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平

[摘要]目的:分析產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患者行冷沉淀凝血因子價值。方法:將2017年8月-2018年10月本院產科接收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患者68例納入至本次研究中,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4例,對照組行常規輸血,研究組則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療方案,對比兩組預后效果及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和凝血酶原時間。結果:研究組與對照組治療前血小板計數、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呼吸衰竭及急性腎功能不全總發生率為11.76%,對照組為0%,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統計學意義均成立(P<0.05)。結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疾病治療期間,通過冷沉淀凝血因子有助于改善患者各項指標,使患者預后效果得以改善。
[關鍵詞]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常規出血;產科;冷沉淀凝血因子
[中圖分類號]R714;R44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19)15-0069-02
產科相對嚴重且較為常見的一種并發癥是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其是導致產婦死亡的主要因素。據有關資料顯示,采取冷沉淀凝血因子有助于提高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治療效果,與此同時,有助于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本次研究主要針對本院接收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患者行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療效果進行分析,以下是詳細報道。
1研究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資料:本次研究對象均為本院2017年8月-2018年10月產科接收的68例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34例,對照組中,年齡22歲-39歲,均值(28.45±3.52)歲;研究組中,年齡23歲-38歲,均值(28.51±3.49)歲;組間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入組標準:①均被明確診斷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患者;②均由患者本人簽署了知情研究協議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嚴重心理及精神疾病者;②伴有肝、腎及心臟等器官功能不全者;③存在意識、認知及語言溝通障礙者。
1.2方法:采用新鮮冰袋血漿200mL制作1個單位的冷沉淀凝血因子,放置在-18°C環境中保存,留置備用。就伴有胎盤早剝及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而言,及早停止妊娠,對于產后繼續宮縮乏力患者,實施全子宮切除術。給予患者小劑量肝素和止血芳酸,予以患者濃縮血小板,每日1-2U。研究組聯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療,根據患者體質量予以患者冷沉淀凝血因子,每千克0.2-0.4U,將纖維蛋白原控制在每升2-4g,本組患者均冷沉淀凝血因子平均使用量為(10.87±2.74)u,直至緩解凝血異常現象,將每項凝血因子控制在正常取值內。輸注冷沉淀凝血因子前后24小時,抽取兩組患者5mL靜脈血,對患者各項指標進行檢測。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預后效果及治療前后血小板計數、纖維蛋白原、D-二聚體和凝血酶原時間。
1.4統計學方法:本次試驗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x±s)的處理均采取統計學軟件SPSS19.0,檢驗值分別是x和t,組間對比檢驗值為P,若P<0.05則表示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各項指標:治療前,研究組與對照組血小板計數、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及凝血酶時間差異統計學均無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血小板計數及纖維蛋白原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D-二聚體及凝血酶原時間較對照組更低,差異統計學存在意義(P<0.05),詳見表1:
2.2比較兩組預后狀況:對照組中,有2例呼吸衰竭,2例急性腎功能不全者,總占比為11.76%,研究組中,無呼吸衰竭及急性腎功能不全者,占比為0%,研究組較對照組更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現階段,臨床上常見、頻發且相對嚴重的血栓一出血綜合征是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此類疾病發展期間很容易造成凝血功能障礙。由于手術、惡性腫瘤及感染等因素使得機體凝血系統被激活,最終增加凝血因子消耗量,與此同時,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很容易誘發纖溶亢進,最終以休克、嚴重出血傾向等表現出來。目前,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因子表現形式較多,其中表現最常見的是出血,緊接著是休克、器官功能衰竭。每種疾病造成的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存在差異。就腫瘤患者來講,其具有較高的出血發生率,產生患者臨床表現以休克和器官功能受損為主。因為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在診斷方面依舊存在一定不足。誘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因素包括炎性反應、組織因子增加及內皮細胞受損等。
根據本次試驗結果可知,全血中具有較低的凝血因子,受該因素的影響,降低了血小板稀釋性及凝血因子水平,再加之凝血因子失活明顯,若采取單一的血漿及全血治療,則會因為過量輸入,最終誘發凝血障礙。
通常情況下,冷沉淀凝血因子保質期為1年,通過新鮮冰袋血漿制作冷沉淀凝血因子,冷沉淀凝血因子由FⅧ、纖維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纖維結合蛋白組成。FⅧ有助于加快血小板聚集,最終產生內源性凝血活酶。纖維蛋白的前體是纖維蛋白原,其有助于纖維蛋白以網狀結構顯示出來。目前,冷沉淀凝血引起主要被應用于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癥、血管性血友病及纖維蛋白原缺乏癥等疾病治療中。因為血液檢測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血液檢測、病毒異常檢測等均會受到一定限制,特別是由于免疫沉默、病毒變異等因素導致的血液傳播疾病的檢驗,很容易出現漏檢現象,因此,制定冷沉淀期間應加強對安全的重視程度,確保制作環境的安全性等。
總而言之,將冷沉淀凝血因子應用于產科彌散性血管內凝血疾病治療中,不僅可以使患者各項指標及早改善,同時有助于提高患者預后效果。