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忱
[摘要]目的:研究中醫食療對于老年人衍生與防治疾病的意義。方法:選取某社區92例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在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開展為期一年的研究,將所有老年人隨機分為兩組,參照組老年人采取常規飲食指導,養生組老年人采取中醫食療法進行保健,對比兩組老年人身體健康情況。結果:養生組老年人各項生化指標改善程度高于參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養生組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醫食療對于老年人養生與防治疾病意義重大,值得進行大規模推廣。
[關鍵詞]中醫食療;老年人養生;防治疾病
[中圖分類號]R24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012-01
隨著人口老齡化到來,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逐漸上升,對于國家公共衛生資源配置造成巨大壓力。我國中醫文化源遠流長,其中治末病的思想對于現代人提升健康水平意義重大,中醫中非常多養生方法,例如食療養生、功法養生、按摩艾灸養生,其中食療養生因其操作簡便,功效良好被廣泛應用,例如廣東地區根據節氣而制作的涼茶能夠起到防病治病的功效。本文主要研究中醫食療對于老年人養生與防治疾病的意義,選取92例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現作以下詳細報道: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某社區92例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在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開展為期一年的研究,將所有老年人隨機分為兩組,養生組老年人中男性:女性=25:21,年齡上限為72歲,年齡下限為61歲,平均年齡為(65.3±2.7)歲,受教育年限為(3~14)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1±2.3)年;參照組老年人中男性:女性=26:20,年齡上限為74歲,年齡下限為62歲,平均年齡為(65.7±2.6)歲,受教育年限為(3~15)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為(7.4±2.3)年。兩組老年人在性別比例、年齡以及受教育年限方面均無明顯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同期醫學意義。數據公開前已取得所有老年人同意,本項目通過科室正式審批,下發有資質認定文件。
1.2方法:參照組老年人采取常規飲食指導,養生組老年人采取中醫食療法進行保健。參照組老年人接受常規飲食指導,保持飲食清淡,每日攝入鈉鹽量需要進行嚴格限制,戒除高脂高油食物,養成按時用餐習慣,吃飯七分飽,不能過度進食。養生組老年人接受中醫食療,為其制作飲食指導計劃時,需從老年人整體出發,強調均衡飲食,為其制作飲食計劃時,需要設計營養成分不同的食物組成,根據老年人體質進行辯證飲食,氣虛體弱的老年人可使用黃芪、當歸、丹參、人參、黨參與菜肴配伍,達到補氣養血的功效,推薦當歸羊肉枸杞湯。脾胃虛弱的老年人可多食山藥、蘿卜、南瓜和小米進行食療養生,達到強健脾胃的功效。
1.3觀察指標:(1)記錄兩組老年人接受飲食指導前后的血液生化指標(白蛋白、血糖和甘油三酯);(2)使用QCL生活質量評分表調查兩組老年人接受飲食指導后的生活質量,從整體健康、情緒以及活力三方面進行測評,分值為100分,總分值與老年人生活質量成正相關。
1.4統計學方法:研究數據統一導入統計學軟件SPSSl9.0進行運算處理,計量資料使用(平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測,當檢測后的P值小于0.05時認為組間對比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老年人生化指標:養生組老年人接受指導后各項生化指標改善程度高于參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老年人各項生化指標見下文表1。
2.2兩組老年人生活質量比較:養生組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分為(86.9±2.5),參照組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分為(79.4±2.9)。養生組老年人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參照組,兩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4917,P<0.05)。
3.討論
隨著生活和飲食習慣的變遷,人群中亞健康數量也在同步增長,亞健康作為健康與疾病的中間態,向前發展一步就是疾病,長期處于亞健康狀態下不利于保障老年群體生命健康,處于亞健康狀態下的老年人患各種代謝類和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大幅上升。飲食療法作為強身治病的一種調理方式,對于亞健康人群調理身體和慢性病患者管理疾病具有積極的正面意義。老年人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雖然未患疾病,但是參照黃帝內經的說法,老年人骨質疏松,氣血衰落,身體內的正氣不足,對于外界病邪的抵御力下降,極易患病,需要進行飲食保健。使用中醫食療進行調理,老年人即使無病也能達到強生健體的功效。
在本文研究中,通過對老年人加以中醫食療指導,組內老年人的各項身體生化指標都得到有效改善,生活質量評分也大幅提升。中醫食療中注重藥食同源,根據節氣和患者體質采用不同的食物配伍。氣虛體弱的老年人可常食人參雞湯和黃芪肉餅,現代醫學證明人參中含有的人參皂苷和黃芪中含有的多糖類物質都可有效調節人體體液免疫功能,增強人體抵抗力,對于老年人健康水平提升作用顯。
綜上所述,中醫食療養生對于老年人保健與防治各類慢性疾病意義重大,能夠有效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我國作為中醫養生保健的發源地,中醫養生在群眾中的基礎較好,應大力推廣中醫食療養生,使其造福更多的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