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翔宇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結石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6例肝膽結石患者視為調查對象,以任意編號的形式納入腔鏡組與常規組(n=38)。常規組予以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腔鏡組實施腹腔鏡微創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相對較短,組間差值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腔鏡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常規組患者為21.05%,差值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結石,患者手術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較短,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適合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腹腔鏡;微創;肝膽結石
[中圖分類號]R65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025-02
肝膽結石為臨床治療中常見的癥狀,主要指的是患者肝膽系統中產生結石。患者疾病發生率較高,病情比較復雜,且病變范圍較廣,臨床治療的效果會受到影響。傳統開腹手術治療方式下,患者所受到的創傷較大,術后恢復速度受到影響。隨著現代腹腔鏡技術的快速發展,腹腔鏡微創治療方式逐漸在肝膽結石患者治療中得到應用,為了深入調查其臨床治療效果,本次將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6例肝膽結石患者視為調查對象,結合數據調查的結果展開討論,現總結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將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76例肝膽結石患者視為調查對象,以任意編號的形式納入腔鏡組與常規組(n=38)。所有患者均經過CT、MRI診斷確診為肝膽結石。腔鏡組患者中男女占比為20:18,年齡取值在31-67歲范圍內,均值為(47.51±4.41)歲。常規組患者中男女占比為21:17,年齡取值在32-67歲范圍內,均值為(47.28±4.76)歲。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排除合并存在腔鏡手術禁忌癥、嚴重心腎功能障礙的患者,組間數據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常規組予以傳統開腹手術治療,腔鏡組實施腹腔鏡微創治療,術前超聲、CT檢查,明確患者結石的位置與數量,禁食,補充體液,抗感染治療,留置導尿管。手術中常規消毒鋪巾,氣管插管全麻,建立人工氣腹,氣腹壓保持在12mmHg之間,常規三孔法實施操作。
患者劍突下、右肋緣以及鎖骨中線確定穿孔位置,進入腹腔后對膽囊三角予以解剖,將膽囊動脈、膽囊管予以分離。膽囊動脈近端位置可吸收夾,遠端放置鈦夾,動脈離斷。接近患者膽管端的膽囊管位置放置可吸收夾,十二指腸韌帶予以解剖,膽囊管肝總管和膽總管前臂無血管的交匯處實施縱向切口1cm。劍突下降纖維膽道鏡放置其中,結石取出。
生理鹽水實施膽道膽道反復沖洗,放置T管且實施膽總管縫合,放置引流管。術后營養支持,抗生素治療。患者清醒后拔除導尿管,術后2-3d后腹腔引流管拔除,8d后將T形管關閉。術后3周為患者再一次實施T管造影檢查,明確患者體內的結石殘留情況。如果患者發現體內出現結石殘留,則需要術后患者8周經T管瘺管,取出體內殘留的結石。
1.3評價標準: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x檢驗,計量資料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水準=0.05。
2結果
2.1手術指標對比:與常規組患者相比,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相對較短,組間差值對比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腔鏡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常規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1.05%,差值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討論
肝膽結石為臨床治療中常見的癥狀,患者多具有發熱、黃疸以及胸背部腫脹等癥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健康會產生較大影響。肝膽結石的發生,主要是因為膽道感染、膽汁排除障礙以及膽固醇代謝異常所造成。
臨床治療肝膽結石以手術為主,但是傳統的開腹手術治療方式下,患者術中切口較大,且術后出血量較大。患者手術治療中所接受的創傷較大,身體機能受到影響。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高,恢復速度較慢,也會影響患者的臨床預后效果。
腹腔鏡手術具有微創的特征,手術中切口較小,患者手術時間較短,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且能夠促進患者術后的早期恢復。相較于常規的開腹手術治療方法,腹腔鏡微創手術治療肝膽結石的效果更加理想。手術治療期間需要密切觀察患者臨床表現,持續豐富自身的操作經驗,更好的達到手術治療效果。
李一杰在研究報道中,以確診肝膽結石的60例患者為調查對象,納入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0例。對照組實施開腹切除膽囊聯合膽總管切開取石手術治療,觀察組實施腹腔鏡微創治療。觀察組患者的平均出血量、肛門排氣時間及手術切口感染率均較對照組低,對患者的創傷相對較小,能夠減少患者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
本次數據調查結果顯示,腔鏡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相對較短,腹腔鏡微創技術操作下,能夠縮短患者的手術時間,使患者術后快速恢復。腹腔鏡微創技術操作方式下,能夠降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更好的達到手術治療效果。
綜合所述,腹腔鏡微創治療肝膽結石,患者手術時間及術后住院時間較短,術后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適合于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