬八戒,你會選擇誰做員工;“代溝”的主要原因在長輩還是晚輩。不難看出,有效的協商使得辯題既有辯論價值,又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有理可說。
(二)師生共參與
語文主題活動不僅是為學生而辦,也是教師職業生涯中的寶貴經歷。教師的參與和重視,會給學生帶來意外驚喜,讓活動更有意義、更值得回憶。教師應走到學生中間,陪伴學生分享活動的快樂,記錄幸福的點滴。筆者在辯論賽活動中,從前期籌備到現場辯論到后期整理,都全程參與,尤其是活動結束時,被學生精彩的辯論感染,做了如下點評:
同學們充滿魅力的辯論,老師是看在眼里,更是喜在心里。每場辯論賽不僅展現了大家的個性風采、青春洋溢,更彰顯了你們的睿智才華、氣度修養。兩千多年前的荀子說,好的辯論是“心歡、芬芳以頌之。”希望今天的辯論能留有余香,給大家留下思考的余味和語言的余韻。
(三)師生共成長
語文主題活動,不僅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也有助于教師職業發展和專業成長。教師在活動中,向學生學、向專業人士學、向專業書籍學,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成長迅速。筆者籌辦辯論賽過程中,和學生一起積極觀摩中外大型辯論賽視頻,一起研磨經典辯詞、揣摩辯論技巧、訓練辯論思維,使自身辯論素養得以快速提升。筆者在與學生共同體驗辯論的快樂時,更是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執教生涯留下了難得的財富。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相互合作,彼此協商,積極參與,共同成長。正是因為師生密切的合作,使得辯論賽成為一場場有溫度的盛宴,既辦出了意義,更辦出了情誼。中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的發展階段,辯論賽的舉辦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鍛煉良好的語言能力,還能幫助學生建立明確的是非觀和認識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為了優化語文主題活動,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人翁地位,發揮自身的多角色作用,提高師生合作的默契度,從而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作者簡介:王帥,山東省濟鋼高級中學教師。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2]王榮生,李海林.語文課程與教學理論新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孫麗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