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
[摘要]目的:分析在老年人的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診治時,運用經皮穿刺的椎體成形術的作用。方法:將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間在某院診治的病人,根據實驗要求有120例該病癥的病人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對它均運用PVP進行治療;治療以后隨訪一年并分析治療的效果。結果:本次120例病人通過治療以后疼痛明顯改善。結論:經過該診療術治療這類型骨折的效果很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經皮刺穿椎體成形術;老年骨質疏松;壓縮性骨折
[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027-02
1引言
由于中國人口的老齡化加快,OVCF發病率慢慢在上升,表現是后背部的疼痛十分劇烈、活動范圍受限、影響了正常生活。既往大部分病人通常采取保守型治療,長時間臥床、從而造成骨量大量的流失,從而加劇骨質疏松癥,干擾骨折的愈合,從而惡性循環,且經久不愈。運用該新型治療術診治這類病,可以有效地增強椎體的強度,減輕疼痛的癥狀、以免長期臥床誘發并發癥。為研究經皮椎體成形術會給OVCF帶來怎樣的臨床療效,我們給120例的OVCF病人采用不同的治療手段,報道詳見如下。
2.資料與方法
2.1一般資料:把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期間內挑選在某院進行診治的OVCF的120例病人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病人都是由于胸腰椎部位連續性疼痛,還影響到了正常睡眠與生活來某院就診,對病人進行CT、MRI等一系列檢查表明病人有骨折狀況。120例病人中女94例、男26例,病人年齡在54到86歲之間,平均年齡為(73.23±1.98)歲,病人或者家屬知曉該次研究的概況,并且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2.2方法:對入選病人均運用PVP治療,首先指導病人保持著俯臥位,用鋪巾消毒以后展開局麻處理,等麻醉顯效就可以對病人展開經皮穿刺的操作。對病人展開正位透視且明確病人骨折狀況,將病人棘突旁2到3厘米區域作為進行治療的穿刺點,然后用椎弓根人路法給病人展開穿刺,穿刺時要注意針頭與人體矢狀面的夾角要處于15到25度,穿刺期間還要運用c臂的x線機對病人展開透視監控。在穿刺針穿透病人骨皮質以后,需要運用骨科錘對它輕叩,并在機器監視下緩緩的刺入病人椎體前三分之一的部位。穿刺好了后把骨粘合劑展開調和,調制為粥樣濃度,并用注射器進行抽取備用,等粘合劑為牙膏樣時馬上注射于病人椎體內,并在機器監控下保證它均勻分布在病人椎體內,若粘合劑有往外滲漏的現象應馬上停止注射,禁止它進入到病人的椎間孑L或是椎管內。注射完以后需要在粘合劑硬化以前進行拔針,逐層進行縫合它切口,并給穿刺位置展開包扎;送返病房以后進行抗感染用藥,并根據病人恢復狀況科學指導進行功能鍛煉。
2.3觀察指標:(1)治療結束后隨訪一年,統計隨訪階段的并發癥且分析它的效果;(2)特別是在手術以前、手術后第二天、手術以后第一個月、手術結束后第三個月運用視覺的模擬評分法來評價病人的疼痛分數,分值越高就代表疼痛越重;并且根據WTO關于疼痛相關緩解規范對病人作出療效估分,治療以后完全沒有疼痛就表示已經緩解(CR),治療以后疼痛明顯減輕,且病人可以正常睡眠與生活就為局部緩解(PR),治療以后疼痛有些緩解,但是還是有顯著的疼痛,并且對睡眠造成影響則是輕度緩解(MR),治療以后疼痛的感覺沒有改善則是無效(NR),CR加上PR的比例為總有效率。
