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美晶


[摘要]目的:分析探討早期健康教育對兒童發育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健康新生兒臨床資料,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給予早期健康教育。觀察并分析兩組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情況。結果:觀察組的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家長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早期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新生兒生長發育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
[關鍵詞]早期健康教育;兒科;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R15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003-01
當前早期教育越來越深受家長的青睞,是因為在早期教育過程中可以開發嬰幼兒的手、眼、腦、足的功能,能夠開發智力,培養以嬰幼兒的身心綜合素質,正因如此,國內外早期教育的發展才得以普及。我國在嬰幼兒早期教育這一塊仍有缺陷,基于這種現狀,我選擇研究此論題,力求將嬰幼兒早期教育研究徹底,提高嬰幼兒早期教育的質量。特此我院特對新生兒進行研究調查,取得良好的結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62例兒科出生的新生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3l例。其中對照組中年齡1-12天,平均年齡(6.4±2.1)天;觀察組中年齡2-16天,平均年齡(9.1±2.2)天。兩組新生兒的平均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展開早期常規護理方法,具體包括囑咐家長定期帶新生兒到醫院接受發育檢測,并給出相關的建議。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早期健康教育,具體包括:①在新生兒娩出后,開始為家長進行健康教育,發放《育兒系列讀本》讓家長學習,對她們提出的問題進行及時解答;②對家長進行育兒技能培訓,主要培訓的內容包括母乳喂養、營養調節等,合理確定母乳及輔食配比;③生兒成長過程中,要指導家長進行智力、語言教育,指導家長多和孩子互動溝通,開發他們的語言能力,同時通過讀書、講故事、圖片、拼圖的方式,進一步開發兒童的大腦能力;④組建和家長的交流群,及時和家長交流溝通。每月舉辦1次家長學校,對兒童發育過程中的規律以及問題進行分析,指導親子戶外活動,促進體格發育;⑤定期健康指導,6月齡以內每月1次,7~12月齡每兩個月1次,13~24月齡每3個月1次。每兩月調查一次營養狀況,給予膳食營養指導。
1.3觀察指標:觀察并分析兩組的新生兒生長發育評分以及家長滿意度等。測評24月齡時兒童智力、運動發育指數,包括適大運作、語言、發育商等,分值越高智力發育越好。統計營養不良發生率。
1.4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20.0軟件包對所有數據進行處理,數據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的營養、體格與智力發育比較:隨訪至24月齡時進行評價,觀察組的營養、體格與智力發育等指標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一。
2.2兩組的家長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的家長滿意度分別為:96.77%、80.65%,觀察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2。
2.3兩組營養不良發生率:觀察組中0例營養不良,對照組中2例營養不良,發生率為6.45%,兩組營養不良發生率相比差異顯著,(x=11.34,p<0.05)。
3討論
嬰幼兒早期教育具有其獨特優勢和特點,盡管他們的大腦發育仍然很稚嫩,但是他們能夠在早期教育的過程中受到氣氛的感染,主要依靠興趣去學習。另外,嬰幼兒在學習過程中不怕犯錯誤,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嘗試和創造可以讓他們可以學到很多。作為家長,要善于利用嬰幼兒的規律和特點,注意觀察嬰幼兒,及時調整早期教育的方法,要明白不同于學前教育,早期教育不是為了讓嬰幼兒學習知識,而是要開發身體、智力、心理等綜合素質,讓嬰幼兒能夠聰明健康成長。通過向家長發放《育兒系列讀本》、開辦家長學校、定期健康指導等方式進行早期健康教育,能夠讓家長掌握科學的育兒方法,結合營養學指標檢查,同時為兒童制定個性化的膳食指導。隨訪至24月齡,觀察組的生長發育情況優于對照組,由此可見,早期健康教育與營養干預對于兒童生長發育十分有利。醫院兒科的早期健康教育的同嚴格要求護理工作人員履行自己的職責,提高自身的護理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以提高護理質量。健康教育通過指導家長學習健康教育知識,養成良好的習慣,減少了對新生兒成長發育不利的因素。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兒童生長發育情況、家長滿意度優于對照組,兩組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早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家長的育嬰認知,改善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