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建
摘要:隨著當前社會高速發展,水資源供應和需求矛盾日益突出,致使水資源污染現象和問題受到社會高度重視,因水污染等問題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若要確保水資源得以長時間持續使用,需予以合理開發、利用,加強水質分析檢測,以有效確保水資源質量。為此,本文將對水質分析實驗室管理及質量控制予以簡要綜述。
關鍵詞:實驗室水質;質量控制;結果分析
水質檢測實驗室是水質檢測工作的重要場所,實驗室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要切實落實相關化學品安全管理規范,明確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規則,履行實驗室安全管理主體責任。從實驗室的建設之初到實驗室的使用過程中,要不斷增加和完善標準化建設,切實保證實驗人員的人身安全。
1水質檢測質量控制分析
水質檢測分析是通過科學技術的手段實現質量控制的目的,對檢測的元素實行所有層面的質量控制工作,降低控制系統的誤差率以及隨機率,促使元素的檢測標準能夠保持在標準的范圍內。實現質量的控制能夠提高檢測的整體專業水平,通過多元化的控制措施對實驗室的整改,有助于實驗室檢測水平的提高,保障實驗室的檢測質量。不斷降低檢測過程中出現的誤差率以及高水準的檢測數據吻合率是實驗室的重點發展戰略,專業的實驗室對水質的檢測標準以及實現質量控制的措施一般包含:檢測標準的編制和檢測過程的質量控制等標準工作流程向導,通過編制相關的程序計劃實現對實驗室質量監督工作人員工作任務的落實,明確其規范工作以及實際水質檢測任務過程的基本需要;通過這類質量控制工作的管理,將所有參與質量控制工作的事態串聯集中在一起,其中包括操作人員、監控時長、質量控制的具體項目、質量控制的形式等。
2水質檢測實驗室的現狀
水質檢測實驗室主要分布在高校、研究所、各省市檢測中心及一些專業的水質檢測機構。一般來說,水質檢測實驗室需要檢測四大類指標,分別是消毒劑指標,如余氯、二氧化氯、臭氧等;水質常規指標,如總大腸菌群類生物指標和砷、硒、汞、鎘類毒性指標;感官性一般化學指標,如色度、渾濁度、臭味等;放射性指標如總α放射性和總β放射性。為了滿足這些指標檢測要求,水質檢測實驗室通常配備各種化學試劑及生化儀器。
3水質檢測實驗室的管理對策
3.1加強儀器設備管理
(1)實驗材料
試劑的質量一定程度上決定實驗檢測結果,其試劑種類選擇可對檢測結果精準性造成影響。一般情況下,實驗試劑影響檢測結果的具有以下幾點,一是所選試劑出現等級偏低等情況,從而影響結果準確性;二是由于試劑失效導致檢測結果受影響。
(2)實驗環境、設施條件
實驗室環境以及設施條件需以實驗需求為主,便于為檢測結果提供可靠性、準確性保障。因此,針對易引起檢測質量出現問題的電磁干擾、能源、灰塵、濕度以及溫度等因素要予以及時檢測、控制,并詳細、準確記錄。同時,其設施、環境條件要為實驗室安全性提供有效依據,利用加強防護等措施,以便有效保證檢測工作人員安全。并且強化保護,防止實驗破壞環境。比如檢測水PH值時,嚴格以標準要求,環境條件需達到25℃左右。通過離子色譜儀測量水中硫酸鹽、溴酸鹽、硝酸鹽以及氧化物時,周圍環境必須處于恒溫狀態。
3.2加強水質樣品送檢
水質樣本送檢要遵守相關規程,送交檢測前需予以檢前處理。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一是進行分樣工作,要求質量管理室統一分樣所上交的采樣記錄以及樣品,并依次表明樣品編號。二是清點樣品,及時填寫檢測點位、項目以及檢測項目等樣品記錄,并貼好密碼標簽,防止檢測結果錯位。三是,完成上述步驟后,對檢測人員予以交接樣品、分樣任務單,便于進行檢測工作,確保全程記錄準確性,防止因檢測環節導致誤差。
3.3進行實驗室安全管理標準化建設
場地建設的標準化。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各種檢測實驗室逐漸增加,實驗室在建設之初,要根據需求明確建設方案,根據實驗室的使用規則,明確功能室布局,并配備相應的儀器設備。儀器設備的安裝必須符合規定,保證用電安全。實驗室須做好防水、防火、防盜等安全措施。
管理制度的標準化。制定一套嚴格的,可行的,能夠防患未然的實驗室管理制度。建立實驗人員操作培訓制度。儀器培訓應內容多樣,重復開展,讓培訓人員徹底了解儀器的特性及使用規程,尤其是對一些高精度的大型儀器,要進行反復學習演練。建立實驗室儀器操作規程及日常維護制度,確保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建立實驗室危險化學試劑、藥品管理辦法,并對本身具有危害性的檢測樣品進行管理,保證實驗人員的安全。
檢測方法標準化。在水質檢測實驗室,對同一種指標可能存在幾種不同的檢測方法,要對這些檢測方法進行分析整合,優選出最佳的檢測方法。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很多水質指標的檢測標準,這為水質實驗室的檢測工作提供了便利,先進的檢測方式不斷取代原有的檢測方式,更加能促進檢測工作的發展。
3.4做好在環境檢測實驗室水質檢測質量控制工作
在做環境檢測實驗室水質檢測質量控制工作的時候通常需要先采集樣品,然后送到實驗室進行檢測和分析。但是在檢測工作開始之前相關工作人員還是應該對實驗所需的儀器和設備進行檢查,以確保整個檢測工作的順利進行。一般情況下對實驗室水質檢測過程的控制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對樣品采集現場進行的控制,二是進行化驗室的分析,換言之即對實驗室內進行實驗的時候進行的控制。在采集樣品之前首先應該認真清洗采樣的容器,一般情況下,應該先用水和清洗劑來清洗所使用的玻璃瓶或者塑料瓶,待灰塵及油垢清洗干凈之后還應該用自來水將其沖洗一遍,最后還需要將清洗干凈的容器浸泡在濃度為10%的硝酸液體中,浸泡24個小時之后就可以取出,再用自來水進行漂洗,最后還需要使用去離子水將容器充分蕩洗三次。
3.5強化檢測實驗室環境
現場水質分析為了有效確保檢測結果不受環境因素干擾,要求有關工作人員,必須將檢測實驗室溫度以及濕度予以嚴格控制,便于維持室內空氣相關指數。一定程度上降低靜電產生,防止檢測儀器受靜電干擾出現性能問題,確保分析數據精準性。
4結束語
水質的分析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因此過去的水質檢測工作模式,根據目前社會的發展趨勢,已經滿足不了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水質檢測相關管理部門應結合實際發展情況,開發出有效的水質檢測以及質量控制的相關措施。
參考文獻:
[1]苗優娜.水質采樣質量保證的預防性控制探討[J].廣東化工,2013,40(24):104.
[2]王曉君,姜峰,呂利雪.淺談水質監測分析過程中的質量控制[J].廣州化工,2013(9):179~180.
[3]彭華松,劉闖,丁珍菊等.強化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的思考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37(8):326-329.
(作者單位:天津市排水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