2.4統計分析:該次研究數據采取SPSS22.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n統計并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則用(X±S)顯示并使用T檢驗,如果P小于0.05,就表明所比較的數據具備明顯差異,并且具備統計學意義。
3結果
該組病人120例,運用PVP共163個節段,單椎手術的平均時為31.2min(18~73minl,平均注入骨水泥大約5.0ml(4-6.3ml)。術時病人大部分時間生命體征為穩;3例病人注射骨水泥期間發生一過性血壓下降,在20到30mlnHg,沒有發生心前區不適以及頭暈的癥狀,手術后5min以內恢復到正常。術后的活動性疼痛都有所緩解或是消失,無骨水泥的滲漏造成硬膜囊以及神經根受到壓迫等一系列并發癥出現。術后3天VAS評分為(1.9±0.6)相較于術前(7.3±0.4)顯著下降(t=23.4,P<0.01);手術后3天活動能力評估(1.3±0.5)相較術以前(2.4±0.3)顯著改善(t=13.1,P<0.01)。該組病人的隨訪時間為1到12個月(平均4個月)。5例病人出院以后由于相鄰椎體的壓縮性骨折再一次人院行PVP,術以后疼痛得到緩解,沒有出現骨水泥滲漏,沒有嚴重的并發癥出現。
4討論
PVP是一種微創手術,關鍵用于診治中老年病人的OVCF,由于其手術時間比較短、不需要全身麻醉以及創面比較小等優點,尤其適合由于骨質疏松以及全身狀態不好而耐受不了椎弓根釘棒進行骨折復位中老年病人。國內外研究者給PVP并發癥展開分析與展望,特別是給骨水泥椎管內出現滲漏、骨水泥的肺動脈出現栓塞兩類嚴重的并發癥展開了許多臨床研究。筆者根據多年的臨床經驗進行評分和數據分析,得出幾點體驗:第一,臨床上用骨折椎體棘突的壓叩痛以及胸腰椎MRI檢查鮮明診斷,部分病人沒有明確的外傷史,其中有一名老年女性說打噴嚏以后發生腰背部不舒服,之后經過MRI確診是腰椎壓縮性骨折。第二,掌握適應證。化驗出現嚴重的凝血機制不正常以及CT表明傷椎后壁骨質破壞者,應被列成禁忌。由于椎體后壁骨質的破壞者,骨水泥灌注期間出現椎管內滲漏的機會極高,而凝血機制不正常可造成椎管內血腫壓迫到神經出現癱瘓。病人年齡通常超過60歲,部分由于常年飲酒或是代謝性疾病造成提早發現嚴重的骨質疏松癥狀也能考慮列成手術的適應癥,但應該控制骨水泥注進數量。第三,本組病人術前都要求練習床上的俯臥1到2小時,排查出一些心肺功能不良或是全身狀態不好的病人,經過練習來增強病人對手術中俯臥位適應,禁止手術中發生無法耐受的狀況。第四,提倡在穿刺位置部分浸潤麻醉基礎上加上靜脈麻醉,用藥物鎮靜以及調節血壓。少數病人進來手術室以后發生緊張性的血壓上升,大部分經過語言疏導以及靜脈降壓對策可恢復正常的范圍。第五,在c臂機的正位透視下,經過定位點,穿刺針頭角度約10度,和矢狀面的外側傾15度左右,針尖貼近在椎體橫徑的中部并且極易到椎體前中以及前上三分之一交界處。由于椎體壓縮性的骨折絕大部分的骨折位置處于椎體的前上緣,所以在該位置骨水泥給骨折位置的粘連左右比較佳,術后的止疼作用極好;并且針尖大概在椎體橫徑的中部,極大減輕骨水泥由于壓力彌滿入椎管的危害;骨水泥極易灌注于椎體的中前部,而不會過多偏居于穿刺一邊。經過手術后病例的分析,術后正位的x線片看到骨水泥擴散超過椎體中線到穿刺對側者的止痛作用較佳。第六,加壓灌注期間,一定要嚴密關注c臂機的整個透視監控,密切關注是否出現骨水泥滲進椎體周邊的小血管或是椎間隙。
總而言之,OVCF病人給予PVP治療,臨床的療效極高,可以有效地緩解病人疼痛癥狀,改善好生活質量。但對病人椎體高度恢復,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